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慕
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认证学习
为你提供认证成绩和证书,以及AI高效学习服务
查看详情
大学

国家精品

认证学习

智慧课程

理学工学农学

计算机

经济管理

外语

音乐与艺术

心理学

文史哲法

医学与保健

教育教学

大学生竞赛

软件实训

AI

升学/择业

考研

期末突击

大学生涯规划

专升本

四六级

保研及论文

求职就业

专四专八

大学应试英语

期末资料

终身学习

名师专栏

兴趣技能

hi,小mooc
期末不挂科
古代游牧文化
第2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0年04月27日 ~ 2020年07月18日
学时安排: 3-5小时每周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3828 人参加
立即自学
往期不提供结课证书,想参加下学期课程, 点击这里预约>>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61)
spContent=游牧,与农业一样,是古代人类探索世界、适应环境过程中发展出来的一种独特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从铜石并用时代尝试驯化、畜养牲畜,至公元前一千纪前后,从黑海之滨到蒙古高原,已广布逐水草居住、迁徙的游牧人群。他们不仅是东西方文化的传播者,更与农业文明积极互动与交流,推动着世界文明的发展。
游牧,与农业一样,是古代人类探索世界、适应环境过程中发展出来的一种独特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从铜石并用时代尝试驯化、畜养牲畜,至公元前一千纪前后,从黑海之滨到蒙古高原,已广布逐水草居住、迁徙的游牧人群。他们不仅是东西方文化的传播者,更与农业文明积极互动与交流,推动着世界文明的发展。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古代游牧文化”课程,从考古资料出发,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铜石并用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欧亚草原古代游牧民族的地理分布、风俗习惯、生产技术、宗教礼仪等基本内容,勾勒出这些民族起源、发展与融合的脉络。课程重点讲授古代游牧文化的概念、研究理论与方法,阐释欧亚草原在早期中西文明交流与互鉴、人群迁徙与融合进程中的重要历史地位。课程包含国内外重要考古发现、配有丰富图片资料,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开拓视野,了解勾勒欧亚草原早期游牧文化灿烂多彩的文化面貌,以及他们在世界文明发展中的重要历史贡献。本课程涉及不少外国地名、人名与专业术语,需要记忆查阅,具有一定难度。

授课目标

1. 掌握欧亚草原铜石并用时代至匈奴时期基本的文化发展脉络,拓展学生的视野与思维;

2. 熟悉考古学基本理论方法与研究方式,能透过物质文化遗存思考古代社会的形态结构与古人的精神世界

3. 增强学生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与文化遗产价值观。


课程大纲
游牧的基本概念
课时目标:了解游牧的基本概念、经济特点、生活方式,了解学术界关于游牧起源的主流观点
1.1 什么是游牧?
1.2. 游牧的特点与起源
“原始印欧语”人群的起源与迁徙
课时目标:了解铜石并用时代,欧亚草原人群迁徙融合的状况、文化面貌、生计方式、原始宗教与信仰。
2.1 “原始印欧语”人群
2.2 阿凡纳谢沃文化
2.3 “神”的时代
青铜时代的欧亚草原
课时目标:了解青铜时代欧亚草原主要考古学文化的特征,了解这个时期双轮战车、金属冶炼技术的传播,推动着文明交往进入新阶段
3.1 双轮战车与青铜武器——辛塔什塔-彼得罗夫卡文化
3.2 迁徙还是交流?——安德罗诺沃文化与卡拉苏克文化
3.3 一千口棺材的墓地——小河墓地
早期铁器时代的欧亚草原
课时目标:了解早期铁器时代研究发展的阶段、主要学术问题、相关重要历史文献
4.1 彼得大帝藏品与斯基泰谜团的揭开
4.2 斯基泰人的起源和他们早期在亚洲的活动
斯基泰人的生活与习俗
课时目标:了解南俄罗斯草原、北高加索最著名的游牧民族——斯基泰人的文化
5.1 尖帽与裤子——斯基泰人的装束
5.2 斯基泰人的尚金习俗
5.3 斯基泰人的其他生活习俗
5.4 斯基泰人的葬仪
5.5 斯基泰人的希腊神谱
5.6 斯基泰人的宗教
斯基泰人的战争与武器
课时目标:了解斯基泰骑兵的武器装备以及他们对战争、狩猎的观念
6.1 骑乘、战争与狩猎
6.2 斯基泰人的进攻性武器
6.3 斯基泰人的防御性武器
萨夫罗玛泰与萨尔马提亚
课时目标:了解乌拉尔、里海北岸萨夫罗玛泰及其后继的萨尔马提亚的神话故事、文化发展状况
7.1 萨尔马提亚的历史与文化
7.2 萨尔马提亚部族中的女战士和女祭司
塞种——早期铁器时代的中亚
课时目标:了解中亚草原塞种(或波斯人所谓“萨迦”)游牧民族的历史与文化
8.1 生活在中亚地区的“萨迦人”
8.2 中亚各地的萨迦文化
8.3 伊塞克湖畔的“金人墓”
早期铁器时代的萨彦-阿尔泰
课时目标:了解阿尔泰山巴泽雷克文化的面貌及其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9.1 阿尔泰山“冰封”的游牧人
9.2 阿克-阿拉哈的女巫师
早期铁器时代的米努辛斯克盆地与中国新疆
课时目标:了解米努辛斯克盆地塔加尔文化的特征与发展规律,了解新疆吐鲁番与东天山地区古代游牧文化的特征
10.1 米努辛斯克盆地的“金字塔”巨冢
10.2 面具与祖先崇拜
10.3 火焰山与东天山
蒙古高原的早期石构遗迹
课时目标:了解蒙古高原青铜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几种典型遗迹的特征和文化面貌
11.1 蒙古高原的“石堠”
11.2 鹿石
11.3 赫列克苏尔
11.4 蒙古高原的石板墓
草原帝国与匈奴文化
课时目标:了解战国至两汉时期匈奴的文化发展,了解匈奴葬仪对汉文化的重要模仿与借鉴
12.1 阴山鸣镝——匈奴的历史与文化
12.2 匈奴葬仪的多种文化来源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本门课程的重点是欧亚草原铜石并用时期至早期铁器时代早期游牧民族的时空发展脉络。涉及地域广阔,覆盖了黑海北岸南俄罗斯草原至大兴安岭的广阔欧亚草原,需要同学们在课下自行掌握各区域基本地理概况;时间跨度较大,从公元前4 千纪至公元前,需要同学们在课下自行掌握这一阶段世界历史的发展脉络。

证书要求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参考资料

中文:

《中亚文明史》= [巴基斯坦]丹尼,[]马松主编:《中亚文明史》第1卷,芮传明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2版;[匈牙利]哈尔马塔主编:《中亚文明史》第2卷,徐文堪,芮传明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2版;[]李特文斯基主编:《中亚文明史》第3卷,马小鹤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版。

 

韩康信

1992    《塞、乌孙、匈奴和突厥之种族人类学特征》,《西域研究》19922期,页3-23

1993    《丝绸之路古代居民种族人类学研究》,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3

[]吉谢列夫

1981    《南西伯利亚古代史》(上册)(吉谢列夫著,莫润先等汉译),乌鲁木齐:新疆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1981年。

1985    《南西伯利亚古代史》(下册)(吉谢列夫著,莫润先等汉译),乌鲁木齐:新疆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1985年。

林沄

1998 《关于中国的对匈奴族源的考古学研究》,《林沄学术文集》,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12月第1版,页368-386。(原载《内蒙古文物考古》199312期合刊)

2003    《中国北方长城地带游牧文化带的形成过程》,《燕京学报》新十四期,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5月,页95-146

马长寿

1962    《北狄与匈奴》,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2年第1版。

马健

2011 《匈奴葬仪的考古学探索——兼论欧亚草原东部文化交流》,兰州大学出版社,2011年。

2014    《草原霸主——欧亚草原早期游牧民族的兴衰史》,商务印书馆,2014年第1版。

马戎

1997 《西方民族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11月第1版。

马雍

1990 《西域史地文物丛考》,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6月第1版。

麦高文

2004    《中亚古国史》(麦高文著,章巽译),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The Early Empires of Central Asia, Chapel Hill: 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Press, 1939。)

蒙文通

1958    《周秦少数民族研究》,上海龙门联合书局,1958年。

童恩正

1987 《试论我国从东北至西南的边地半月形文化传播带》,《文物与考古论集》,文物出版社,1987年,页17-43

勒内·格鲁塞(法)著、蓝琪译、项英杰校

1998  《草原帝国》,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年。

王明珂

1993 《匈奴的游牧经济:兼论游牧经济与游牧社会政治组织的关系》,《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六十四本第一分册,民国823月,页9-50

2008 《游牧者的抉择:面对汉帝国的北亚游牧部落》,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2月第1版。

王钟翰

1994    《中国民族史》(王钟翰主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12月。

乌恩

2007    《北方草原考古学文化研究——青铜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月第1版。

吴于廑

1983 《世界历史上的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世界历史》1983年第1期。

1988   《大学世界历史地图——从地图看世界历史行程》,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

余太山

1988 《乌孙考》,《西北史地》19881期。

1990 《大夏和大月氏综考》,《中亚学刊》第三辑,中华书局,1990年。

1992     《塞种史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

2004     《两汉魏晋南北朝正史西域传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0311月第1版。

2005a   《两汉魏晋内北朝正史西域传要注》,北京:中华书局,20053月第1版。

2005b   《匈奴的崛起》,《欧亚学刊》第五辑,北京:中华书局,20056月,页1-8

余英时

1992    《汉代的对外关系》,《剑桥中国秦汉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2月第1版,页406-499

2005    《汉代贸易与扩张》(余英时著,邬文玲等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6月第1版。

张碧波、董国尧

1993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文化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

 

英文:

(Biography of the Early Nomads of the Eurasian Steppes——By Markus Mode)

Di Cosmo, N.(狄宇宙)

2002  Ancient China and its enemies : the rise of nomadic power in East Asian history New York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

Jettmar, Karl.

1967  The Art of the Steppes(Baden-Baden: Holle Verlag, 1964, Germany English translation by Holle Verlag, New York: Crown Publishers, 1967).

Kimball,J. D.,Bashilov, V. A.,and Yablonsky, L. T.

1995  Normads of the Eurasian Steppes in the Early Iron Age(Berkeley, CA: Zinet Press, 1995).

Mallory, J. P. and Adams, D. Q.

1997  Encyclopedia of Indo-European Culture,London and Chicago:Fitzroy Dearborn Publishers,1997.

Phillips, E. D.

1955  “The Legend of Aristeas: Fact and Fancy in early Greek notions of East Russia, Siberia, and inner Asia”, Artibus Asiae,Vol.XVIII,2, 1955, pp.161-177.

1957  “New Light on the Ancient History of the Eurasian Steppe”, American Journal of Archaeology, Vol. 61, No. 3. (Jul., 1957), pp. 269-280.

1960  “The Argippaei of Herodotus”, Artibus Asiae, Vol.XXIII,2, 1960, pp.124-128.

1965  The Royal Hordes: Nomad Peoples of the Steppes(New York: McGraw-Hill, 1965).

Rice, T. T.

1957  The Scythians(London: Thames and Hudson, 1957).

Rolle, R.

1989  The World of the Scythians(Berkeley and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89).

Rostovtzeff, M. I.

1922  Iranians & Greeks in South Russia(Oxford: The Clarendon Press, 1922).

1929  The Animal Style in South Russia and China(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29).

Sulimirski, T.

1970  The Sarmatians(London: Thames and Hudson, 1970).


显示全部
常见问题

本课程涉及大量民族、地区、 考古学文化的译名,有一定记忆难度,需要同学们在科学根据关键词及参考文献目录自行查阅中外文资料。

西北大学
3 位授课老师
马健

马健

教授

任萌

任萌

副教授

讲师

推荐课程

唐诗经典CAP

胡可先

79410人参加

大学语文

陈洪

39340人参加

《说文解字》与上古社会

万献初

18655人参加

大学英语(口语)CAP

彭天笑

309597人参加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