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以病原生物学为基础,旨在培养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觉把个人理想追求同祖国前途,民族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建立以病人为中心,为大众服务的优良素质!树立严谨踏实的学风和科研态度,勇于创新!
课程基本教育逻辑为:以“病原生物与疾病” 为先导课,确立学生对病原生物学重要性的认知;以“案例讲授和展开” 为引导,介绍病原生物基本特征、致病机制,机体对病原生物感染的免疫,以及临床上有效的诊断方法和防治原则,后期以“专题讲座”为补充,鼓励学习者围绕病例展开讨论,巩固所学,为后续临床打下坚实基础。
特色与亮点:
1、全面开展双语教学,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医学人才。双语教学的实施,极大地鼓舞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督促教师,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
2、采用PBL的授课模式,帮助学生构建广博而灵活的知识基础,增强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医学知识, 培养为患者服务的意念, 促进与人合作共事的意识。
3、建立本科生科研小分队,通过提高文献查阅的能力,组织研读英文文献,成立科研实践小组,鼓励撰写综述,开展自然科学基金撰写培训及鼓励参加各类学术会议及竞赛等,培养医学本科生科学研究各方面的能力。
4、探索翻转式课堂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与学生或老师进行交流;及时反馈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提高其科研水平。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医学有关的病原性微生物与寄生虫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和免疫机制以及特异性诊断、防治措等知识;能够掌握相关的基本操作技术,培养科学作风特别是无菌操作的训练,为做好临床医疗和预防工作树立良好的无菌概念;逐步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交流和辩论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由理论课及实验课两部分组成。实验课占总学时的1/3。考核以闭卷考试形式进行。平时分占10%,实验操作考试占10%,期末考试占80%。
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学、医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理学、医学免疫学、组织与胚胎学
《医学微生物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九版,主编:李凡,徐志凯
《人体寄生虫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九版,主编:褚兴平,苏川
《Medical Microbiology and Parasitology》科学出版社,主编:Kenneth J Ry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