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与实践(二)》有别于学科专业课必修的笔译课程,旨在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在范文学习的基础上,学中练,练中学,以段落或篇章为翻译单位,更注重学生综合翻译实践技能的培养,是一门理论联系实践的应用型课程。
本课程在“立德树人”的导向下,发挥思想观念价值引导和专业知识能力培养的作用,让学生在老师的课堂教学和言传身教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在翻译理解和表达上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注重笔译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培养其逻辑分析、独立思考、判断与决策能力。通过反复实践让学生了解不同应用型文本的语言特点,通过大量的翻译实例,指导学生对比各种应用文体在词汇、句法、语篇层次的异同,了解各种翻译活动的目的和服务对象,运用相关的语言学和翻译理论,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翻译中遇到的问题及其成因,并充分展开讨论,根据所学方法加以解决,以此掌握翻译的基本技能(即语言转换与文化沟通技能),从而建立完整、合理、切实可行的语言观和翻译观。
《翻译与实践(二)》作为本课程的第二部分,主要进行应用翻译的实践练习与讨论,具体包括旅游翻译、商务翻译、新闻翻译、政治文本翻译、科技翻译、个人申请书翻译等,旨在使学生在互动式学习环境中掌握翻译技巧,提高英汉互译的实践能力。同时,在各单元范文赏析、讨论和课后练习及阅读素材的基础上,更加直观全面了解国家和民族的文化遗产传承、社会经济发展、国计民生保障、科学技术进步、国际外交政策等,切实感受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树立民族自豪感,确立“以译促学、学以报国”的志向,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外语基本功和必备的翻译知识能力,成为能适应我国对外交流、国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外语翻译人才。
学习评价
(1)考核方式:本课程建议采用平时成绩、期末考查作业和翻译实践报告相结合的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
(2)成绩构成:平时成绩(翻译实践作业、出勤、课堂讨论、线上学习)50%,期末考查作业30%,翻译实践报告20%(以百分制计)。
本课程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相辅相成。前导课程为基础英语、英语语法、阅读、写作等,这些课程让学生具备了良好的英语基础,掌握了一定的词汇量和语法知识,具有必备的英语阅读和英语写作能力,能够从事英汉互译的实践教学。第五学期开设的《翻译与实践(一)》以及相关的笔译课程,也能够为学生提供一定的翻译理论、方法和实践,与本课程融会贯通,增强学生使用英汉两种语言的能力和翻译水平。
[1]《英汉汉英应用翻译综合教程》,方梦之,毛忠明,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年
[2]《旅游英汉互译教程》,陈刚,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年
[3]《实用商务英语翻译》,李静,东南大学出版社,2014年
[4]《新闻翻译教程》,张健,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年
[5]《科技英语翻译》,赵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年
[6]《外事笔译》,姜秋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年
[7]《高级口译教程(第四版)》,梅德明,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