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程是自动化大类(测控技术与仪器、自动化)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的学科拓展课程。传感器是信息获取的首要环节,它将各种物理量、化学量和生物量等非电量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的装置。通过传感器人们可以利用计算机对非电量的对象实现自动测量、信息处理和自动控制。传感器的被测信号来自于各个应用领域,对于传感器应用不仅需要掌握各类传感器的结构、原理及其性能指标,还必须懂得传感器经过适当的接口电路调整才能满足信号的处理、显示和控制的要求。本课程系统地把传感器的基础知识与其应用有机结合,在详细讲述应用面较宽的传感器原理(如热敏电阻、热电偶、光电二极管、应变片、压电式传感器、霍尔器件、磁阻元件、超声波传感器等)及其实际应用电路。为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本课程可适当自选地对微机电系统(MEMS)、光纤传感器、集成传感器、生物传感器、智能传感器及无线传感器网络等内容进行介绍。
能够解释传感器测量特性及其与电子测量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和相关基本术语;
能够阐述针对不同被测对象的主要传感器的变换原理;
能够阐述应用于相同被测对象的不同变换原理的传感器的应用特点及特性;
能够阐述应用不同工艺、材料的相同变换原理传感器的应用特点及特性;
能够根据被测对象的特点选用相应的传感器;
能够对传感器的典型补偿方法进行设计;
能够设计典型传感器调理电路,并在实验中设计制作相应的调理电路正确调试出电路相关参数;
能够建立传感器的数学模型并会理解相关参数含义,并根据相关参数选择传感器;
能够通过实验正确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并能对数据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给出正确结论。
课程成绩由下面三部分构成:
(1)完成每章节课后测试,其成绩占课程成绩的30%。
(2)积极参与课程讨论,其成绩占课程成绩的10%。
(3)课程学习结束后,学生参加课程的最后考试,其成绩占课程成绩的60%。
完成课程学习并考核合格(60~84分)的可申请合格证书,成绩优秀(>=85分)的可申请优秀证书。
注意:
为了保障证书权威性,中国MOOC慕课平台不再支持免费电子证书,只提供认证证书。
认证证书包括:纸质+电子证书(有学校校徽和认证二维码)。
在合格和优秀证书的名单确定后,学生需向平台付费申请。
该课程需要《大学物理》和《电路基础》等课程基础知识。
(一)建议教材:
十二五规划教材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第二版) 彭杰纲 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
(二)参考资料:
刘迎春,叶湘滨.传感器原理设计与应用.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王雪文,张志勇.传感器应用及应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4
张伦(译).传感器和信号调节.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董永贵.传感器技术与系统.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崔逊学,左从菊.无线传感器网络简明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