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云 建设你的专属在线教育平台
中国大学MOOC
SPOC学校专有课程
水文地质学A
分享
spContent=《水文地质学》是地质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地下水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等地学相关专业的核心基础课,是太原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地质工程专业开设的基础专业课程之一。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水文地质学”课程主要讲授地下水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课程内容是构建学生专业知识体系的基础框架。通过“水文地质学基础”的学习,学生能深入理解地下水赋存空间的特征,地下水的形成与分布,地下水的埋藏条件,运动机制与规律,地下水物理化学成分及地下水化学形成作用,地下水流系统的基本概念,地下水补给、径流与排泄,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以及地下水资源与环境等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初步掌握分析与解决水文地质问题的方法与思路,并为后续的专业课奠定基础。

授课目标

课程开设目的是为初学者在了解地下水功能的基础上,通过地下水赋存条件、运动规律、水化学形成,以及地下水补给径流和排泄等学习,掌握水文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为后续的专业课奠定基础。

成绩 要求

1. 采用百分制计分,分章“单元测验”40%,单元作业(实验+实验报告)15%,讨论(回复信息不少于5条)5%,期末考试40%。60分及以上为“合格”,85分及以上为“优秀”。成绩“合格”或“优秀”,可申请“认证证书”。

2. 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课程作业和实验作业。


对太原理工大学矿业工程学院的在校学生:

采取网上MOOC学习与课堂授课学习相结合的方法。

具体做法与要求由教务处和任课老师安排。


课程大纲
预备知识

构造地质学、地质学基础、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

参考资料

[1] 张人权,梁杏,靳孟贵等. 水文地质学基础. 地质出版社,2018年

[2] 梁杏,张人权,靳孟贵. 地下水流系统—理论、应用、调查. 地质出版社,2015年

[3] 林学钰等,现代水文地质学,地质出版社,2005年

[4] 章至洁,韩宝平,张回华,水文地质学基础,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5年

[5] 区永和,陈爱光,王恒纯. 水文地质学概论.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88年

[6] 弗里泽,彻里著. 地下水(中英文版). 地震出版社,1987年

[7] 加弗里连科.E.C.(孙彬译).构造圈水文地质学. 地质出版社, 1981年

[8] J. Bear著,李竞生、陈崇希译,多孔介质流体力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3年

[9] Franklin W, Hubao Zhang, Fundamentals of Ground Water, John wiley & Sons, Inc, 2003

[10] Todd D K, Mays L W. 2005. Groundwater Hydrology, 3rd Edition. New York. John Wiley

[11] 中国地下水科学战略研究小组. 中国地下水科学的机遇与挑战. 科学出版社,2009年

[12] Weight,W.D., and J. L.Sonderegger, Manual of Applied Field Hydrogeology, McGraw-Hill, New York, 2001

[13] Tóth J.2009. Gravitational system of groundwater: theory, evaluation, utilization.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97

[14] T. N. Narasimhan, Hydrogeology in North America: past and future. Hydrogeology Journal, 2005, 13 (1)

[15] 杨建锋, 万书勤. 美国水文地质调查发展历程及启示. 资源与产业,2007, 9(1): 22-26

[16] 张人权,梁杏,靳孟贵等. 当代水文地质学发展趋势与对策.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5,32(1):51-56

[17] Voss Clifford I. The future of hydrogeology. Hydrogeological Journal, 2005,13:1-6

[18] Alley,W.M., R.W.Healy, J.W.LaBaugh, and T.E.Reilly. Flow and storage in groundwater systems. Science, 2002, 206:14

[19] 陈梦熊. 现代水文地质学的演变与发展.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1993, 3:1-7

[20] 汪民, 吴永锋. 1995.地下水环境工程—水文地质学发展的一个新动向. 地球科学, 20(4):465-468

[21] 沈照理, 王焰新. 水—岩相互作用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地球科学, 2002, 27(2): 127-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