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ontent=得水而兴,废水而衰。经历千百年的发展,每一座城市都与水形成了独特而紧密的联系。今天,水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困扰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严峻议题。滨水空间将是中国未来城市景观建设最具潜力和最关键的实践领域。通过滨水景观建设可以产生巨大的生态、社会、经济和文化价值,给区域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得水而兴,废水而衰。经历千百年的发展,每一座城市都与水形成了独特而紧密的联系。今天,水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困扰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严峻议题。滨水空间将是中国未来城市景观建设最具潜力和最关键的实践领域。通过滨水景观建设可以产生巨大的生态、社会、经济和文化价值,给区域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城市滨水景观是风景园林和景观规划设计的核心领域之一。
风景园林是通过重建城市与自然和谐关系,从而为人类创造更加理想的生活居住环境的学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是学科的核心骨干课程,可以根据设计对象和功能的差异,分为小游园、广场、公园等一系列课程。本次课程就是跟大家探讨如何创造一个优秀的城市滨水空间,使它成为兼具防洪、生态、社会和艺术功能的绿色综合体。
由于水环境在城市中非常重要,往往比较复杂,涉及到的相关专业也比较多,所以滨水空间专题往往在本科高年级和研究生阶段开展训练。本课程除了针对风景园林专业以外,还涉及城市设计、城乡规划、水环境等多个相关学科领域,可以面向学生、设计师、管理者等不同行业背景的专业和非专业人士。

水与人类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人类既要择水而居,又要趋利避害,寻求与水和谐共存的方式一直就是推动城镇发展的最重要的力量之一。今天,中国在城市化迅速发展的同时,绝大部分城市也都开始面临不同程度的水源短缺、水体污染、生境退化和活力丧失等问题。因此,水环境建设将成为未来中国城市发展的关键问题。
水可以成为城市中最有吸引力的空间,创造绿色生态,富有文化和活力的滨水空间,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和参与!

课程教学团队由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王向荣教授、李倞副教授领衔,北京林业大学吴丹子老师、张诗阳老师、李慧老师共同完成课程的讲授。整个教师团队包括规划、设计、植物等多个学科方向,长期参与一线教学活动,先后完成了包括杭州西湖西进、济南大明湖、江洋畈生态公园、云阳滨江绿道等一系列中国滨水景观实践研究,具有丰富的教学和实践经验。

本次课程首先介绍城市与水的关系,开展区域水网、城市河流、湿地、湖区4个滨水景观专题的讲解,随后探讨连通性、生态防洪、驳岸、植物、历史文化等一系列在滨水景观建设中需要重点解决的专项问题,最后对典型的滨水景观教学案例进行介绍和点评分析。

1、理论与实践结合是本次课程想突出的一个重要特色。课程并不希望给大家讲授一套固定的方法,更多的是希望给大家开阔眼界,拓展思维,并结合对中国实践的思考,能给大家带来启发,从而在未来的运用中,可以针对中国问题,提出具有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2、滨水景观涉及学科较多,希望能够建立一个风景园林与相关学科开展理论、技术交流的平台,只有建立在互相了解的基础上,才能够开展更加深度的合作,进而应对滨水景观建设的新的复杂需求。
成绩 要求
本课的考核方式由单元测试构成(100%):
单元测试每章5题,均为选择、判断题,共9章。
课程大纲
水与城市
1.1 课程介绍
1.2 中国国土山-水-田-城景观系统(1)
1.3 中国国土山-水-田-城景观系统(2)
1.4 水系规划策略1:城市内外的自然系统
1.5 水系规划策略2:水系统的修复和恢复
1.6 水系规划策略3:水网与城市的融合
区域水系统规划设计
2.1 蓝绿基础设施网络
2.2 蓝绿基础设施的主要功能(1)
2.3 蓝绿基础设施的主要功能(2)
2.4 区域尺度的水系生态网络(1)
2.5 区域尺度的水系生态网络(2)
2.6 城市尺度的水系绿色空间系统
城市河流的规划治理
3.1 城市河流的转化过程
3.2 城市河流存在的问题
3.3 城市河流治理的国际经验(1)
3.4 城市河流治理的国际经验(2)
3.5 城市河流治理的经验总结(1)
3.6 城市河流治理的经验总结(2)
湿地景观规划设计
4.1 湿地修复和方法(1)
4.2 湿地修复和方法(2)
4.3 湿地恢复设计——江洋畈生态公园
4.4 湿地公园设计——米埔湿地和香港湿地公园(1)
4.5 湿地公园设计——米埔湿地和香港湿地公园(2)
4.6 人工净水湿地
城市湖区规划与设计
5.1 湖泊概述
5.2 湖泊的价值
5.3 基于区域山水风景传统的湖区规划设计
5.4 当代城市湖滨区域设计
水系统和连通性
6.1 水系与城市融合的意义
6.2 城市融合的水系规划设计
6.3 水系整合城市用地
6.4 水系慢行系统构建(1)
6.5 水系慢行系统构建(2)
驳岸与弹性生态修复
7.1 自然河流四维模型
7.2 城市河流特征
7.3 空间紧缩河道治理策略
7.4 城市弹性河道治理策略
7.5 空间拓展型河道治理策略
7.6 河道生态修复的微观途径
7.7 堤岸生态修复案例
弹性防洪和水管理
8.1 弹性防洪思路转变
8.2 区域弹性水网构建方法
8.3 城市弹性防洪和雨水管理(1)
8.4 城市弹性防洪和雨水管理(2)
植物与栖息地
9.1滨水植物景观概况
9.2滨水植物景观设计
9.3滨水植物选择与应用
9.4滨水栖息地的构建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