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是全国高等教育金融专业的主干课程,是金融学系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以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巴塞尔协议”等法规和国际惯例为依据,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商业银行的各项业务以及如何对商业银行进行管理以达到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具体来说,它是基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从探究商业银行绩效为出发点,从商业银行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等方面来探究商业银行如何实现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该课程具有理论性、政策性、实用性和操作性强的特点。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如下:
对现代银行理论、银行组织结构和业务产品的系统分析和实际应用的讲解,使学生了解银行的各项资产和负债及各种金融工具的特点,揭示银行业的盈利来源、变化和风险来源及管理;掌握如何运用各种金融工具和风险管理方法,以满足不同的金融目标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使学生确立对待和处理银行风险的正确态度和方法,获得应对和处理银行风险的能力。本课程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金融工程的原理、方法、工具来分析和解决金融活动中的现实问题,做到学以致用,以便为学生将来从事证券、基金、投资机构、投资银行、商业银行、公司金融等工作提供必要的知识能力准备,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要。
(1)培养熟悉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及政策,具有经济分析和预判能力。
(2)能够通晓银行业的核心工作业务。对银行业会计、信贷、国际业务、表外业务、银行出纳、资金管理等各项业务进行了深刻的理论学习,具备良好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业务素养。
(3)具有运用数理、计算机和金融工具解决金融问题的能力;对银行业的业务环境变化有深刻的理解能力和分析管理水平;
(4)具有良好的口头和书面沟通技能、组织和团队合作能力;
(5)胜任职业要求和终身学习的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
本课程考核成绩由两大部分构成:
(一).线上成绩占比 40%
(二).线下成绩占比60%
(一)线上成绩占比 40%,线上成绩分为以下几项内容:
1、测验题:占在线成绩的 20%
2、作业题:占在线成绩的 20%
3、考试题:占在线成绩的 20%
4、在线讨论活跃度:占在线成绩的40%
对于讨论区积极提问和解答问题、积极参与课程教学质量;每个单元在讨论区至少发言1次,对积极讨论的学员给予加分奖励,奖励上限为 10 分。
(二)线下成绩占比60%
1、课堂考勤与参与占比10%
2、实验占比10%
3、期末考试占比40%
要求学生完成的任务是:
通过对本课程的系统性地学习关于商业银行历史发展、资金来源与运用的管理、表内与表外的各项业务及风险管理的核心问题,要使学生获得等这些方面的银行业知识架构和理论体系框架,并能在实际工作中加以应用,为学生从事银行业务打下基础。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部分:
1.商业银行导论包括商业银行概述,介绍了商业银行的产生、商业银行制度和商业银行三大经营目标以及商业银行经营所面临的挑战。
2.商业银行绩效包括商业银行主要财务报表、经营状况的度量、风险以及风险的监管。
3.商业银行资金来源管理包括(1)商业银行资本管理讨论了商业银行资本构成、资本充足率和资本规划等问题;(2)商业银行负债管理探究了商业银行存款管理、存款服务定价、非存款负债和其他资金来源。
4.商业银行资金运用管理包括(1)商业银行现金管理介绍了现金管理原则、库存现金的日常管理、存款准备金的管理和同业存款的管理;(2)商业银行贷款管理,用2个案例分别探讨流动资金贷款和项目贷款管理。
5.商业银行营销包括认识你的客户、如何与客户建立亲和力和顾问式服务营销。
具备一些财务会计、经济学、基础金融学知识或具有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时间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