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ontent=本课程由教授领衔,经过多年的建设和教学实践与改革,已形成课前课后阅读资料、微视频、案例分析、知识点测试题、章节测试题等学习资源。
课程共13个专题,12周的学习时间。在完成每周学习内容和测验的基础上,请积极参与每周发布的讨论题。让我们在交流中成长,在学习的快乐中走进管理世界!
本课程由教授领衔,经过多年的建设和教学实践与改革,已形成课前课后阅读资料、微视频、案例分析、知识点测试题、章节测试题等学习资源。
课程共13个专题,12周的学习时间。在完成每周学习内容和测验的基础上,请积极参与每周发布的讨论题。让我们在交流中成长,在学习的快乐中走进管理世界!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同学们要正确理解管理的概念,了解管理思想的演变,掌握管理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以及有效管理的一般方法,训练学生利用管理理论和方法,分析一般组织与企业组织的具体管理问题。
本课程采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管理学》,注重引领学生用马克思主义指导管理学的研究与学习,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去思考管理实践,探索管理理论的运用与发展。
本课程的教学与学习资源丰富,为促进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和帮助学习者有效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授课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企业或一般社会组织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的产生与演变过程以及主要理论流派的代表人物及其理论贡献;熟悉管理过程的主要工作内容及其组织方法;掌握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管理的基本职能及其运用,在熟练掌握上述内容的基础上,应能利用有关理论和方法,分析业和一般社会组织的具体管理问题。
成绩 要求
本课程学习合格者均可获得《管理学》课程学习证书,证书分为优秀证书和合格证书两类。
综合成绩100分,60-84分为及格,85-100分为优秀。其中课程讨论占10%,单元测验占30%,考试占60%。看完全部视频并且综合成绩在60分以上算完成本课程学习。成绩合格或优秀的学员,可申请课程认证证书。
课程大纲
管理导论
课时目标:了解管理的概念、职能、管理者的角色和技能,旨在对管理、管理对象及管理者有个概括的了解,为以后各章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同时,要求学生了解管理活动的时代背景。
1.1 什么是管理
1.2 管理活动的衡量标准
1.3 管理的职能
1.4 管理者
1.5 管理活动的时代背景
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的发展
课时目标:了解中外早期管理思想及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掌握主要管理先驱者对管理理论和实践的贡献以及管理活动的演变和历史,把握当代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前沿以及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管理理论。
1.1 中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的发展
1.2 泰罗科学管理理论
1.3 法约尔组织管理理论
1.4 梅奥及其霍桑实验
1.5 现代管理理论
1.6 当代管理理论
决策与决策过程
课时目标:掌握决策的定义、原则与依据,了解决策理论,掌握决策过程通常所包括的几个步骤及决策的影响因素,掌握定性决策的几种方法,学会运用常见的定量决策方法进行简单决策。
3.1 你是一个好的决策者吗?(决策的定义)
3.2 决策的分类
3.3 决策的过程
3.4 决策的影响因素
3.5 不确定型决策方法
3.6 风险型决策方法
3.7 决策树
环境分析与理性决策
课时目标:了解企业所面临的一般环境、行业环境、竞争对手、自身条件和顾客研究的内容,掌握企业环境研究的目的和环境分析的方法。
4.1 组织环境的层次类型
4.2 宏观环境分析工具
4.3 行业分析工具
4.4 内外环境综合分析工具
计划和计划工作
课时目标:了解计划的概念,计划与决策的逻辑关系,计划的性质,计划的类型,熟悉计划编制过程。运用所学的内容编写日常生活、学习计划,甚至编写班级工作计划。
5.1 计划概述
5.2 计划的类型
5.3 计划编制过程
5.4 计划编制方法
组织设计
课时目标:了解组织的定义及组织设计的必要性,组织设计的原则和影响因素、组织的部门化的基本形式、组织的层级化,职权的定义、来源、种类,授权的定义与原则,学会根据组织设计的一般规律和方法对组织进行设计,能对各种不同类型组织结构的运行特点进行分析并提出这些结构形式的适用条件。
6.1 组织设计的任务
6.2 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
6.3 组织设计的原则
6.4 组织设计中的集权与分权
6.5 直线与参谋的整合
人员配备
课时目标:了解人力资源计划的任务、过程,熟悉人员配备的一般原则,掌握员工招聘的标准和来源,人员培训的目标和内容,绩效评估的定义和作用以及程序。
7.1 人员配备的原则
7.2 人员选聘的途径和方法
7.3 人事考评的功能和要素
7.4 人员培训的方法
组织文化
课时目标:掌握组织文化的涵义、具体内容、功能与塑造途径及其与组织文化对组织的重要性,学会建构新型组织文化的方法与途径。
8.1 组织文化的概念及其特征
8.2 组织文化的结构与内容
8.3 组织文化的功能
8.4 组织文化的塑造途径
领导
课时目标:通过本章学习掌握领导的内涵及特征,了解领导者与管理者的联系与区别,权力的来源与内涵,了解领导特质理论,掌握领导行为理论,领导情景理论的典型代表理论的观点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对领导方式进行分析。
9.1 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区别
9.2 领导权力的来源
9.3 管理系统理论
9.4 四分图理论及管理方格图理论
9.5 菲德勒权变模型
9.6 路径-目标理论及领导生命周期理论
激励
课时目标:了解激励的原理,激励对行为的作用,激励产生的原因,需要与激励的关系,熟悉激励理论的分类基础,掌握需要层次论的提出者、基本观点和意义,双因素理论的提出者、研究对象和一般结论,成就需要论的需要形式,公平理论的基本要素、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的公式描述,强化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强化的一般形式;使学生一般可以有效识别实践中激励的形式,用激励理论解决一般的激励问题,运用本章介绍的激励理论建立一般的组织激励机制。
10.1 需要层次理论
10.2 双因素理论
10.3 成就需要理论
10.4 公平理论
10.5 强化理论
沟通
课时目标:了解沟通的概念、过程和类别,组织中沟通和组织间沟通,掌握有效沟通的障碍以及实现,了解冲突及其产生原因,管理冲突的方法,谈判以及谈判的有效性;对所处的组织基本能够看出效率与沟通质量的关系,学会应用冲突管理方法处理生活中的冲突。
11.1 沟通及其作用
11.2 沟通的过程和类别
11.3 有效沟通的实现
11.4 冲突的管理
控制
课时目标:了解控制的必要性;掌握控制所包括的几种类型(前馈控制,现场控制,反馈控制),控制的过程(确立标准、衡量绩效、纠正偏差);认识到控制是管理一个重要的、不可分割的部分,能够将控制理论用于身边发生的事情或管理案例的分析。
12.1 控制的内涵
12.2 控制的过程
12.3 质量控制方法
12.4 风险控制策略
创新
课时目标:了解维创新的概念,创新的类型及其基本特征,创新的过程;掌握目标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等基本概念,创新活动的内容及其组织;根据创新活动的特点和创新过程的一般规律组织企业的创新活动。
13.1 创新概述
13.2 组织创新
13.3 商业模式创新
展开全部
参考资料
[1] 陈传明,徐向艺,赵丽芬等编著 管理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
[2] 周三多,陈传明、刘子馨、贾良定编著著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七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8年
[3] (美)斯蒂芬·P·罗宾斯,玛丽·库尔特著 管理学(第十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
[4] (美)海因茨·韦里克,马克·V·坎尼斯,哈罗德·孔茨著 管理学:全球化、创新与创业视角[M].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5年
[5] (奥)弗雷德蒙德·马利克著 管理成就生活[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