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绝大多数场合下都在于教师忘却了:上课,是教师和儿童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关系来确定的。”教学就其本质来说,是交往互动的过程,是对话的活动,是师生通过对话在交往与沟通活动中共同创造的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加强师生、生生的互动,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成性和创造性,从而培养学生高阶思维和创新能力。
纵观当前课堂,许多老师在为沉闷的课堂气氛而苦恼,在为消极的师生交流而烦心,在为日新的数字技术而茫然。互动是课堂知识建构的关键途径,是课堂师生交往的基本方法,也是课堂氛围营造的重要手段。立足于此,本课程系统阐述数字时代课堂互动的原理、方法与技术,知识内容注重适用性、实用性和易用性,兼顾讨论、讲解与案例,引导广大老师轻松理解课堂互动的原理与设计,熟练掌握课堂互动的方法与技术,逐步形成适合自己的课堂互动工具箱,从根本上重构课堂教学流程,改善课堂教学效果,形成教学特色,提升教学竞争力。
课程价值:本课程可用于个人教学能力训练和提升信息化教学水平、优质课教学设计及教师招聘面试、一流课程建设与教学实施等,对于各级教师提升数字化教学能力、师范生提升教学技能、培训人员提升培训绩效、研究人员提升研究质量均具有很好的支持。
课程宗旨:追求深度互动、生成有效教学、建构积极课堂,成就智慧教师!
学习活动:微课讲解、案例讨论、创新设计、作品分享、总结反思。
进度安排:课程教学周数共8周,第1周是熟悉MOOC平台的学习准备周;第2周为学习课堂互动原理与设计,第3至6周为课堂互动的四种类型、20种互动方法与工具的学习实践周,7-8周为复习和作业及测试周。
8周以外课程的其他开放时间,是为了方便学员根据自己的时间,灵活安排学习进度而设的开放学习周。
课程包含的课堂互动、深度互动、人际交互、内容交互等学习模块及其互动工具方法,是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大纲必考内容,课程中的“智慧教学”、“引导技术”、“移动智能平台”等前沿内容,可以使人们及时了解教育技术学研究的前沿成果,更加科学高效地教学。
请加课程QQ群:971232586;请关注课程微信公众号:课堂互动工具箱。课程内容抢先看。
本课程目标是帮助学员深刻理解课堂互动的原理与设计,熟练掌握课堂互动的方法与技术,逐步形成适合自己的课堂互动工具箱,从根本上重构课堂教学流程,改善课堂教学效果,形成教学特色,提升教学竞争力。具体目标有:
(1)能够描述互动与课堂互动的内涵、分类及其实用分类框架,
(2)能够阐明课堂互动的设计方法与评价策略
(3)能够熟练使用五种基于人际交互的课堂互动方法
(4)能够熟练使用五种基于内容交互的课堂互动方法
(5)能够熟练使用五种基于数字技术的课堂互动工具
(6)能够整合使用五种基于引导技术的课堂互动策略
(7)形成良好的课堂互动意识和娴熟的课堂互动应用技巧
注:本课程内容涵盖了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大纲中的相关内容,例如师生互动、小组讨论、信息化教学、智慧教育等主要考试模块内容,因此,本课程也适合准备考取国家教师资格的学友备考,能帮您轻松掌握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的相关内容。
第0讲 课程学习准备
活动0.0 课程适合我吗?
活动0.1 我做好准备了吗?
【猜猜看】谁会和我一起学习?
【说说看】谈谈你对课堂互动的认识。
第一讲 课堂互动原理阐释
1.0 本周导学
1.1 课堂互动大家谈
1.2 课堂互动的内涵
1.3 课堂互动的分类
1.4 课堂互动工具箱
1.5 课堂互动的设计
1.6 课堂互动的评价
1.7【一起聊】回顾我的课堂互动“苦与乐”
第一讲 单元测验
第二讲 课堂人际互动方法
2.0 本周导学
2.1 基于人际交互的课堂互动
2.2 提问技术
2.3 小组讨论
2.4 小组合作
2.5 头脑风暴
2.6 课堂游戏
2.7 【一起做】为我的课堂人际交互“出点子”
第二讲单元测验
第三讲 课堂内容互动方法
3.0 本周导学
3.1 基于内容交互的课堂互动
3.2 角色扮演
3.3 展示评价
3.4 故事设计
3.5 思维导图
3.6 互动反馈
3.7 【一起做】为我的课堂内容互动“想法子”
第三讲单元测验
第四讲 智慧课堂互动技术
4.0 本周导学
4.1 基于数字技术的课堂互动
4.2 智慧教学
4.3 互动教学
4.4 互动课堂
4.5 课堂测评
4.6 互动学习
4.7 【一起做】为我的课堂互动技术“添智慧”
第四讲单元测验
第五讲 课堂互动引导技术
5.0 本周导学
5.1 基于引导技术的课堂互动
5.2 世界咖啡
5.3 团队共创
5.4 焦点汇谈
5.5 开放空间
5.6 设计思维
5.7 【一起做】为我的课堂引导技术“增硬核”
5.8 【课堂总结】一起研讨和整理我的所学所思与所获
【课程作业】运用BOPPPS进行课堂互动活动设计实战
本课程适合所有对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智慧教学感兴趣、想了解有效课堂、智慧课堂是如何发生的、如何提高教学效果的人,特别是要帮助学生学习的各级各类教师、师范生以及想实现优质教学的朋友,只要您有了解教学、学习本质与规律,初步掌握信息技术的使用,有想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愿望,就能加入我们的课程学习。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1.王佑镁. 协同学习系统的建构与应用-一种设计研究框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
2.克努兹·伊列雷斯. 我们如何学习:全视角学习理论[M].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0年.
3.郤云江等. 移动互联网下的教学工具[M].浙江教育出版社,2017年.
4.钱冬明. 数字学习实用利器----Top 100 +工具[M].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年.
5.(美)南希·弗雷 著,林虹 译.引导学生互动学习的50种方法--教师课堂教学指南[M].商务印书馆.2017年.
6.(美)希尔伯曼著,陆怡如译.积极学习:101种有效教学策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7. (美)凯·M·普赖斯,卡娜·L·纳尔逊.有效教学设计:帮助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第四版)[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
8.(美)蒂娜·森,罗伯特·马扎诺.组织学习活动:小组互动方法[M].大象出版社,2018年.
9. (英) 麦克·格尔森.从备课开始的50个创意教学法[M].中国青年出版社,2017年.
10.(美)哈里森·欧文.开放空间引导技术:集思广益,解决冲突,达成共识,实现自组织的高效方法(第3版)[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8年.
11. 林士然.基于引导技术的工作坊设计[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年.
12. (英)罗博·普莱文.提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56个策略[M].中国青年出版社,2018年.
13.(美)约翰·斯宾塞,A.J.朱利安尼.如何用设计思维创意教学:风靡全球的创造力培养方法[M].中国青年出版社,2018年.
为了教学需要,本课程部分内容参考借鉴了网络资料。如果不慎影响到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课程组wangyoumei@126.com联系。
欢迎选修更多精彩课程:
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类MOOC专题网站:https://tmooc.icourses.cn
问题1:需要具备什么基础才能学好该课程?
答:有一定教学知识、技术操作基础(就像使用智能手机一样),对教学与学习有兴趣,想了解课堂互动发生过程与原理,想从根本上掌握适合自己的课堂互动方法与技术的人,愿意每周抽出3~6小时,坚持学习和讨论的朋友,都能学好本课程。
问题2:谁会进行本门课程的教学?
答:本课程由来自高校一线多年从事教学设计、教学技术的研究与教学的优秀教师联袂设计开发,负责人王佑镁教授年富力强、教学技能突出、教学水平高超,兼具教学与科研实力,李伟、张新立、柳晨晨三位博士在线教学经验丰富,分别在教学设计、课件制作、智能教学方面独具优势;其中王佑镁教授负责、课题组开发的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已经上线,受到超过23000名学员好评,课程团队也在与学员共同学习与成长中积累了丰富的慕课开发与教学经验,目前正在开展翻转课堂教学及智能教学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