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认证学习
为你提供认证成绩和证书,以及AI高效学习服务
查看详情
大学

国家精品

认证学习

智慧课程

理学工学农学

计算机

经济管理

外语

音乐与艺术

心理学

文史哲法

医学与保健

教育教学

大学生竞赛

软件实训

AI

升学/择业

考研

期末突击

大学生涯规划

专升本

四六级

保研及论文

求职就业

专四专八

大学应试英语

期末资料

终身学习

名师专栏

兴趣技能

hi,小mooc
27考研数学120分
SPOC学校专有课程
沉积岩石学
第3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2年03月01日 ~ 2022年04月22日
学时安排: 3-5小时每周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134 人参加
老师已关闭该学期,无法查看
spContent=西南石油大学沉积岩石学(含双语)教学团队联合推出的在线学习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有关沉积岩石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应用相关知识和理论对沉积岩的类别、特征及发育演化进行综合分析与研究,为后继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西南石油大学沉积岩石学(含双语)教学团队联合推出的在线学习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有关沉积岩石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应用相关知识和理论对沉积岩的类别、特征及发育演化进行综合分析与研究,为后继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本课程是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主要研究沉积岩的形成过程、沉积岩的分类与特征。近年来,随着社会对石油、天然气及其它矿产资源的迫切需求和勘探、开采技术的发展,沉积岩与沉积相的特征与分布、沉积岩的成岩演化与储层的发育关系、开发过程中不同类型沉积储层对开发方式的敏感性变化对于这些矿产的预测、勘探和开采作用愈加重要。


本课程为理论部分。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中文教学与专业英语学习的结合,以及基础知识与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的结合,综合培养学生在沉积岩与沉积相专业方面的理论与实践能力。

授课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有关沉积岩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应用相关知识和理论对沉积岩的类别、特征及发育演化进行综合分析与研究,为后继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并且使学生具备岩矿鉴定、储层成岩演化分析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具备应用所学知识进行油气等矿产地质及相关领域工程设计的能力和良好思维。

教师本着立德树人的宗旨,在专业知识传授的同时,以经典勘探案例入手,融入课程思政,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爱岗敬业、用于奉献、不畏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及培养学生树立节能、环保及安全的意识,初步具备地质灾害预防的能力。

成绩要求

(一)课程考核方式

1、平时:考勤、作业、随堂测验;

2、期末:期末考试。

(二)课程成绩核算方法和目标达成考核

       见下表:

成绩核算方法

课程目标达成考核(%)

成绩构成

分项成绩

考核方式

目标1

目标2

目标3

目标4

课堂

(100%)

期末成绩(60%)

期末考试(闭卷)

60

40

 

 

平时成绩(40%)

作业

(50%)

100

 

 

 

随堂测验

(50%)

10

90

 

 

 

 

 

 

 

 

期中成绩

(0%)

期中考试

 

 

 

 


课程大纲
绪论(1学时)
课时目标:主要教学内容:沉积岩的基本概念;沉积岩石学的研究内容及其与资源勘查工程工作的关系;沉积岩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沉积岩石学的发展简史及现状;沉积岩的基本分类和命名。
主要教学内容:沉积岩的基本概念;沉积岩石学的研究内容及其与资源勘查工程工作的关系;沉积岩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沉积岩石学的发展简史及现状;沉积岩的基本分类和命名。
支撑的课程目标:目标1
知识点:沉积岩概念、分类及命名
重点与难点:沉积岩的概念,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思政元素切入点:我国的油气资源主要赋存于沉积岩当中,学好本课程是国家能源战略的需要,也是作为勘探者自我价值的体现。
跨学科知识点:地壳、岩石圈、岩浆岩、变质岩分布
教学方法建议:探究式与讨论式相结合
沉积岩的形成及演化(6学时)
主要教学内容:母岩风化产物的类型及其简要特征;影响风化产物类型和数量的诸多因素;生物来源物质的基本特征;其它来源物质的特征。搬运物质的流体的主要类型及特征;碎屑颗粒在流水中的搬运与沉积条件及控制因素;碎屑物质在风、波浪和潮汐中的搬运与沉积特征;碎屑颗粒在重力流中的搬运与沉积规律;搬运过程中碎屑物质的变化规律及机械沉积分异作用;溶解物质的搬动与沉积过程及其控制影响因素;化学沉积分异作用;沉积物在沉积后的变化阶段,其特征与划分的标志。
支撑的课程目标:目标1
1、母岩的风化作用—沉积岩最原始物质的形成(1学时)
知识点:机械沉积分异作用、化学沉积分异作用、沉积后作用
重点与难点:碎屑物质及溶解物质的搬运和沉积作用,机械沉积分异作用与化学沉积分异作用概念
思政元素切入点:沉积物质的分异和人生的分异,受控因素
跨学科知识点:流体力学相关知识
教学方法建议:探究式与讨论式相结合
2、物质的搬运和沉积(4学时)
知识点:机械沉积分异作用、化学沉积分异作用、沉积后作用
重点与难点:碎屑物质及溶解物质的搬运和沉积作用原理,机械沉积分异作用与化学沉积分异作用对应关系及地质意义
思政元素切入点:沉积物质的分异和人生的分异,受控因素
跨学科知识点:流体力学相关知识
教学方法建议:探究式与讨论式相结合
3、沉积后作用及其阶段划分(1学时)
知识点:沉积后作用的相关术语、阶段划分
重点:沉积后作用的相关术语,沉积后变化阶段划分
难点:沉积后变化阶段划分
思政元素切入点:环境与压力对人生的影响
跨学科知识点:不同环境中的地球化学特征
教学方法建议:探究式与讨论式相结合
碎屑岩的成分(2学时)
主要教学内容:陆源碎屑岩的碎屑颗粒与填隙物的类型、特征及其意义;陆源碎屑岩的矿物成分特征;陆源碎屑岩的化学成分特征及其意义;成分成熟度的涵义及其应用。
支撑的课程目标:目标1
知识点:结构组分(颗粒、杂基、胶结物)、成分成熟度
重点与难点:杂基、胶结物的概念、类型、特征及成分成熟度的涵义及其应用
思政元素切入点:碎屑岩成分成熟度的影响因素与个人的发展及环境的关系
跨学科知识点:重矿物的类型与特征
教学方法建议:探究式与讨论式相结合,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碎屑岩的结构及粒度分析(3学时)
主要教学内容:碎屑颗粒和杂基(基质)的结构特征;胶结物的结构特征、胶结类型及其基本特征;孔隙的常见类型及其影响因素;粒度分析和数据处理的常用方法,粒度分析资料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结构成熟度。
支撑的课程目标:目标1
知识点:颗粒、杂基、胶结物的结构、结构成熟度
重点与难点:碎屑颗粒的结构及填隙物的结构、胶结类型及颗粒支撑性质
思政元素切入点:碎屑岩结构成熟度的影响因素与个人的发展及环境的关系
跨学科知识点:数理统计方法
教学方法建议:探究式与讨论式相结合
碎屑岩的构造和颜色(6学时)
主要教学内容:常见层理构造的分类、特征及成因;波痕的特征、成因;其它常见层面构造的特征、成因;常见变形构造的特征与成因;常见化学成因构造的特征;生物成因构造的常见类型及其特征;其它沉积构造的成因和基本特征;沉积岩的颜色分类和特征;常见沉积构造和岩石颜色的环境意义。
支撑的课程目标:目标1
1、 沉积构造的分类及层理构造(4学时)
知识点:层理、流动体制
重点:层理的主要类型、特征及成因;流动体制、底床形态及其与层理的关系
难点:交错层理的影响因素
思政元素切入点:弗劳德数的大小来对应人生的处世哲学
跨学科知识点:流体力学理论
教学方法建议:探究式与讨论式相结合、相关视频播放展示沉积构造形成过程
2、层面构造(1学时)
知识点:波痕、槽模
重点:不同成因类型波痕的特征、不同成因底模的特征
难点:变形构造的成因分析
教学方法建议:探究式与讨论式相结合、相关视频播放展示沉积构造形成过程
3、变形构造、化学成因构造、生物成因构造(1学时)
知识点:变形构造、结核、生物潜穴
重点:滑塌构造、碟状构造的特征及成因、不同成因结核的鉴别
难点:变形构造的成因分析
教学方法建议:探究式与讨论式相结合、相关视频播放展示沉积构造形成过程
砾岩和角砾岩(2学时)
主要教学内容:砾岩和角砾岩的分类原则及常见类型;砾岩和角砾岩的主要类型及特征、分布。
支撑的课程目标:目标1
知识点:砾岩、角砾岩概念、层间砾岩、层内砾岩、滨岸砾岩、河成砾岩、滨岸砾岩
重点与难点:砾岩、角砾岩的分类;砾岩类型及特征。
思政元素切入点:1、通过不同成因砾岩的特征来引入环境对事物的影响和改造;2、玛湖十亿吨级特大型砾岩油田,西南石油大学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跨学科知识点:构造运动与砾岩的分布发育
教学建议:探究式与讨论式相结合、通过宏微观实例展示不同砾岩的特征
砂岩和粉砂岩(2学时)
课时目标:目的与要求:掌握砂岩分类原则及常用分类命名方案;掌握砂岩的主要类型与特征;了解砂岩的分布;熟悉粉砂岩的基本特征及分类命名;了解砂岩和粉砂岩与油气的关系;了解砂岩常用的研究方法。难点与重点:砂岩分类原则、砂岩主要类型与特征教学建议:1、采用理论教学和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2、侧重阐述砂岩分类方案、不同砂岩成因及特征,通过引导学生具体照片和实物分析加深对不同砂岩的认识。及分类。
主要教学内容:砂岩分类原则及常用分类命名方案;砂岩的主要类型与特征;砂岩的分布;粉砂岩的基本特征及分类命名;砂岩和粉砂岩与油气的关系;砂岩常用的研究方法。
支撑的课程目标:目标1
知识点:三角图解、石英砂岩、长石砂岩、岩屑砂岩
重点与难点:砂岩分类原则、砂岩主要类型与特征
思政元素切入点:砂岩分类的理论发展和不断前进的沉积学理论
跨学科知识点:油层物理
教学建议:1、采用理论教学和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2、侧重阐述砂岩分类方案、不同砂岩成因及特征,通过引导学生具体照片和实物分析加深对不同砂岩的认识。
粘土岩(2学时)
主要教学内容:粘土岩的成分特征;粘土及粘土岩的物理性质;粘土岩的结构、构造和颜色特征;粘土岩的分类及主要类型特征;粘土岩成岩后生变化的特征;粘土岩的分布及其与油气的关系;粘土和粘土岩的常用研究方法。
支撑的课程目标:目标1
知识点:粘土矿物的转化
重点与难点:粘土岩的结构、构造和颜色特征;粘土岩成岩后生变化的特征。
教学建议:采用理论教学和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碎屑沉积物的沉积后作用(4学时)
主要教学内容:压实与压溶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重结晶作用和矿物多相转化作用以及溶解作用的涵义与特征;成岩作用阶段划分及其主要标志;成岩作用阶段与孔隙演化的关系。
支撑的课程目标:目标2
知识点:成岩作用、成岩阶段
重点与难点:碎屑岩成岩作用类型及特征;成岩作用阶段与孔隙演化的关系。
思政元素切入点:沉积物所经历的沉积后作用与人生的发展的类比
跨学科知识点:成岩环境中的地球化学
教学建议:1、采用理论教学和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2、通过引导学生具体薄片照片和薄片分析加深对碎屑沉积物沉积后作用的认识。
火山碎屑岩(2学时)
主要教学内容:火山碎屑岩的基本特征;火山碎屑岩的分类原则与常见命名方案;火山碎屑岩的成因类型;火山碎屑岩的沉积后变化;火山碎屑岩与油气的关系。
支撑的课程目标:目标1
知识点:不同类型火山碎岩的成因
重点与难点:火山碎屑岩的基本特征;火山碎屑岩的分类原则与常见命名方案
思政元素切入点:火山作用对人类的影响
跨学科知识点:火山岩岩石学
教学建议:1、采用理论教学和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2、通过引导学生具体薄片照片和薄片分析加深对火山碎屑岩的认识。
碳酸盐岩概论(4学时)
主要教学内容:碳酸盐岩的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特征;碳酸盐岩的结构组分及结构特征;碳酸盐岩的构造和颜色;碳酸盐岩结构、构造和颜色的成因意义。
支撑的课程目标:目标1
知识点:碳酸盐岩结构组分、碳酸盐岩结构特征、碳酸盐岩构造
重点:碳酸盐岩的结构组分及结构特征、碳酸盐岩的构造
难点:鲕粒的成因、碳酸盐岩的构造成因
思政元素切入点:鮞粒的成因理论发展、目前的最新研究进展和教材的观点对比说明没有一成不变的认识,科学研究在不断进步,不能停止学习的步伐
跨学科知识点:微生物学
教学建议:1、采用理论教学和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2、通过引导学生具体薄片照片和薄片、沉积构造图片分析加深对碳酸盐岩不同结构组分、沉积构造类型的认识。
石灰岩(4学时)
主要教学内容:碳酸盐岩的成分分类及命名;石灰岩的结构成因分类原则和常见(福克、邓哈姆的、冯增昭、总公司规范)的结构成因分类方案;石灰岩常见类型的基本特征。
支撑的课程目标:目标1
知识点:福克、邓哈姆、冯增昭、总公司规范的结构成因分类方案;石灰岩常见类型的基本特征
重点:石灰岩的结构成因分类原则和常见(福克、邓哈姆、冯增昭、总公司规范的)结构成因分类方案;石灰岩常见类型的基本特征。
难点:不同石灰岩的分类方案
思政元素切入点:SCI期刊中的不同类型石灰岩术语,专业术语与国际接轨,国际交流中英语专业术语的重要性
跨学科知识点:英文中的不同类型石灰岩术语及内涵。
教学建议:1、采用理论教学和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2、通过引导学生具体薄片照片和薄片分析加深对石灰岩不同岩石类型的认识。
白云岩(4学时)
课时目标:目的与要求:掌握白云岩形成机理的主要观点;熟悉白云岩的分类原则及常见的分类命名方案;熟悉白云岩常见类型的基本特征及分布。难点与重点:白云岩的生成机理的主要观点。教学建议:1、采用理论教学和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2、通过引导学生具体薄片照片和薄片分析加深对白云岩不同岩石类型的认识。
主要教学内容:白云岩形成机理的主要观点;白云岩的分类原则及常见的分类命名方案;白云岩常见类型的基本特征及分布。
支撑的课程目标:目标1
知识点:毛细管浓缩作用、回流渗透作用、混合水作用、热液白云化作用
重点:白云岩的生成机理的主要观点
难点:如何区分和识别不同的白云岩成因
思政元素切入点:白云石化理论的发展,不断探索学习的能力
跨学科知识点:地球化学理论
教学建议:1、采用理论教学和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2、通过引导学生具体薄片照片和薄片分析加深对白云岩不同岩石类型的认识。
碳酸盐沉积物的沉积后作用(4学时)
主要教学内容:主要沉积后作用的作用特征及影响因素;沉积后作用环境(成岩环境)的类型及特征。
支撑的课程目标:目标2
知识点: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溶解作用、交代作用、新生变形作用、重结晶作用
重点与难点:主要沉积后作用的作用特征及影响因素
思政元素切入点:不同的成岩环境对岩石成岩的影响和不同成长环境对人生的影响
跨学科知识点:环境地球化学
教学建议:1、采用理论教学和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2、通过引导学生具体薄片照片和薄片分析加深对碳酸盐岩沉积后作用的认识。
其他沉积岩及矿产(2学时)
主要教学内容:蒸发岩、硅质岩、铝土岩等沉积岩的成分、结构和构造特征;蒸发矿物及蒸发岩的沉积与分布规律;主要蒸发岩类型及其特征;蒸发岩与油气的关系。
支撑的课程目标:目标1
知识点:牛眼模式、泪滴模式
重点与难点:蒸发矿物及蒸发岩的沉积与分布规律
教学建议:采用理论教学和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先修课程:

9715005030

普通地质学

9719012035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9719003035

结晶学与矿物学

9719002015

晶体光学


参考资料

(一)教材:

1、沉积岩石学(富媒体).朱筱敏主编.石油工业出版社,2021,第五版.


(二)参考书:

1、沉积岩石学.冯增昭主编.石油工业出版社,1993.

2、碳酸盐岩微相-分析、解释及应用.Erik Flügel 著,马永生主译.地质出版社,2006.


西南石油大学
2 位授课老师
李凌

李凌

教授

李飞

李飞

教授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