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程是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文科高等数学”的基础上转型升级而成的慕课开放课程.
本课程坚持人文与数学融合的课程观,以数学知识和数学科学的发展历程为载体,以揭示数学科学精神与思想方法为中心,以提高学生数学素养为宗旨,将课堂讲授和课外阅读有机结合,努力实现知识传授和人文熏陶的有机交融。
本课程的教材为周明儒教授编著的《文科高等数学基础教程》(第三版),该书比较系统地介绍了一元微积分,简要介绍了概率统计和线性代数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对变量数学的特点、数学研究连续量、离散量、随机量的基本思想方法有所认识和领悟;同时着力介绍数学科学精神和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另外还精选了一些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起过重要作用、在推动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方面有某种里程碑意义的主题,抓住主要的线索和本质的内容,结合一些著名数学家的优秀品质及历史功绩,充分体现数学科学精神和基本思想方法的阅读材料供大家课外阅读使用。该教材有配套的辅导书。
本课程共含十章,包含绪论,共54讲,每讲视频10至15分钟。每周学习3至6讲,共学习12周。每讲后面安排一次随堂测验,每周安排一次单元测验,整个课程会安排5次作业,最后会安排一次课程结束考试。
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既学到高等数学基础知识,又了解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既受到形式逻辑和抽象思维的训练,又受到辩证思维和人文精神的熏陶,使学生在今后的一生中,即使把一些具体的数学定理和公式忘掉了,但数学科学精神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在帮助、指导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
暂时没有证书要求
第一周 函数极限
1.2 数列极限的概念
1.0 文科大学生为什么要学习高等数学
1.1 反函数的概念
1.4 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
1.3 函数极限的概念
函数极限测验单元测验
第二周 两个重要极限和函数连续性
1.5 两个重要极限
1.6 函数连续的概念
1.7 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第一章 极限与连续作业
两个重要极限和函数连续性单元测验
第三周 函数的导数
2.2复合函数求导法则
2.3 隐函数求导法;对数求导法
2.1导数的概念
函数的导数单元测验
第四周 导数的应用
2.5导数的应用
2.6微分
2.4拉格朗日中值定理
第二章函数的导数作业
导数的应用单元测验
第五周 不定积分和定积分的概念
3.1不定积分的概念
3.3 分部积分法
3.4 定积分的概念(一)(二)
3.2 第一换元积分法
不定积分和定积分的概念单元测验
第六周 定积分的计算和应用、广义积分
3.6 定积分的换元公式
3.5 微积分学基本定理
3.7 定积分的应用
3.8 无穷限积分
第三章积分作业
定积分的计算和应用、广义积分单元测验
第七周 无穷级数
4.2 正项级数收敛准则及比较判别法和比值判别法
4.4 幂级数的收敛半径和收敛区间
4.1 数项级数收敛的概念
4.3 交错级数莱布尼茨判别法
无穷级数单元测验
第八周 随机事件及其概率
5.2 概率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5.3 概率的计算公式(一)(二)
5.1 随机事件
随机事件及其概率单元测验
第九周 随机变量
6.3 连续型随机变量
6.4 分布函数(一)(二)
6.1 随机变量
6.2 离散型随机变量
第四、五、六章作业
随机变量单元测验
第十周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7.2 方差
7.1 数学期望
7.3 正态分布的应用(一)(二)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单元测验
第十一周 数理统计基础
8.1 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
8.6 U检验
8.3 参数的矩法估计
8.4 参数的区间估计
8.5 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
8.2 样本均值、方差、中位数、众数
第七、八章作业
第十二周 线性代数简介
9.1 矩阵的概念与运算
10.3 克拉默法则
9.3 利用初等行变换求矩阵的逆和矩阵的秩
10.2 行列式递推定义及性质
9.2 矩阵的初等行变换
10.1 利用初等行变换求解一般的线性方程组
线性代数简介单元测验
高中数学。
1.教材:周明儒,文科高等数学基础教程(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2.周明儒等,文科高等数学基础教程教学辅导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3.姚孟臣等,大学文科高等数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4.李文林,数学史概论(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5.顾沛,数学文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6.张顺燕,数学的源与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7.张楚廷,数学文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