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
分享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
spContent=《形势与政策》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之一。该课程授课内容紧随时事,按照教育部《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要点》和山东省的相关要求进行选择,教学内容分为国内、国际两大部分,涵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外交等方面。使学生了解社会发展动态,把握时代脉搏,正确认识国情。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形势与政策》课是理论武装时效性、释疑解惑针对性、教育引导综合性都很强的一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高等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根据当今大学生普遍关心形势与政策的实际情况以及深化改革、建全面小康社会新的历史时期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要求设置的。《形势与政策》课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和主要阵地,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决定教学内容,根据形势的发展进程组织专题讲座教学。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使学生全面系统了解社会发展动态,认清时代潮流,把握时代脉搏,正确认识国情、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提高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觉悟,明确时代责任,提高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为成才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授课目标

  

(一)知识目标

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认识形势与政策问题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包括马克思主义的形势与政策观、科学分析形势与政策的方法论、形势发展变化的规律、政策的产生和发展、政策的本质和特征等基础知识;了解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认识世情、国情、党情,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了解当前国内外的主要形势,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一系列政策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不断完善的政策体系。

(二)能力目标

通过对国内外形势和国家大政方针的学习和研讨,让学生感知国情民意,体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实践,厘清社会形势,正确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精神,培养学生形成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对职业角色和社会角色的把握能力,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三)素质目标

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社会政治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拥有国家集体大局观念,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增强振兴中华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信念,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争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课程大纲
参考资料


1.《时事报告(大学生版)》;

2.《半月谈》;

3.《瞭望》;

4.其它时事性期刊杂志、报纸等

5.学习网站:人民网、新华网、中央电视台、学习强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