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认证学习
为你提供认证成绩和证书,以及AI高效学习服务
查看详情
大学

国家精品

认证学习

智慧课程

理学工学农学

计算机

经济管理

外语

音乐与艺术

心理学

文史哲法

医学与保健

教育教学

大学生竞赛

软件实训

人工智能

升学/择业

考研

期末突击

专升本

四六级

保研及论文

求职就业

专四专八

大学应试英语

大学生涯规划

期末资料

终身学习

名师专栏

兴趣技能

hi,小mooc
27考研全科新手规划
期末考试会员
SPOC学校专有课程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第1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1年05月12日 ~ 2021年06月27日
学时安排: 3-5小时每周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376 人参加
老师已关闭该学期,无法查看
spContent=《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预防医学专业核心课程,分为营养学和食品卫生学两大部分。主要以食物营养、人体营养、公共营养、食品卫生学总论、食品卫生学各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等内容为主线讲授营养学和食品卫生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可以从营养素的角度明确食品中有益成分与健康的关系,从食品污染物角度明确食品中有害成分与健康的关系。掌握基础营养、食物营养、公共营养、临床营养、分子营养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特点。掌握食品污染物的毒性、污染途径、预防措施。理解各类食品存在的主要卫生学问题和卫生管理。树立食品安全的概念,了解我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体系、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程序和基本方法。让学生正确认识饮食与健康的关系,确立慢性病的膳食预防与控制策略,为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的其他专业课程学习奠定理论基础。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预防医学专业核心课程,分为营养学和食品卫生学两大部分。主要以食物营养、人体营养、公共营养、食品卫生学总论、食品卫生学各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等内容为主线讲授营养学和食品卫生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可以从营养素的角度明确食品中有益成分与健康的关系,从食品污染物角度明确食品中有害成分与健康的关系。掌握基础营养、食物营养、公共营养、临床营养、分子营养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特点。掌握食品污染物的毒性、污染途径、预防措施。理解各类食品存在的主要卫生学问题和卫生管理。树立食品安全的概念,了解我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体系、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程序和基本方法。让学生正确认识饮食与健康的关系,确立慢性病的膳食预防与控制策略,为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的其他专业课程学习奠定理论基础。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本线上课程引导学生了解营养学和食品卫生学的学科发展;明确营养学和食品卫生学领域的发展前沿和方向;掌握基础营养学、各类食品营养以及公共营养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用以解决各类人群营养、临床营养学以及营养相关疾病领域的各类问题;掌握食品污染、食品添加剂、食源性疾病的基本特征和相关管理措施,用以提出相关的防控措施,保障食品安全。

作为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通过视频教学、翻转课堂及线上答疑等方式,让零基础的学生可以全面掌握营养学和食品卫生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同时学会将这些理论运用于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学生深度参与课程学习,达到知识、能力、素质、价值四维学习


授课目标

1. 知识目标:熟悉营养学和食品卫生学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掌握营养学和食品卫生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体系。

2. 能力目标:熟练掌握营养学和食品卫生学的应用实践技能。提高对营养学和食品卫生学领域问题的分析能力、探究思辨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深度学习与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多元应用能力; 

3. 素质目标:通过课程思政学习,立德树人,开拓创新;全面提升专业素养,培养具有高道德情操、高质量的预防医学、营养学人才。

4. 价值目标:通过全方位体验式的学习,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理解营养学与食品卫生学价值体系在课程实践中践行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成绩 要求

60-80分为及格,80-100分为优秀,60以下为不及格。线上成绩在整门课程的期终成绩占比为10%-20%。

课程大纲
基础营养
课时目标:(1)掌握营养素分类、合理膳食的基本概念(2)掌握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氨基酸模式与限制性氨基酸的概念,氮平衡与蛋白质互补作用的概念与营养学意义,食物蛋白质的营养评价指标,必需脂肪酸的概念及生理功能,膳食脂肪的营养价值与评价(3)掌握碳水化合物的分类与营养价值(4)掌握钙、铁、锌、碘等吸收与利用的影响因素及缺乏或过量的危害,维生素的分类、命名、特点及缺乏原因;维生素A、B1、B2、C等缺乏与过量的危害(5)了解多糖的分类(抗性淀粉、膳食纤维等)及生理学意义,乳糖不耐受的概念与发生的原因(6)了解维生素A、B1、B2、C等的性质与营养价值,机体营养状况的评价
1.1 营养学绪论:本节主要介绍营养学与食品卫生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现代营养学与食品卫生学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1.2 蛋白质:本节主要介绍蛋白质消化、吸收、代谢及其功能,食物蛋白质营养学评价,蛋白质的参考摄入量及食物来源,氨基酸及其分类、氨基酸模式
1.3 脂类:本节介绍了脂肪及其功能,脂肪酸分类及其功能,类脂及其功能,膳食脂肪的营养学评价,脂类考摄入量及食物来源
1.4 碳水化合物:本节介绍了碳水化合物的分类、消化、吸收及功能,碳水化合物的参考摄入量及食物来源
1.5 矿物质元素—钙:本节主要介绍人体内钙的分布、生理作用、缺乏或过量的危害、膳食钙的推荐摄入量及食物来源
1.6 矿、物质元素—铁:本节主要介绍铁在人体内的存在形式、生理作用、缺乏或过量的危害、膳食铁的推荐摄入量及食物来源
1.7 矿物质元素—锌:本节主要介绍锌在人体内的分布、生理作用、缺乏或过量的危害、吸收与代谢、膳食锌的推荐摄入量及食物来源
1.8 矿物质元素—硒:本节主要介绍硒在人体内的分布、生理作用、缺乏或过量的危害、膳食硒的推荐摄入量及食物来源
1.9 矿物质元素—碘:本节主要介绍碘在人体内的分布、生理作用、缺乏或过量的危害、膳食碘的推荐摄入量及食物来源
1.10维生素C:本节主要介绍维生素C的生理作用、缺乏或过量的危害、膳食维生素C的推荐摄入量及食物来源
1.11维生素B1:本节主要介绍维生素B1的理化性质、生理作用、缺乏或过量的危害、吸收与代谢、膳食维生素B1的推荐摄入量及食物来源
1.12维生素B2:本节主要介绍维生素B2的理化性质、生理作用、缺乏或过量的危害、吸收与代谢、膳食维生素B2的推荐摄入量及食物来源
1.13叶酸:本节主要介绍叶酸的理化性质、生理作用、缺乏或过量的危害、吸收与代谢、膳食叶酸的推荐摄入量及食物来源
1.14 维生素A:本节主要介绍维生素A的理化性质、在机体内的吸收代谢、生理功能、营养状况的评价、参考摄入量及食物来源
1.15 维生素D:本节主要介绍维生素D的理化性质、在机体内的吸收代谢、生理功能、营养状况的评价、参考摄入量及食物来源
1.16 维生素E:本节主要介绍维生素E的理化性质、在机体内的吸收代谢、生理功能、营养状况的评价、参考摄入量及食物来源
1.17 烟酸:本节主要介绍烟酸的理化性质、在机体内的吸收代谢、生理功能、营养状况的评价、参考摄入量及食物来源
食物营养价值
课时目标:(1)了解食物营养价值评价的指标和重要意义(2)掌握谷薯类、豆类及其制品的营养素种类,含量和营养价值(3)掌握畜、禽、水产品和乳及乳制品等动物性食品的营养素种类和特点以及营养价值(4)掌握蔬菜和水果的营养素种类和营养价值
2.1 食物营养价值评价及意义:本节主要介绍评价食物营养价值的几个重要指标,营养质量指数的概念,食物营养价值评价的重要意义
2.2 谷薯类食品营养价值:本节主要介绍谷类、薯类以及杂豆类的营养素种类,含量和营养价值
2.3 豆类及其制品营养价值:本节主要介绍以大豆为代表的豆类营养素种类,含量和营养价值,豆制品的营养价值
2.4 蔬菜水果类营养价值:本节主要介绍蔬菜和水果的营养素种类和营养价值,烹调加工对蔬菜营养价值的影响
2.5 畜禽水产品营养价值:本节主要介绍畜肉、禽肉和水产品的营养素种类和特点以及营养价值
2.6 乳及乳制品营养价值:本节主要介绍乳和各种乳制品的营养素种类,含量和营养价值
公共营养
课时目标:(1)了解公共营养的特点、主要内容(2)了解《中国膳食指南》(3)掌握膳食结构(4)掌握确定营养素生理需要量的方法(5)掌握营养调查方法、结果分析评价
3.1 膳食营养素推荐摄入量:本节介绍了公共营养的特点及主要内容、确定营养素生理需要量的方法
3.2 膳食结构和膳食指南:本节主要介绍几种典型的膳食结构及《中国膳食指南》
3.3 营养调查及营养监测:本节介绍营养调查的目的、内容、步骤及结果的分析评价
临床营养
课时目标:(1)了解病人的营养状况评价(2)掌握病人的膳食管理(3)关注患者围手术期营养(4)掌握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
4.1 病人的营养状况评价:本节主要介绍何为临床营养?营养风险筛查与评估的重要性及相关概念;常用营养风险筛查与评估量表;重点讲述NRS 2002如何筛查
4.2病人的膳食管理:本节主要介绍医院膳食,医院基本饮食种类、适用范围、饮食原则,重点介绍治疗饮食的种类、适应症、配餐原则。简单介绍诊断和代谢膳食的适用对象和膳食要求
4.3 肠内与肠外营养:主要介绍肠内与肠外营养的供给/置管方式、营养制剂的种类/组成及肠内、肠外营养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4.4围手术期营养:本节主要介绍围手术期的概念,手术创伤对营养的影响,围手术期营养的重要性、目的和途径,重点介绍围手术期营养治疗方案
营养与慢性病防治
课时目标:(1)掌握营养与肥胖的关系和肥胖的营养防治。(2)掌握各类营养素和各种食物与糖尿病的关系。(3)掌握糖尿病的营养防治,主要是食谱编制。(4)掌握痛风的临床症状、发病原因、营养与痛风的关系及痛风的营养防治。
5.1 营养与肥胖:本节主要介绍肥胖的概念、危害、诊断方法,与食物中营养素的关系,以及膳食预防原则
5.2 营养与糖尿病:本节主要介绍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危险因素。各类营养素和各种食物与糖尿病的关系。
5.3 糖尿病病人食谱的编制:本节主要介绍糖尿病的营养防治,糖尿病人食谱的编制方法。
5.4 营养与痛风:本节主要介绍痛风的临床表现、分型、发病机制。各类营养素与痛风的关系,各种食物与痛风的关系以及痛风的营养防治。
特殊人群营养
课时目标:(1)掌握妊娠期、哺乳期的生理特点及其营养需要;母乳喂养的优点;老年人的营养需要(2)熟悉婴幼儿的生理特点与营养需要及其常见的营养缺乏病;学龄前、学龄与青少年的营养;老年人的合理膳食
6.1 孕期和哺乳期妇女的营养与膳食:本节主要介绍妊娠期、哺乳期的生理特点,及其营养需要
6.2 婴幼儿营养与膳食:本节主要介绍婴幼儿生理特点,及其营养需要
6.3儿童青少年营养与膳食:本节主要介绍儿童青少年时期的生理特点,及其营养需要
6.4老年人的营养与膳食:本节主要介绍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及其营养需要
食品卫生
课时目标:(1)掌握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的概念与食品卫生学的意义(2)掌握食品腐败变质的概念、条件、变质的原因、特征及主要鉴定指标(3)关注黄曲霉毒素结构特点、对食品污染状况、毒性、致癌性及预防措施(4)了解农药、兽药残留,以及N-亚硝基化合物对食品的污染及预防措施(5)食品添加剂的定义、种类及使用要求(6)各类食品的主要问升学问题及其管理
7.1 食品微生物污染及其预防:本节主要介绍食品污染物分类,反映食品卫生质量的细菌污染指标。腐败变质、真菌与真菌毒素对食品的污染及其预防
7.2 食品化学性污染及其预防:本节主要介绍食品的化学性污染的特点,农药和兽药的残留、有毒金属,以及三大类传统致癌物危害、来源和预防
7.3 多环芳烃和杂环胺的污染及其预防:本节主要介绍多环芳烃和杂环胺的理化性质、食物的污染来源、毒性和预防措施。
7.4 食品添加剂及其管理:本节主要介绍食品添加剂的定义、分类、基本要求和管理,以及对常见食品添加剂酸度调节剂、抗氧化剂、等的介绍
7.5 粮豆类卫生及管理:本节主要介绍粮豆的主要卫生问题及管理
7.6畜肉卫生及管理:本节主要介绍畜肉的主要卫生问题及管理
7.7 奶及奶制品卫生及管理:本节主要介绍奶的主要卫生问题及管理
7.8 油脂的卫生及管理:本节主要介绍油脂的主要卫生问题及管理
食源性疾病及其预防
课时目标:(1)掌握食源性疾病的概念、范畴(2)掌握食物中毒的概念、流行病学特点、 分类、发病特点(3)常见细菌性(沙门氏菌、葡萄球菌、肉毒梭菌等)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及预防措施(4)河豚鱼、毒蕈、亚硝酸盐、砷化物引起的食物中毒机理、危害及预防措施
8.1 食源性疾病概述:本节主要介绍食源性疾病的概念、流行特点、范畴
8.2 细菌性食物中毒概述和沙门氏菌食物中毒:本节主要介绍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概念、流行病学特点,以及沙门氏菌食物中毒的特点、救治及预防
8.3 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肉毒梭菌食物中毒:本节主要介绍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肉毒梭菌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及预防措施
8.4 有毒动植物中毒:本节主要介绍河豚鱼、毒蕈中毒机理、危害及预防措施
8.5 化学性食物中毒:本节主要介绍亚硝酸盐、砷化物引起的食物中毒机理、危害及预防措施
展开全部
温州医科大学
4 位授课老师
单毓娟

单毓娟

教授

王舒然

王舒然

教授

富校轶

富校轶

副教授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