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慕
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hi,小mooc
中国体育文化
第6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2年03月29日 ~ 2023年05月05日
学时安排: 0.5-2小时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1088 人参加
立即自学
往期不提供结课证书,想参加下学期课程, 点击这里预约>>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37)
spContent=当我们试图走进中国体育文化,并试图倾听她、理解她、诠释她的时候,拨开种种身体行为、动作现象上所弥漫覆盖的重重文化迷雾,便成为我们首先需要应对和解决的迫切问题。我们希望这门课程的设置,能够呈现出文化冰山下的体育本质,能够在古今相续、中外比较中为您讲述中国体育更为丰富的文化故事。
当我们试图走进中国体育文化,并试图倾听她、理解她、诠释她的时候,拨开种种身体行为、动作现象上所弥漫覆盖的重重文化迷雾,便成为我们首先需要应对和解决的迫切问题。我们希望这门课程的设置,能够呈现出文化冰山下的体育本质,能够在古今相续、中外比较中为您讲述中国体育更为丰富的文化故事。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作为课程的主讲老师,我想我们并不具有高置学生之上、能够以训教的口吻讲述课程学习目的的权力。不过,从课程开发者的角度而言,我们一直深深感慨于中国体育在文化传承方面的相对不足,并以现有体育院校课程体系中启发学生以文化视角理解体育、以文化视角阐释体育、以文化视角创新体育的相关课程缺失为憾事。这门课程的开设,虔诚地怀着这样一种初心:体育可以从更广泛的文化背景来理解,体育与文学、历史、哲学、教育、社会的关系远比你想象的要深刻,这种对体育文化的经验体认,能够且有必要从教师理解传导进学生的知识图式中。

这门课程的主题是中国体育,但我们所介绍和讲解的中国体育则是紧紧依偎着文化这一主题。我们会从儒道医身体哲学出发,然后历经东西方身体观互动博弈的复杂场景,审视并厘清中国古代样态丰富、特质不同的体育活动何以能够并存的身体哲学依据。

本课程将重点从历史、文化、社会、身体和性别等不同的视角对中国体育文化进行深度关照。学生通过学习本门课程:能够对中国体育文化有一个更为全面和客观的认知;能够分析中国古代与当代体育文化的区别及其背后的身体学、社会学原因所在;能够对体育文化进行跨文化比较的理解和研究;能够在进一步深造学习中,具有跨学科进入体育人文社会学和其他相关人文学科的专业知识基础。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是在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相结合,中国体育与西方体育对比,体育现象呈现与体育文化反思并重,体育文化知识传授与体育文化理解阐释相融。


课程大纲

第1讲 儒家身体观与中国体育文化

1.1儒家简介

1.2儒家身体观

1.3儒家身体观对中国体育文化的影响

单元测试

第2讲 道家身体观与中国体育文化

2.1道家简介

2.2道家身体观

2.3道家身体观对中国体育文化的影响

单元测试

第3讲 中医身体观与中国体育文化

3.1中医简介

3.2中医身体观

3.3中医身体观对中国体育文化的影响

单元作业(一)

单元测试

第4讲 西医身体观与中国体育文化

4.1来华传教士与中西医认知

4.2西医在中国的传播

4.3西医身体观对中国体育文化的影响

单元测试

第5讲 身体观互动与中国体育文化

5.1儒道医身体观互动对中国古代体育文化的影响

5.2东西方身体观互动对中国近代体育文化的影响

单元测试

第6讲 中国学校体育文化

6.1中国学校体育的产生

6.2中国现代学校体育发展(1919-1949)

6.3中国当代学校体育发展

单元测试

第7讲 中国竞技体育文化

7.1中国古代竞技体育文化

7.2中国奥运情缘

7.3中华体育精神

单元测试

第8讲 中国群众体育文化

8.1新中国群众体育发展的基本历史

8.2中国群众体育发展成就与问题

8.3中国群众体育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单元测试

第9讲 中国幼儿体育文化

9.1中国幼儿体育历史

9.2中国幼儿体育制度

9.3中国幼儿体育评价

单元作业(二)

单元测试

第10讲 中国女性体育文化

10.1中国女性体育历史

10.2中国女性体育制度

10.3中国女性体育评价

单元测试

第11讲 中国残疾人体育文化

11.1建国前我国残疾人体育发展历史

11.2建国后我国残疾人体育发展历史

11.3中国残疾人在国际赛场的表现

单元测试

第12讲 中国民俗体育文化

12.1中国民俗体育概念界定及分类

12.2温州端午龙舟竞渡个案分析

12.3中国民俗体育文化发展建议

单元测试

单元作业(三)

第13讲 中国体育文化的继承发展与对外传播

13.1中国体育文化的继承发展

13.2中国体育文化的对外传播

单元测试

展开全部
证书要求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参考资料

卢元镇中国体育文化纵横谈[M].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5

孙大光体育文化概论[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

易剑东. 体育文化学[M].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李有强道家身体观及其体育思想的内在超越[J]. 体育科学, 2015(6):90-96.

李有强先秦儒家身体观及其体育思想的阐释与反思[J]. 体育科学, 2014(9): 3-11

李有强. 中医身体观及其运动养生思想[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10):817-824.


上海体育大学
5 位授课老师
李有强

李有强

教授

唐炎

唐炎

教授

朱东

朱东

教授

推荐课程

沟通心理学

裴秋宇

176517人参加

生活心理学

裴秋宇

51370人参加

C语言程序设计

翁恺

923952人参加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Python)

车万翔

135444人参加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