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认证学习
为你提供认证成绩和证书,以及AI高效学习服务
查看详情
大学

国家精品

认证学习

智慧课程

理学工学农学

计算机

经济管理

外语

音乐与艺术

心理学

文史哲法

医学与保健

教育教学

大学生竞赛

软件实训

AI

升学/择业

考研

期末突击

大学规划

专升本

四六级

保研及论文

求职就业

专四专八

大学应试英语

期末资料

终身学习

名师专栏

兴趣技能

hi,小mooc
揭秘大学信息差
SPOC学校专有课程
模式识别
第7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3年09月04日 ~ 2023年12月28日
学时安排: 3-5小时每周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109 人参加
老师已关闭该学期,无法查看
spContent=模式识别属于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的范畴,是信息与计算机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也是计算机、信息类和自动化等专业硕士阶段的必修课程,学生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紧跟信息与计算机领域最新技术发展趋势,掌握信息科学与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通过设计综合性实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模式识别属于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的范畴,是信息与计算机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也是计算机、信息类和自动化等专业硕士阶段的必修课程,学生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紧跟信息与计算机领域最新技术发展趋势,掌握信息科学与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通过设计综合性实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模式识别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主要研究如何用计算机对模式进行辨识和分类的理论和方法,包括模式信息获取、模式特征提取和选择、模式分类与识别等。

模式识别课程使学生了解模式识别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算法和应用方法,理解模式识别的研究内容、研究方向和方法,掌握并实现模式识别的基本算法,并能够应用这些方法解决具体的模式识别问题,如数据分类、图像分类、文本分类、人脸识别以及其他领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了解和学习本领域的最新技术知识和技术成果,具备收集、分析、判断、归纳国内外最新技术信息的能力,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科学素质。

授课目标

1. 学生应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判断问题所需知识点;

2. 应掌握模式识别中常见的分类、聚类方法、近邻法、支持向量机等算法的基本思想和实现方法;

3. 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4. 编程实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技能解决本专业和相关领域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成绩 要求

本课程的学习环节包含:观看讲课视频并参与讨论、完成单元测、完成实验作业、参加期末考试。

1. 成绩构成:观看课程视频并参与讨论占20%,单元测试10%,完成实验作业并上传20%,期末考核50%;

2. 单元测试的题型以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等客观题型为主;

3. 实验作业以算法及程序设计题目为主;

4. 期末考试题型以问答题和计算题为主,根据课程教学大纲和授课内容来确定考试范围和考试要求;

成绩分为三级计分制:分别为优秀、合格、不合格;85分至100分为优秀,可获得优秀证书;总评成绩60分至84分为合格,可获得合格证书。

课程大纲

课程概述

课程介绍

教学大纲

课程教学日历

课程团队介绍

第一章 模式识别概论

1-1 模式及模式识别

1-2 模式识别系统

第一章 习题

模式识别发展前景

第一章 习题

第二章 贝叶斯决策理论

2-4 正态分布及性质回顾

2-5 基于最小错误的正态分布的贝叶斯分类

拓展学习- 贝叶斯网络

本章课程难点和重点

本章课程导学

2-1 贝叶斯判别理论概述

2-2 基于最小错误率的贝叶斯分类

2-3 基于最小风险的贝叶斯决策

贝叶斯决策理论章节作业

贝叶斯决策分析单元测试

第三章 概率密度函数的估计

第一节 介绍和最大似然估计

第二节 贝叶斯估计

第三节 概率密度的非参数估计

本章课程导学

概率密度函数估计-Parsen窗函数法

第四章 线性分类器

第四章课程 导学

4-1 线性判别函数的基本概念

4-2-1 Fisher 判别分析——基本参量

4-2-2 Fisher判别分析——准则函数

4-3 感知器准则

4-3-2 感知器准则例子

4-4 线性支持向量机-基本概念

4-4 线性支持向量机-分类器

本章重点和难点

4-5 最小平方误差判别

线性分类器作业

第四章 线性分类器

第五章 非线性分类器

第五章 课程导学

5-1 分段线性分类器

5-2 非线性支持向量机

5-3 非线性分类器——神经网络(1)

5-3 非线性分类器——神经网络(2)

本章重点和难点

神经网络BP算法证明推导

第六章 近邻法

6-1 近邻法

6-2 改进近邻法——剪辑近邻法

本章重点和难点

近邻法作业

决策树作业

第七章 特征选择和特征提取

第七章 课程导学

7-1 特征选择

7-2 K-L变换

7-3 K-L变换在人脸识别中的应用

7-2 主成分分析

拓展学习——非线性特征提取

本章重点和难点

特征选择作业

第八章 非监督学习

第八章 课程导学

8-1 基于模型的聚类法

8-2 动态聚类法——Kmeans方法

8-3 层次聚类法

本章重点和难点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先修课程:《数学分析》、《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MATLAB程序设计》

参考资料

1.  《模式识别》第三版,张学工主编,2010年8月,清华大学出版社

2.《模式识别》第四版,张学工主编, 2021年 9月,清华大学出版社

3. 《机器学习》,周志华主编,2016年1月,清华大学出版社

4. 模式识别与智能计算:Matlab技术实现,杨淑莹主编,2008年1月,电子工业出版社


常见问题

Q :  这门课程是不是理论性很强,是不是特别难学?

A :  这门课程的综合性比较强,涉及的知识非常广泛,但是课堂教学从实例出发,注重问题的分析、建模和优化,理论求解部分要求相对较弱,因此对于大部分具有一定数学基础的学生来说都可以听懂。


Q :  这门课程需要很强的编程能力吗?

A :  这门课程需要理解和掌握的算法比较多,学会用MATLAB或Python来解决算法的实现和编程是必要的,起步上手相对比较容易,MATLAB或Python有一些可以直接使用的工具箱或包,也有很多代码是可以直接使用的,所以关键在于理解和掌握。复杂的问题的求解需要高一些的编程能力,这些可以在学习过程中积累和提高。

武汉理工大学
3 位授课老师
万源

万源

教授

杨文霞

杨文霞

副教授

方玺

方玺

副教授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