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hi,小mooc
SPOC学校专有课程
专业表现技法
第3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2年12月12日 ~ 2023年08月15日
学时安排: 3-5小时每周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327 人参加
老师已关闭该学期,无法查看
spContent=《专业表现技法》现为湖北省一流课程、武汉理工大学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本课程是结合透视学、造型学、设计学、色彩学、美学等多学科知识,通过指导学生观摩、分析、训练、创新表达,来引导学生掌握环境设计方案的表现方法与技能,锻炼培养学生的创意力、创新力、表现力的一门专业课程。本课程将训练学生熟练掌握室内外设计的创意构思表现方法,锻炼学生快速记录构思,收集信息、表达方案的能力。通过课程学习,你将掌握环境设计创新构思的创意性表达,学习新媒体表现技术、各种制图工具的运用、各种材料质感表现规律及技巧。本课程的教学团队,由武汉理工大学精品课程名师教学团队打造,课程负责人及团队曾多次指导学生获全国设计类、手绘类竞赛一等奖,并多次获最佳导师奖、优秀导师奖。本门课程旨在打造设计表达同类课程的共建网络学习平台,可作为《专业设计表达》、《创意思维与表达》、《设计表现技法》等表达表现类的课程,同步使用的线上教学资源。
《专业表现技法》现为湖北省一流课程、武汉理工大学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本课程是结合透视学、造型学、设计学、色彩学、美学等多学科知识,通过指导学生观摩、分析、训练、创新表达,来引导学生掌握环境设计方案的表现方法与技能,锻炼培养学生的创意力、创新力、表现力的一门专业课程。本课程将训练学生熟练掌握室内外设计的创意构思表现方法,锻炼学生快速记录构思,收集信息、表达方案的能力。通过课程学习,你将掌握环境设计创新构思的创意性表达,学习新媒体表现技术、各种制图工具的运用、各种材料质感表现规律及技巧。本课程的教学团队,由武汉理工大学精品课程名师教学团队打造,课程负责人及团队曾多次指导学生获全国设计类、手绘类竞赛一等奖,并多次获最佳导师奖、优秀导师奖。本门课程旨在打造设计表达同类课程的共建网络学习平台,可作为《专业设计表达》、《创意思维与表达》、《设计表现技法》等表达表现类的课程,同步使用的线上教学资源。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1、教学目标

本课程将训练学生熟练掌握室内外设计的设计构思的预想表现方法、各种工具的运用、各种材料质感表现规律等各种技巧,以帮助学生在后续的环境艺术设计课程中帮助学生培养收集信息、记录构思。

良好的表现技法不仅能够恰到好处地表现出设计者的设计理念,甚至能够更好地发挥与诠释设计者的创想。懂得了设计师语言的表现特点与规律,也就赢得了设计的主动权。它既可以锻炼设计者空间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增加艺术修养,又使设计者掌握一套能塑造直观可信的分析和说明设计的表达工具,能够更好地将设计理念诠释表达,转化为实际。

 

2、师资团队

课程负责人:

王刚,博士,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湖北省一流课程负责人,武汉理工大学精品课程教学名师,环境设计系执行系主任。主持及参与横向课题二十余项、竞赛获奖十余项,其中主持纵向课题: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项、湖北省教育规划项目2项,中央高校自主创新项目2项、校教学研究项目1项。参与纵向课题:国家级教育规划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2项。2018年主持葛洲坝淮安循环经济示范项目景观规划设计、木兰山当归生态会所景观规划与建筑室内设计;2016年 主持周大福(武汉)珠宝文化产业园室内设计。

发表核心与重要期刊论文四十余篇,二十多件作品在各种全国期刊和展览中发表,并多次获奖。其中周大福(武汉)珠宝文化产业园室内设计获首届中国展示空间设计大赛华中赛区铜奖、最佳照明奖、全国总决赛银奖;《武汉中山舰博物馆设计方案》获全国第四届室内设计大赛银奖;油画《岁月》获第八届中国艺术节全国工艺美术精粹展银奖、雕塑《火凤凰》获展览铜奖;湖北高校第五届美术与设计大展金奖2项。近年来指导学生获全国和省级艺术与设计大赛获大奖十余项。

现为湖北省工艺美术学会理事、湖北省美学学会理事、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审专家、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学术与教育委员会专家、成都众人美术馆学术委员会专家、中国室内装饰协会会员、中国美术研究院会员、副研究员、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书画研究会会员。

 

主讲教师团队:

王双全,男,博士,教授,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武汉理工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进修。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及其理论研究。中国建筑师协会室内设计会会员、建设厅专家评委、湖北省风景园林学会理事。

主持多项省级以上部门举办的重大活动科研项目并参与教育部社科项目,完成科研总值达四百多万。参与国家工信部豪华邮轮设计课题团队。国内外发表的学术论文7篇。主持完成企业委托和省、市项目20余项。主持在研项目“丹水池村胜强锅炉厂地块限价安置商品房”,项目累计到款119万余万。主持在研项目“湖北省汉江崔家营航电枢纽房建设计”,项目累计到款107万余万。

参与国家教育部委托的在研省部级纵向项目“李渔造物思想研究”。参与国家工信部委托的“豪华邮轮设计”项目。2017年,“国际视野下面向行业的工业设计卓越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与实践”,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王艳,教授,博士生导师,1987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现为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环境设计系学科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为传统民居建筑。教育部专家库评委、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工艺美术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省非物质性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委员、湖北省美协壁画艺委会委员,湖北省高等教育设计协会委员,第十一、十二届“现代装饰国际传媒奖”颁奖嘉宾等。

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31篇,出版著作、教材4部。作品获国家级奖项9项,其中金奖3项,最佳学术奖2项,中国环境艺术奖1项;获省级奖项12项,其中金奖2项。主持国家级纵向1项、参与1项;主持省级纵项7项、参与4项;主持校级项目5项、参与2项;主持武汉市级项目1项;主持横向项目35项。培养硕士60余名、博士10余名,指导研究生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18篇;指导学生论文获奖14项、作品获奖35项。

 

王凤珍,女,博士后,硕士生导师,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环境设计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康复景观及景观美学、生态景观修复与评价等。长期从事环境设计理论及其方法的教学及研究工作,主讲课程有:园林植物学、景观园林史、景观生态学、居住区景观设计等,出版专著及教材3部,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研究论文近30篇。

 

谢华,男,设计学硕士、设计与艺术学博士,硕士生导师,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环境设计系副教授,ICIAD 国际室内建筑师与设计师理事会会员,中国建筑装饰室内设计协会注册室内设计师,武汉市会展行业协会展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现任教于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环境设计专业,有着近二十年以上的设计工作和研究经历。主要研究方向为室内设计、展示设计、旅游文创及产品设计等。曾主持国家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文震亨造物思想传承研究;专著《文震亨造物思想研究—以<长物志>造园为例》;同时参编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紫宵大殿维修保护研究”纵向课题,并获得武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同时发表近20余篇设计类核心期刊论文,5篇被EI/ISTP检索。参与多项各省道路、寺院、山庄的景观设计,多项高级酒店、办公大楼的装饰工程设计。主持有华中科技大学(60周年校庆)校史馆、武汉理工大学校史馆、武汉理工大学汗青艺术馆等多个文化主题场馆的设计及施工。代表作品《武汉“知音号”沉浸式漂移多维体验剧目》打造全国独有的文化和服务双IP,已成为武汉城市文化旅游新名片和中国文旅产业新地标。

 

雷鑫,男,1979年10月生,博士毕业于东南大学。2017年武汉理工大学任教至今,现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讲师。担任《计算机艺术设计基础》、《专业表现技法》、《旅游景观设计》等课程的教学工作。2010年,出版译著《视觉研究:怀疑式导读》,江苏美术出版社; 2007年,翻译出版《王畅&迪赛工房建筑设计工作室》一书,江西科技出版社;先后发表《影像时代艺术学的分类与交叉》、《死于威尼斯中的美学分析》等研究论文。

 

徐进波,男,1971生于湖北天门;艺术学博士、美术学硕士、学士;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国画院副院长;竟陵画院首任执行院长;武汉理工大学信息交互艺术系主任、元宇宙创新设计中心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北美术家协会理事。

 

王军,男,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视觉传达设计系党支部书记。现为中国包装创意设计大赛组委会“艺术设计”学术委员会委员、武汉市公益广告创作研究中心负责人、创意中国设计联盟理事、湖北省产品创新管理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专业从事影视广告制作与教学二十余年,主持辛亥百年武汉市宣传片后期制作、民盟武汉市委员会宣传片、东风乘用车企业宣传片、湖北省电视台节目包装等项目百余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湖北省软科学、教育部产学研协同育人及文旅部宏观决策课题等;出版专著1本、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5篇。荣获湖北省教学成果奖、湖北省发展成果奖、市委宣传部改革开放40年短视频征集大赛三等奖等奖项。获得武汉理工大学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学院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指导学生获得全国大学生广告大赛、ONESHOW、中国包装创意设计大赛等比赛百余项。

 

秦颂,女,1976年4月生,1997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工艺系环境艺术专业,2003年硕士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1997年7月在武汉理工大学任教至今,现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讲师,长期担任《测绘与制图》、《造型基础》、《专业表现技法》、《设计方法学》等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


显示全部
授课目标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教学目标

1

2

3

4

掌握环境设计创作的专业技能和方法

 

学生具有进行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具有适应设计创新不断发展的能力。

具有独立进行环境设计实践的基本能力;并具有较高的审美能力和中外优秀文化艺术知识和修养

 

学生具有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的能力,具有批判意识和求真务实的设计思维方法,具有创新意识,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



课程大纲
第一章 概述
1.1 课程概述
1.2 课程基本信息
第二章 效果图的绘图基础
2.1 作画工具
2.2 构图与透视
2.3 常用尺寸
基础测试
透视练习
第三章 表现技法分类
3.1 钢笔线描与钢笔淡彩表现技法
3.2 马克笔表现技法
3.3 彩色铅笔表现技法
3.4 水彩表现技法
3.5 水粉表现技法
3.6 喷笔表现技法
3.7 计算机表现技法
3.8 其他 新媒体技术设计表达
手绘设计表现练习
新媒体设计表现练习
第四章 表现形式分类
4.1 室内效果图表现
4.2 景观效果图表现
4.3 平面图效果图表现
4.4 立面效果图表现
4.5 设计快题表现图展示
4.6 室内分析图表现
4.7 景观分析图表现
设计快题表现练习
第五章 常用表现技法作画步骤
5.1 建筑效果图表现步骤
5.2 景观效果图表现步骤
5.3 室内效果图表现步骤
第六章 设计表达的能力与素质培养
6.1 学会发现美
6.2 构图的形式美学
6.3 构成的形式美学
6.4 创意性的表达形式
第七章 设计表现名家与作品赏析
7.1 国外设计表现名家及作品展示
7.2 国内设计表现名家及作品展示
期末考试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1、学习过素描与色彩课程,对空间、结构、色彩关系有初步概念。

2、了解设计美学法则、初步了解材料及材料表现。

3、学习过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等设计基础知识。

4、学习和掌握了设计透视。


参考资料

《环境艺术专业表现技法》,王刚 编著,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9年11月第一版

常见问题

问:如何学好表现技法?

答:多学是基础,首先掌握透视原理,构图原则,掌握各种表现技法的基础画法。

       多画是关键,只有多练习,才能将理论应用于实践,让自己更加熟练掌握作画技巧。

       多悟是核心,要多总结,总结成功经验,修正自身错误。这样才能做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


问:如何学好透视?

答:首先充分学习透视原理和规律,牢记透视三大规律,近大远小、近长远短、近实远虚。

       并熟练掌握一点透视、两点透视、圆形透视等多种透视作法,多练,多分析常见透视错误。


问:如何选择合适的技法?

答:首先要掌握和了解各种技法的特点和优势,再仔细分析需表现的设计作品创意表达特点,

       最后,选择最能表现作品特点的、最合适的表现技法。


武汉理工大学
9 位授课老师
王刚

王刚

副教授/硕导

王双全

王双全

教授/博导

王艳

王艳

教授/博导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