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ontent=《统计学》课程是一门收集、整理、分析、解释数据,并从数据中挖掘信息的一门方法论学科。本课程主要介绍统计量化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紧密结合社会经济实践,分析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表现、数量关系和数量特征,使学习者了解统计思想,培养数据应用思维,学会用统计方法和数据处理技术分析和解决社会经济问题。
《统计学》课程是一门收集、整理、分析、解释数据,并从数据中挖掘信息的一门方法论学科。本课程主要介绍统计量化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紧密结合社会经济实践,分析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表现、数量关系和数量特征,使学习者了解统计思想,培养数据应用思维,学会用统计方法和数据处理技术分析和解决社会经济问题。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本课程由新疆财经大学统计与数据科学学院统计专业教学团队历时一年倾力打造。将授课内容进行分解,形成若干个知识点,每个知识点录制5-12分钟的视频,共录制了55个视频。课程教学内容设计逻辑严谨,形式多样,课程采用启发式、案例式、研讨式等方法进行理论教学,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一共设置了十四章内容,分别是:第一章:导论;第二章:数据的搜集;第三章:数据的图表展示;第四章:数据的概括性度量;第五章:概率与概率分布;第六章:统计量及其抽样分布;第七章:参数估计;第八章:假设检验;第九章:分类数据分析;第十章:方差分析;第十一章:一元线形回归;第十二章:多元线形回归;第十三章:时间序列分析和预测;第十四章:指数。
课程教学配套教材:国家统计局优秀统计教材,《统计学》,贾俊平 何晓群 金勇进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授课目标
本课程以培养统计学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本科学生和社会学习者为主体,以创新实践为导向,借助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和针对性;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其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同时为社会学习者提供统计学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为企事业单位培养具有一定统计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够独立进行统计数据分析的人才。
成绩 要求
按百分制计分,60-84分为合格,85-100分为优秀。
单元测试占30%,单元作业占30%,讨论占10%,期末考试占30%。
课程大纲
导论
1.1 统计及其应用领域
1.2 统计数据的类型
1.3 统计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数据的收集
2.1 数据的来源
2.2 调查方法
2.3 试验方法
2.4 数据的误差
数据的图表展示
课时目标:掌握总体平均值与总体比例的区间估计的方法,能熟练运用样本容量的计算公式。
3.1 数据的预处理
3.2 品质数据的整理与展示
3.3 数值型数据的整理与展示
3.4 合理使用图表
数据的概括性度量
课时目标:1. 了解数据的概括性度量的内涵2.了解数据分布的类型以及其的分布特征的测度3.掌握集中趋势的分布和测度、离散程度的分布和测度的计算方法,4.能够在实际中应用相关的知识
4.1 集中趋势的度量
4.2 离散程度的度量
4.3 偏态与峰态的度量
概率与概率分布
课时目标:了解基本的概率分布
5.1 随机事件及其概率
5.2 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5.3 连续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统计量及其抽样分布
课时目标:1.了解抽样调查的涵义,掌握抽样调查的基本概念、特点及适用范围2.掌握样本平均数的抽样分布及样本比例的抽样分布。
6.1 统计量
6.2 由正态分布导出的几个重要分布
6.3 样本均值的分布与中心极限定理
参数估计
课时目标:1.掌握总体平均值与总体比例的区间估计的方法2.能熟练运用本容量的计算公式
7.1参数估计的基本原理
7.2一个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
7.3 两个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
7.4样本量的确定
假设检验
课时目标:1.了解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2.了解假设检验的基本问题3.掌握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8.1 假设检验的基本问题
8.2 一个总体参数的检验
8.3 两个总体参数的检验
8.4 检验问题的进一步说明
分类数据分析
9.1 分类数据与\chi^2统计量
9.2 拟合优度检验
9.3 列联分析:独立性检验
9.4 列联表中的相关测量
9.5 列联分析中应注意的问题
方差分析
10.1 方差分析引论
10.2 单因素方差分析
10.3 双因素方差分析
一元线性回归
课时目标:1.了解相关与回归的涵义,掌握相关关系的各种分类2.重点掌握函数关系与相关关系和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的比较3.重点掌握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模型建立的方法4.了解多元回归分析和曲线回归分析的一般问题。
11.1 变量间关系的度量
11.2 一元线形回归
11.3 利用回归方程进行预测
11.4 残差分析
多元线性回归
课时目标:1.重点掌握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模型建立的方法2.了解多元回归分析和曲线回归分析的一般问题。
12.1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12.2 回归方程的拟合优度
12.3 显著性检验
12.4 多重共线性
12.5 利用回归方程进行预测
12.6 变量选择与逐步回归
时间序列分析和预测
课时目标:1.了解时间序列的涵义、种类、构成及编制原则等2.掌握平均发展水平,增长量,平均发展速度及平均增长速度的计算3.了解时间序列模型及其构成和影响因子4.掌握直线趋势,季节变动和循环变动的分析方法。5.了解时间序列的曲线趋势分析
13.1 时间序列及其分解
13.2 时间序列的描述性分析
13.3 时间序列预测的程序
13.4 平稳序列的预测
13.5 趋势型序列的预测
13.6 复合型序列的分解预测
指数
课时目标:1.了解指数的涵义及分类2.掌握两种指数的编制方法并能够实际应用3.熟练运用因素分析方法,对现象的变动进行因素分析4.了解常用的指数的编制及其应用
14.1 基本问题
14.2 总指数编制方法
14.3 指数体系
14.4 几种典型的指数
14.5 综合评价指数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参考资料
1.袁卫等主编,《统计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2.曾五一、肖红叶,《统计学导论》,科学出版社, 2015
3.曹刚 李文新:《统计学原理》,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4.茆诗松:《统计学基础》,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 李洁明、祁新娥:《统计学原理》(第五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