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民间舞课程是中国舞蹈教育的基础训练课之一,它和其他舞蹈训练课共同承担着培养舞蹈艺术人才,传承中华民族文明的天职。民族民间舞——藏族,通过对舞蹈理论知识的讲解,使学生了解民间流传的舞蹈风情;通过传授藏族舞蹈的体态、动律及经典组合等方式,使学生掌握藏族舞蹈语汇和特点,具备一定的表演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促进学生身体各部位的松弛、灵活、协调,提高模仿能力和表演能力,使他们能够准确地掌握藏族民间舞特有的节奏、动作和鲜明的风格个性;同时,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开阔学生文化视野,提升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
本课程每学时均配有相关测验和作业,课程结束后设置了期末考试,学习者需在规定的考试时间内完成相关的单元作业与阶段性考试,本课程的总成绩由平时测验与作业成绩、期末考试成绩、讨论平台互动参与程度所获得的成绩三个部分组成,总成绩分为“合格”(60-84分)、“优秀”(85-100分)两档。
成绩比例为:平时成绩35%+期末考试50%+讨论平台互动参与15%
第一章:能歌善舞的民族——藏族舞蹈概述
第一节:藏民族的风土人情
第二节:藏族舞蹈的种类与特点
第二章:中国的踢踏舞——堆谐
第一节:堆谐——基本动作与动律
第二节:堆谐——所那则雄组合教学(一)
第三节:堆谐——所那则雄组合教学(二)
第四节:堆谐——库玛拉组合教学(一)
第五节:堆谐——库玛拉组合教学(二)
第三章:优美流畅的水袖——弦子
第一节:弦子——屈伸靠步组合教学(一)
第二节:弦子——屈伸靠步组合教学(二)
第三节:弦子——撩步组合教学(一)
第五节:弦子——撩步组合教学(二)
第四章:粗犷豪放的游牧舞蹈——牧区
第一节:牧区——组合教学(一)
第二节:牧区——组合教学(二)
第三节:牧区——刨步组合教学(一)
第五节:牧区——刨步组合教学(二)
第五章:民间舞蹈的舞台传承——综合表演性组合
第一节:综合风格性组合教学(一)
第二节:综合风格性组合教学(二)
1.热爱民族舞蹈的初心
2.坚持练习的恒心
3.完成枯燥单一动作的耐心
4.最好有一定舞蹈基础,但如果以上几点皆有,这一条可以忽略
1. 韩萍 郭磊主编.中国少数民族民间舞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 罗雄岩 著.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
3. 高度 黄奕华主编.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术语词典[M].上海音乐出版社,2016
4. 潘志涛主编.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法[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5. 赵玺 藏族民间舞蹈“堆谐”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硕士论文
6. 桑嘎卓玛 罗旦 论牧区卓果谐舞蹈的流传地域及其风格特点[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