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体诊断学实验》是临床医学生进行临床基本能力训练的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也是诊断学理论课的重要补充,内容包括检体诊断学实验课及临床常用诊疗技术。本课程着重通过医学模拟实训,使医学生对病史采集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常见临床症状的识别、体格检查、病历书写等检体诊断学实验内容,对拓展内容四大穿刺、心肺复苏术等基本技能进行训练和强化,不断提高医学生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
山东大学诊断学课程具有悠久的教学历史和教学传统。学术带头人戚仁铎教授自1978年开始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诊断学》,将诊断学课程分为检体诊断学(也称临床诊断学)和实验诊断学两部分。这一课程划分至今为全国各医学院校所采纳并实施。戚仁铎教授连续主编了一至四版《诊断学》,为我国医学教育事业和临床医学人才培养做出重要贡献。继戚仁铎教授之后,潘祥林教授、卢雪峰教授先后担任了该教材第六~十版《诊断学》的主编。2005年我校诊断学课程在张运院士的领导下获得国家精品课程称号,建立了诊断学精品课程网站。2013年,成为教育部首批批准上线的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
近年来,山东大学诊断学教学团队更是在诊断学教学上不断创新,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20年,山东大学《诊断学》MOOC更是获批了国家首批线上一流课程。山东大学诊断学一直努力为医学本科生提供丰富的诊断学学习课程和资源,立志做中国最好的诊断学课程, 也欢迎大家的学习。
让我们一起走进山东大学诊断学教学团队为您量身定做的《 检体诊断学实验》课程,通过实验课程来巩固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或熟悉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提高自身的诊断实践操作能力,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诊断技能,为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做好充分的准备。
检体诊断学实验教学,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临床能力的重要环节,使学生通过临床实践反复学习和训练。本课程结束时,学生应:
1. 能够识别常见症状的临床表现。
2. 掌握问诊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培养医患沟通的技巧,提高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能够完成系统、准确、全面的病史采集。
3. 能够使用规范的手法进行系统、全面、重点、有序地体格检查,提高临床操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4. 能够将问诊和体格检查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写出格式正确、符合要求的完整病历,不断提高临床思维能力。
5. 能够正确使用心电图机,分析典型疾病的心电图检查结果。
6. 掌握各项临床常用诊疗技术的适应证、禁忌证、操作方法及并发症处理。
7.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人道主义精神,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
《 检体诊断学实验》在线课程共计7章内容,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学习,我们课程团队会根据教学计划分别推进。课程教学内容计划分8周发布完成。
检体诊断学实验课成绩=平时单元测验成绩40%+期末考试成绩(40%)+课程讨论(20%,在讨论区-课堂交流区中回帖参与讨论的累计次数达到5次可获得满分20分)组成,满分100分。
第一周 基本检查法、一般检查、头颈部检查
1 基本检查法
2 一般检查
3 头颈部检查
基本检查法、一般检查、头颈部检查单元测试
第一周 拓展资料-气管插管
1 气管插管
2 气管插管的操作流程
第二周 胸廓、乳房、肺部、胸膜检查
1 胸部体格检查—检查前的准备工作和胸部的体表标记
2 胸部体格检查—胸部的视诊和触诊
3 胸部体格检查—胸部叩诊
4 胸部体格检查—胸部听诊
5 胸部体格检查—乳房、肺部、胸膜检查
第二周 拓展资料-胸膜腔穿刺术
1 胸膜腔穿刺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2 胸膜腔穿刺术的操作准备和具体操作步骤
3 胸膜腔穿刺术的注意事项和并发症处理
第三周 心脏和血管检查
1 心脏的视诊、触诊
2 心脏叩诊
3 心脏听诊
4 血管检查
第三周 拓展资料-心肺复苏
1 心肺复苏
2 心肺复苏的实际操作演练流程
第四周 腹部检查
1 腹部检查
2 腹部视诊
3 腹部听诊
4 腹部叩诊
5 腹部触诊
第四周 拓展资料-腹膜腔穿刺术
1 腹腔穿刺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2 腹腔穿刺术的操作准备和穿刺流程
3 腹腔穿刺术的并发症以及注意事项
第五周 脊柱四肢与神经系统检查
1 脊柱与四肢检查
2 脑神经检查
3 运动功能检查
4 感觉功能检查
5 神经反射检查
6 自主神经功能检查
第五周 拓展资料-腰椎穿刺术
1 腰椎穿刺术-操作步骤
2 腰椎穿刺术-并发症及处理
第六周 心电图检查与分析
1 心电发生的原理1
2 心电发生的原理2
3 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和正常值
4 常见异常心电图的特点
5 心电图机
第七周 病史采集与病历书写
1 病史采集—问诊
2 腹痛问诊
在学习 检体诊断学实验课程之前,需要具备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等基础医学知识,建议学习诊断学课程。
1. 万学红,卢雪峰主编,《诊断学》(第9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