spContent=宋代是中国文学的高峰,宋词、宋诗、宋文有何新变,有何美感特质?读宋词能治心病?《满江红》是岳飞写的吗?元王朝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元代的作家是否都去写曲了,元代诗歌是否有新的开拓?让我们走进刘嘉伟教授“宋元文学十讲”的慕课,走进古人的精神世界,含英咀华,领略中国文学之美。
宋代是中国文学的高峰,宋词、宋诗、宋文有何新变,有何美感特质?读宋词能治心病?《满江红》是岳飞写的吗?元王朝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元代的作家是否都去写曲了,元代诗歌是否有新的开拓?让我们走进刘嘉伟教授“宋元文学十讲”的慕课,走进古人的精神世界,含英咀华,领略中国文学之美。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陈寅恪称道王国维先生具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这是人文研究、大学教育最可宝贵的地方!“宋元文学十讲”慕课突出问题意识,是对“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深化与补充。
“华夏民族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陈寅恪语)宋代是中国文学的高峰。宋代文学部分的7讲课程中,将和同学们分享宋代文化精神与宋代文学,宋诗的新变,宋词澡雪精神之处,辛稼轩刚柔相济的词风,范仲淹《岳阳楼记》所展现出的仁者情怀。并探析苏东坡的“人生如梦”是否消极?《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的作者之谜。
元王朝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元代文学部分的3讲课程中,将展现出学界对于辽金元多民族文学的新认识,探讨《窦娥冤》的主题是单纯的“反封建”吗?并和同学们一起探寻色目才子萨都剌在古城徐州的文化之旅。
孔老夫子讲,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文学艺术可以陶冶性情、温润心灵。本课程针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开设,是“中国古代文学”课堂学习的补充,希望能够扩展视野、提升境界,与同学们共同领略中国文学之美。
主讲教师刘嘉伟(1982-),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江苏社科优青,省“333人才工程”培养对象,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带头人。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教育部项目1项;在人民出版社出版专著1部,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五十余篇。刘教授可说是成果丰硕的青年学者。在慕课学习中,我们可以跟随老师了解学术前沿,分享到他的学习经历、学术心得,进而潜移默化地濡染到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如何秉持伦理的善良,学理的端正,真理的执着!
刘教授曾获江苏省高校微课大赛一等奖,首届江苏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江苏省师范院校教师智慧教学大赛二等奖,徐州市教师演讲比赛一等奖。受邀在徐州电视台、云龙书院等地多次讲座,广受好评!刘教授是东北哈尔滨人,谈吐儒雅,且风趣幽默,在图文并茂的慕课学习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其雅俗相济、亦庄亦谐的课堂魅力!
授课目标
该课程旨在强化补充宋元文学部分课堂所学,力图提升学生思辨能力,扩展学术视野,读书养气,澡雪精神!同时,也希望能为树立文化自信,传播国学尽绵薄之力!
成绩 要求
课程总成绩由单元测验、课程讨论和期末考试三个部分的单项成绩组合而成。
(1)单元测验占30%:均为判断、选择等客观题,有三次尝试机会,以最高值为最后得分。
(2)课程讨论占20%:在“课堂交流区”参加由老师发起的讨论,发帖的数量达2条及以上可得满分。
(3)期末考试占50%:写一篇听课感想的小文章。可以谈一下听课后的感受,或对宋元文学某个问题的理解与探索,还可以对课程提出意见与建议。要求600字以上,切实具体、有感而发或表现出科研潜质的同学,得分会相对高。
课程大纲
第一讲:宋代文学与文化概说
课时目标:理解宋代文化与文学的关系,探析如何从文化的角度分析文学、理解文学。
1.1 宋代历史概说
1.2 宋代政治对于文学的影响
1.3 宋代经济对于文学的影响
1.4 宋代科举对于文学的影响
1.5 宗教与宋代文学
第二讲:宋词阅读与心灵润泽
课时目标:以主讲教师与国学大师叶嘉莹先生的师生情缘引入主题,探讨文学阅读尤其是宋词阅读的价值:对于心灵的抚慰,甚至是心理疾病的治疗。
2.1 引论:主讲教师刘嘉伟教授和国学大师叶嘉莹先生的师生情缘
2.2 从弗洛伊德的观点看为什么说宋词能够治“”心病“”
2.3 婉约词:心灵的共鸣
2.4 风物词:心灵的慰藉
2.5 悲情词:心灵的净化
第三讲 漫谈东坡诗词中的“梦主题”
课时目标:我们常常说苏东坡“人生如梦”,是个豪放词的消极“尾巴”。这一讲从苏轼的生平经历、文化底蕴、为官作为、诗词作品入手,辨正这一观点。
3.1 简述苏轼的生平与影响力
3.2 梳理苏轼诗词中的“梦主题”
3.3 从释道文化角度分析苏词之“梦”
第四讲:刚柔相济话稼轩
课时目标:辛弃疾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但他是否有缠绵悱恻之作?这一讲以辛词《摸鱼儿》为核心,分析辛稼轩刚柔相济的词风。主讲教师刘嘉伟教授毕业于南开大学,曾两获南开大学最高荣誉“周恩来奖学金”,这一讲中,他还会分享周总理刚柔兼胜、温暖人心的小故事。
4.1 简述辛弃疾的生平与影响力
4.2 赏析辛词《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4.3 分析辛词刚柔相济的原因
4.4 周总理刚柔兼胜的小故事
第五讲:《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的作者之谜
课时目标:《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的作者是岳飞吗?有没有争议,有争议的话,解决了吗?会给我们哪些学术启示,这一讲中,辨正这一问题。
5.1 《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的艺术表演视频
5.2 从外证,即《满江红》词的著录情况探析作者之谜
5.3 从内证,即《满江红》词的遣词造句探析作者之谜
5.4 这一学术公案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第六讲 宋代诗歌的艺术特色与发展历程
课时目标:唐诗已经树立起了奇高的艺术高峰,那么,唐以后,诗人是否还能翻出如来佛的五指山,独辟蹊径?这一讲中,我们共同探索宋诗的艺术特色,简述宋诗发展历程。
6.1 简述从《诗经》到唐代的诗歌发展历程
6.2 宋代诗歌内容上的开拓
6.3 宋代诗歌的艺术魅力
6.4 宋代诗歌的发展历程
第七讲:解读《岳阳楼记》中的古仁人之心
课时目标:我们知道,儒家思想文化的核心是“仁”字,但这个字和果仁的“仁”是一个字。为什么呢?其中包蕴怎样的文化内涵,我们可以通过《岳阳楼记》的分析,洞悉古仁人之心。
7.1 简述范仲淹的生平与影响力
7.2 聆听《岳阳楼记》音频
7.3 分析《岳阳楼记》文章结构
7.4 从儒家文化的角度诠释“古仁人之心”
第八讲 重绘中国文学地图与辽金元文学的新认识
课时目标:辽金元时代有个共同的历史特征,即少数民族政权入主北方地区,甚至整个中国。作家创作主体与接受主体的新变,自然影响着文学的发展脉络。辽金元文学有什么新变,谈起元代文学,是否只有元曲一枝独秀?这是我们这讲将要谈到的问题。
8.1 梳理辽金元三代的历史
8.2 元代各体文学成就概览
8.3 重新认识元代诗文的成就
8.4 赏析元代诗人廼贤的《塞上曲五首》
第九讲:从《窦娥冤》看元代厌乱思治的文学主题
课时目标:关汉卿创作的《窦娥冤》是中国戏曲史上的名著。我们常说窦娥如何“反封建”,从感天动地窦娥冤,都窥探到元代共有的文学主题是什么样的。面对成说,我们应该有怎么样的学术认识和学术追求。这是本讲将要谈到的问题。
9.1 概要中国古典戏曲的特质与魅力
9.2 简述关汉卿的生平与影响力
9.3 概述《窦娥冤》的故事情节
9.4 辨正《窦娥冤》的主题是否是“反封建”
9.5 辨正此“成说”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第十讲:色目才子萨都剌的徐州之旅
课时目标:1957年3月,毛泽东主席在徐州视察工作时,突然问身边的秘书林克是否读过《彭城怀古》,林答没有。毛主席随手默写出了这首词,并评价了一番。这首词至今仍脍炙人口,被著名作曲家谷建芬先生谱曲后,名之为《一饮尽千钟》,由著名歌手韩磊演唱,成为徐州市“诗歌”。那么,萨都剌是谁?这首词有什么文化内涵,让我们一起探寻色目才子萨都剌的徐州之旅。
10.1 从毛主席默写《彭城怀古》词引入
10.2 观赏韩磊演唱的《一饮尽千钟》MV视频
10.3 简述萨都剌的生平与影响力
10.4 分析这首词的主题和艺术、文化内涵
10.5 简述萨都剌的其他徐州之作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本次开课,学院设置成了专业选修课,请文学院、敬文书院2022级已经选课的同学参与学习。
参考资料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
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钱钟书《宋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年版。
张毅《宋代文学思想史》,中华书局1995年版
杨海明《唐宋词与人生》,河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邓绍基《元代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
查洪德《元代诗学通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杨义《重绘中国文学地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