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C学校专有课程
风景园林遗产保护
分享
spContent=本课程是在已有的风景园林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风景园林遗产保护与管理的理论与实践学习。了解风景园林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修复、利用管理等基本概念,掌握风景区规划相关知识和基本理论,深入探讨国家自然公园的形成与发展机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理解和把握风景园林文化遗产的保护理论体系与关键技术,并建立起城市规划、景观建筑学、景观生态学等传统学科的内在联系,将风景园林遗产保护与管理应用于区域地理、城乡规划以及景观实践的基础理论与实践技术中。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风景园林遗产保护是风景园林学本科生主要学位课程,阐述风景园林遗产保护的内涵、外延、各种类型风景园林遗产的保护目标和保护管理技术方法,探讨在新时代、生态文明的时代背景下,风景园林遗产保护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本课程针对风景园林遗产保护认知观念的建立,突出了以下三个特色:

1)时代性

     系统梳理了风景园林遗产保护的内容及体系构成,使学生获得具有风景园林遗产保护、利用、管理及修复等相关概念知识,并掌握风景园林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前言科技动态。

2)本土性

     在系统梳理国际风景园林遗产保护理念和方式基础上,立足于中国特色的风景园林遗产特色进行课程讲授,使学生获得对中国风景园林遗产体系构成的基本认知,并掌握遗产地景观资源勘察、价值识别和保护管理等方法。

3)实用性

    本课程理论阐述与案例分析相结合,将风景园林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技巧方法结合不同类型的风景园林遗产进行归纳,使学生建立有效的多维思考角度、综合判断能力与先进保护理念。


授课目标

        全面认识风景园林遗产的价值和保护目标,建立正确的风景园林遗产保护价值观;熟悉风景园林遗产保护领域的基本类型、基础知识、基本技术方法;掌握风景园林遗产保护规划设计思维体系和规划设计方法;具备风景园林遗产保护管理的综合能力。



成绩 要求

       本课程总评成绩由四个部分组成,期末调研报告(含小设计)40%;线上作业(5次)和互评作业(3次)共35%;参观调研成绩15%;平时表现由5%讨论贴和5%翻转课堂成。

       关于单元测试:每两章布置一次测试。

     作业:提交作业后应参与互评,不参与互评的,将给与所得分数的85%;参与互评,没有完成5份的,将给与所得分数的85%

      论坛得分:发帖个数与得分成正比,在课堂交流区内累计回帖14个可得满分(5分)。只有回复教师在教学单元内容发布中发起的讨论(在课堂交流区内回复得分,评论不计分),系统才会统计。学生在其他论坛中自己发的帖子不计入成绩。

课程大纲
预备知识

先修课程:

《中国园林史》、《外国园林史》

 

参考资料

1. 参考书目

1)董莉莉等(2017).风景园林遗产保护与利用.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杨锐. (2016). 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研究.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杨锐、庄优波、赵智聪(2018.国家公园规划.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周维权. (1996). 中国名山风景区.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5)丁文魁主编(1988. 风景名胜研究.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6)单霁翔.2009.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文化建设.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7)彭兆荣.2018.联合国及相关国家的遗产体系.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 相关期刊

1)中国园林期刊

2)风景园林期刊

3. 相关网站

1)世界遗产中心网站whc.unesco.org

2)IUCN网站www.iucn.org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