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程是我校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全面地掌握计算机通信与网络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建立计算机网络体系机构的概念,掌握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在通信子网及终端系统中的应用,并能够进行简单的网络实验,使学生会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前沿和趋势。该课程是《TCP/IP网络设计与实现(双语)》、《现代通信技术》、《网络与信息安全B》、《计算机通信与网络实验》等课程的先修课程,也是学生自学其他通信网络技术的基础。
课程成绩由四部分组成,单元测验+单元作业(互评作业)+线上考试+论坛讨论,其比例分别是40%、30%、20%、10%。
课程成绩60~84分为合格,85~100分为优秀。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
Computer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s
课程编号: | B0301152S | 学 分: | 3.5 |
开课学院: | 计算机学院 | 课内学时: | 56 |
课程类别: | 专业基础课 | 课程性质: | 必修 |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课程性质:本课程是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
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全面地掌握计算机通信与网络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建立计算机网络体系机构的概念,掌握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机网络的工作原理,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在通信子网及终端系统中的应用,并能够进行简单的网络实验,使学生会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前沿和趋势。该课程是《TCP/IP网络设计与实现(双语)》、《现代通信技术》、《网络与信息安全B》、《计算机通信与网络实验》等课程的先修课程,也是学生自学其他通信网络技术的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有: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OSI参考模型,TCP/IP协议栈),数据传输与通信接口,数据链路控制,局域网与广域网(LAN & WAN),因特网技术和IPv6,传输层协议控制机制,计算机网络服务和应用以及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技术。实验部分在内容上主要是配合理论课程的教学,见配套开设的《计算机通信与网络实验》课程,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帮助同学们理解网络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工作原理,在课堂上会有一些演示性的实验,如数据包的捕获、路由器的配置等,并引导学生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应达到:理解和掌握计算机通信与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能够解决和分析网络应用问题,并能够跟踪网络技术发展的前沿和趋势。
(一)课程教学内容及知识模块顺序
1.知识单元一:计算机通信与网络概述 (6学时)
(1)知识点一:计算机通信与网络发展过程
(2)知识点二:计算机通信与网络基本概念
(3)知识点三:网络的类型及其特征
(4)知识点四:计算机通信协议与网络体系结构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计算机通信与网络的基本概念,计算机通信与网络的发展历史,计算机通信与网络在我国的发展,因特网的发展和组成,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前沿和趋势,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方法和主要分类,各种类型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特点,理解计算机网络主要性能指标的意义。了解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概念,掌握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TCP/IP体系结构的构成和功能层的基本功能,以及两者之间的主要差别,了解计算机通信与网络技术发展的方向和重要特点。
2.知识单元二:数据通信技术基础 (8学时)
(1)知识点一: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
(2)知识点二:传输介质
(3)知识点三:多路复用技术
(4)知识点四:数据交换技术
(5)知识点五:差错控制技术
(6)知识点六:物理层设备与接口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了解各种数据传输方式,理解模拟传输和数字传输技术及信道复用技术,掌握各种交换方式和差错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理解和掌握通信接口的各种特性,了解常用的物理层标准,以及常见的接口标准之间的区别和相互联系。
3.知识单元三:数据链路层 (8学时)
(1)知识点一: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
(2)知识点二:流量控制和差错控制
(3)知识点三:点对点信道的数据链路层
(4)知识点四:多路访问信道的数据链路层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深刻理解停止-等待方式和滑动窗口流量控制方法,以及数据链路层透明传输的实现方法。理解高级数据链路控制规程和点到点协议,学习相关协议中链路层功能的具体实现方法。理解多路访问信道的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掌握CSMA/CD协议,了解环型、令牌总线、CSMA/CA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4.知识单元四:局域网与广域网 (8学时)
(1)知识点一:局域网概述
(2)知识点二:以太网技术
(3)知识点三:以太网的MAC层
(4)知识点四:以太网的连接方式
(5)知识点五:局域网的扩展
(6)知识点六:高速以太网
(7)知识点七:虚拟局域网
(8)知识点八:无线局域网
(9)知识点九:广域网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局域网的体系结构标准、组成和拓扑结构,局域网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和局域网技术的发展等。着重掌握以太网介质访问控制方法,交换以太网技术及虚拟局域网的原理和实现,了解高速局域网、无线局域网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掌握网络层的基本概念,网络层的路由选择技术和流量控制、拥塞控制方法,了解分组交换X.25 建议标准及帧中继、ATM的概念,掌握其基本原理和主要技术、实现机制,了解广域网技术与局域网技术的差别和特点。
5.知识单元五:网络层与网络互连 (11学时)
(1)知识点一:网络层概念
(2)知识点二:网络互连
(3)知识点三:数据报传送与差错处理
(4)知识点四:子网编址及无分类编址与CIDR
(5)知识点五:因特网的路由选择协议
(6)知识点六:IP组播
(7)知识点七:移动IP
(8)知识点八:专用网络互连(VPN和NAT)
(9)知识点九:下一代网际协议IPv6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Internet地址分类和子网划分技术,无类别地址方案,着重掌握IP协议的原理和工作机制,以及网络控制协议和路由协议的原理,掌握路由协议的实现方法,在网络通信中的作用,以及各种协议之间的关系,了解IP协议的发展,掌握IPv6的主要特点。
6.知识单元六:传输层 (5学时)
(1)知识点一:传输服务
(2)知识点二:无连接的传输层协议UDP
(3)知识点三:面向连接的传输层协议TCP
(4)知识点四:套接字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传输层协议的原理和功能,掌握TCP的三次握手机制、流量控制和重发机制等传输控制过程,理解TCP报文段编号,确认往返时间测量等实现方法,了解UDP的工作机制及特点,理解和掌握传输层端口的意义和作用。
7.知识单元七:应用层 (6学时)
(1)知识点一:网络应用模式
(2)知识点二:网络基本服务
(3)知识点三:电子邮件系统与SMTP
(4)知识点四:万维网与HTTP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OSI 的高层协议和TCP/IP 体系的应用层的概念和应用,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各种应用服务,掌握不同网络服务模式的原理,各种网络应用服务的基本原理,实现机制和相关协议,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应用的发展方向。
8.知识单元八: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 (4学时)
(1)知识点一: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
(2)知识点二:网络管理的主要功能
(3)知识点三:网络管理协议
(4)知识点四:网络安全概述
(5)知识点五:数据加密技术
(6)知识点六:用户身份认证
(7)知识点七:访问控制
(8)知识点八:虚拟专用网
(9)知识点九:高层安全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计算机网络管理的基本原理和主要功能,掌握计算机网络管理协议的工作机制和网络管理技术的应用,深刻理解基于TCP/IP的简单网络管理协议的原理,组成工作机制,以及相关网管技术的发展。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问题,掌握数据加密技术的基本原理,理解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的原理和实现机制,以及相关的网络安全技术的基本原理,了解计算机网络安全体系结构和网络安全技术的应用。
(二)课程的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课程的重点包括计算机通信与网络的体系结构、数据链路层协议、局域网、网络互联、传输层等内容。解决办法是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课堂上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课后自己去做一些简单的网络实验并分析实验结果,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难点包括对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理解、数据链路层协议效率的分析、局域网MAC协议工作原理、路由协议、应用层协议工作原理等。解决的办法是针对难点问题,加强与学生的互动环节,利用习题课加深学生对难点的掌握。
三、实验实践环节及基本要求
因与本课程配套开设有《计算机通信与网络实验》,实验实践环节及基本要求详见《计算机通信与网络实验》教学大纲。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先修课程:《通信原理》、《操作系统》
后续课程:《TCP/IP网络设计及实现》
本课程主要侧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计算机网络的物理层部分的内容依赖于先修课程《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协议和应用的实现部分依赖于先修课程《操作系统》;后续课程《TCP/IP网络设计及实现》主要侧重因特网TCP/IP协议的设计,是计算机网络原理部分内容的深入。
五、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在较全面地掌握计算机通信与网络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能够进行简单的网络实验,并会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具有计算机网络协议设计和开发的能力,以及计算机网络应用开发的能力。
六、课程学时分配
总学时56,其中讲课50学时,上机0学时,实验0学时, 习题及讨论6学时。
1.关于逻辑运算:需要提前学习一些基本的逻辑运算,如:与、或、非、异或,在课程的第三章以 及第五章中会用到相关的知识。
2.关于计算机中的数制:需要提前学习微型机领域中数的不同进制表示方法,如二进制、十进制、
十六进制。
3.关于进制之间的转换:需要提前学习二进制和十六进制、二进制和十进制、十六进制和十进制之 间的相互转换,特别是8位二进制和0~255的十进制数字之间的转换非常重要。
教材:
杨庚,章韵等.计算机通信与网络(第2版).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参考书:
[1] 谢希仁. 计算机网络(第六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