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门课程安排:
1.单元测验:3次,每次15分。【时间:第一、二、三周后】
2.期末测试:1次,总分45分。【时间:第四周后】
3.课堂讨论:10分【在“讨论区”中"主题+评论+回复+被顶“的数量 大于30】
4.附加分:1-5分【“讨论区”中每个精华贴+1分,最多+5分(或者“被顶”超过10次)】。
(“考试内容”在测试板块开展,请注意本课程考试不设置在网站的“考试”板块)
课程及格标准:60分,满分:100分。
作业提交时间及方式届时发布课程公告通知。
证书有两种,一种是免费的电子版证书,一种是收费的认证证书(含纸质版和电子版两个版本,且可以在线验证)。
收费认证证书收费为100元/人工本费, 成绩60-80分为“合格”,80分(含)以上为“优秀”,证书上会有体现。信息确认无误后,我们会尽快将认证的纸质版证书发送。之后系统会以邮件方式为交费的学友发送认证的电子版证书。
收费认证证书申请结束之后,会给没有申请收费认证的学员发放免费的电子证书,请各位学员一定记得在设置里填写“真实姓名”项,以保证证书信息准确。
当代青年心理学系列课程,每门课程每学期及格通过后均可获得对应学时的认证证书。
拓展资源
3.0.1青年的自我意识
3.0.2悦纳自我
3.0.3大学寝室关系座谈会
3.0.4青年成长的困惑——卧谈会
3.0.5川陕高校“善爱我(3.25)”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启动仪式
第一单元 自我意识概述
3.1.1自我意识是统领人格发展的“司令部”
3.1.2关于“自我”的心理学理论
3.1.3自我意识的心理结构
3.1.4青年自我意识的发展
第一单元测验
第二单元 寻觅真实的我
3.2.1自我认知偏差
3.2.2印象整饰与自我欺骗
3.2.3自我美化偏差
3.2.4真实自我的确立
第二单元测验
第三单元 发展与完善自我
3.3.1认识自我
3.3.2探索自我
3.3.3激励自我
3.3.4完善自我
第三单元测验
第四单元 自我的升华
3.4.1感悟生命的真谛
3.4.2.做有生命价值感的“全人”
3.4.3善爱自己,提升生命的价值
第四单元测验(期末测试)
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即可学习本课程,尤其适合在校大学生、中学生、成年人(学生家长)观看学习。
温馨提示:本课程为《当代青年心理学》系列课程第三部分内容,可同前两部分内容结合观看。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1] 宁维卫. 开掘心智的金矿———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成长[M]. 成都: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5.
[2] 宁维卫. 大学生发展与健康心理学[M]. 成都: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9.
[3] 宁维卫. 灾难心理学———灾区学校青少年心理教育与危机干预[M]. 成都: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1.
[4] 宁维卫, 等. 震后心理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9.
[5] 陈华.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M]. 成都: 四川大学出版社. 2009.
[6] 陈华. 创新人格研究综述[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1-10.
[7] 陈华.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心理素质[J]. 毛泽东思想研究.2011-10.
[8] 陈丽.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长效机制的构建[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1 (4).
[9] 陈丽. 透视大学校园洋节热背后的西方价值观渗透[J]. 天府新论. 2011 (3).
[10] 桑作银, 汪小容. 大学生人际交往心理学[M]. 成都: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7.
[11] 黄希庭.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二版) [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12] 林崇德. 教育与发展: 创新人才的心理学整合研究[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13] 申继亮.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读本[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14] 董洁. 基于循证心理实践的高校新生适应障碍筛查和干预研究[D]. 天津: 南开大学. 2010.
[15] 雷鸣. PTSD 大学生的认知情绪特征与心理复原[D]. 重庆: 西南大学. 2011.
一、 问:我没有任何心理学专业基础,这门课是否不适合我上?
答:《当代青年心理学》是一门心理健康教育类的通识课程,专门针对在校大学生开设,旨在帮助大学生更好的认识自我、规划人生。课程设置由浅入深、由理论到运用层层推进,即使没有任何心理学专业基础,也完全不影响学习效果。
二、 我是心理学专业的同学,这门课我是否还有必要上?
答:《当代青年心理学》的课程设置与教学目标与心理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与教学目标差异较大。该课程融会贯通了发展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异常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心理测量等等诸多专业课程的科学知识与理论,并将这些理论知识与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常见的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实践与运用。因此教学视角与学习效果都不同于心理学专业课程。在校大学生,无论什么专业,都可进行该课程的学习。
三、 这门课程应用性强么?
答:应用性极强。在基础理论与分支理论部分穿插了大量真实案例,均与在校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而《青年的人际交往》和《青年的爱情》两门微课程,更是强调以实际问题为中心进行学习与理解,对个人生活指导颇多。
四、 我没有什么心理问题,上这门课是否多余?
答:《当代青年心理学》并不是以解决心理问题为唯一教学目的的课程。课程紧扣“全人发展”教育理念,对深化自我认识、提升创造力、激发潜能等均有助益。此外,课程对时间管理、目标管理、情绪管理等方面的指导,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成才有较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