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的心理辅导
分享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
spContent=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帮助抑郁患者自助走出抑郁的泥潭。 抑郁是如何产生的?对人有什么影响? 为什么很难从抑郁中走出来?抑郁是如何维持的? 觉得活得没意思怎么办?感受不到快乐怎么办? 受到了创伤,如何复原? 为什么青少年会抑郁、厌学、辍学甚至自残、厌世?如何帮助他们? 老年抑郁、产后抑郁、高压力职业导致的抑郁如何应对? 工作倦怠,不堪忍受怎么办? 莫名其妙闷闷不乐,心境低落怎么办? 如何不让自己想太多? 失眠很痛苦,如何应对? 抑郁患者身边的人可以做些什么? 本课程“抑郁症的心理辅导”将系统解答以上问题,讲授预防与治疗抑郁症的心理学知识与技巧。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抑郁症越来越流行。在我国,抑郁症的终身患病率为6.8%;12个月患病率为3.6%(Yueqin Huang等人,2019)。2012-2018年中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平均为28.4%(刘福荣等人,2020),高于2007年的14.8%(洪忻等人,2007)。2009-2019年大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平均为31.38%(王蜜源等人,2020)。但是精神卫生资源不足,心理健康服务资源不足,人们对抑郁症的认识也不足。社会上依旧有很多人对抑郁症存在着误解及偏见。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指出,要做好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疾病科普工作。2020年9月11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方案强调加强防治知识宣教,广泛开展抑郁症防治知识科普宣传是重点任务。

      “抑郁症的心理辅导”是系统讲述抑郁症防治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课程通过讲解抑郁症的发病机制、症状表现、诊断方法、预防与治疗的心理辅导方法,引导大众关注精神和心理健康,帮助大众理解抑郁症防治的心理学方法,能有效促进抑郁症防治工作。

      课程特别针对青少年抑郁、厌世、辍学,以及老年抑郁、产后抑郁、高压力职业导致的抑郁等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讲解,有助于抑郁症患者及其家属、朋友,以及辅导员、教师、心理咨询师等改善抑郁情绪和症状。

授课目标

帮助大众掌握抑郁症自助防治的心理学方法与技巧,改善抑郁,缓解大众心理服务需求与心理卫生资源不足的矛盾,达到降低抑郁患病率的目的。

讲解抑郁症的发病的心理和环境机制、症状表现、诊断方法、引导大众理解抑郁症。

重点介绍抑郁预防与治疗的心理辅导方法,讲授大众可学、可用、简单易行的抑郁自主防治的策略和方法,心理健康教育大众化。

课程特别针对青少年抑郁、辍学、厌世,职场工作倦怠、以及老年抑郁、产后抑郁、高压力职业导致的抑郁等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讲解,有助于抑郁症患者和家属,以及辅导员、教师、心理咨询师等相关工作人员改善抑郁症状和情绪。

课程大纲
预备知识

参考资料

[1]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探索抑郁症防治特色服务工作方案. 2020.

[2]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 教思政厅函〔2021〕10号, 2021.

[3]教育部.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  2012.

[4]维克多・弗兰克尔. 弗兰克尔自传:活出生命的意义[M].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6.

[5]卡巴金. 多舛的生命:正念疗愈帮你抚平压力、疼痛和创伤[M]. 机械工作出版社, 2018.

[6]奥康纳. 走出抑郁:让药物与心理治疗更有效[M]. 张荣华译,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4.

[7]泰勒.本-沙哈尔. 幸福的方法,中信出版社,2013




常见问题

什么人适合学习本课程?

本课程系统介绍了抑郁症的防治的心理学原理与方法。从“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理念出发,既有异常到正常的治疗导向,也有正常到幸福的预防和发展导向,因此适合下列人群:

1.抑郁情绪者,心境低落者;

2.抑郁症患者及其家属、亲朋好友,包括青少年抑郁,产后抑郁,老年抑郁,高压职业的抑郁等;

3.跟抑郁症患者相关的工作人员,如大学辅导员,中小学心理教师,心理咨询师等;

4.觉得人生虚无,找不到人生的意义的人们;

5.工作倦怠的人们;

5.希望自己和身边人过得更幸福的人们。


课程说明

教师尽一切努力来确保课程中的信息是完整和准确的。但是由于个人水平的局限性,难免有错误和纰漏之处。同时,学员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教师并没有加入到为学员提供专业建议和服务的具体过程中。课程中的观点、程序和建议不是为了取代你的医生的建议。所有与学员自身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相关的问题都需要谨遵医嘱。由课程中的信息和建议引起的任何损失和伤害,教师和慕课平台都不负有责任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