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财务会计》是财务会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包含的内容不同教材间的差异较大,本课程主要以经济事项与会计基本假设的关系为理论基础并考虑课程讲授时间,确定以下五方面的内容作为本课程讲授的主要内容:所得税、外币业务、企业合并、合并财务报表和租赁。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你可以学会:所得税核算的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及其具体会计处理;外币业务的处理和外币报表的折算;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和合并日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合并日后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承租人和出租人对租赁业务的具体会计处理等知识。
本课程考核要求及成绩评定:
1、成绩评定:
按进度学习(看视频、参与在线讨论)成绩占20%
单元测验点20%
单元作业占20%
结课考试占40%
2、结课合格标准
本课程总评成绩60分为及格线
本课程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其中线上学习成绩作为本课程考核平时成绩的主要依据。
高级财务会计课程大纲(MOOC)
章 | 章名称 | 讲座 | 讲座名称 | 讲座简介(200字以内) 这个讲座的核心学习要点. |
第一章 | 所得税 | 第1讲 | 会计与税收的差异(一) | 1.本章主要知识点介绍(学习目标) 2.会计与税收的差异产生差异的原因 3.永久性差异的概念 4.永久性差异的四种类型 |
第2讲 | 会计与税收的差异(二) | 1.时间性差异的概念 2.时间性差异的四种类型 | ||
第3讲 | 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理论基础及一般程序 | 1.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 2.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定义 3.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理论基础 4.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一般程序 | ||
第4讲 | 资产的计税基础(一) | 1.资产项目计税基础的定义 2.固定资产计税基础的确定 3.无形资产计税基础的确定 | ||
第5讲 | 资产的计税基础(二) | 1.金融资产计税基础的确定 2.投资性房地产计税基础的确定 3.应收款项计税基础的确定 4.存货计税基础的确定 5.长期股权投资计税基础的确定 | ||
第6讲 | 资产账面价值和计税基础确定的案例讨论 | 讨论确定甲公司下列交易或事项中有关资产在2013年12月31日的计税基础和账面价值 | ||
第7讲 | 负债的计税基础 | 1.负债的计税基础定义 2.预计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 3.预收账款计税基础的确定 4.应付职工薪酬计税基础的确定 5.其他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 | ||
第8讲 | 特殊交易或事项中产生资产、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 |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购买方取得的被购买方各项可辨认资产和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 | ||
第9讲 | 暂时性差异 | 1.暂时性差异 2.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及其产生原因 3.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及其产生原因 | ||
第10讲 | 特殊项目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 1.未作为资产、负债确认的项目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2.可抵扣亏损和税款抵减产生的暂时性差异 | ||
第11讲 | 暂时性差异的确定——案例分析讨论 | 对某公司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判断所产生的差异 | ||
第12讲 | 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和计量(一) | 1.除准则中明确规定可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情况以外,企业对于所有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均应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2.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情况——商誉的初始确认 | ||
第13讲 | 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和计量(二) | 1.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情况——长期股权投资 2.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计量 | ||
第14讲 |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和计量(一) | 1.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一般原则 2.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两种特殊情况 | ||
第15讲 |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和计量(二) | 1.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情况 2.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计量 3.适用税率变化对已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影响 | ||
第16讲 | 所得税费用的确认与计量 | 1.当期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的确定 2.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 3.所得税列报 | ||
第17讲 | 所得税费用的确认与计量——实务操作与讨论 | 根据相关交易资料,讨论确定某公司应纳税所得额、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和所得税费用 | ||
第二章 | 外币业务 | 第1讲 | 记账本位币的确定 | 1.本章主要知识点介绍(学习目标) 2.外币业务的主要内容 3.记账本位币的定义 4.记账本位币的选择 5.企业选定记账本位币应考虑的因素 6.境外经营记账本位币的确定 7.记账本位币的变更 |
第2讲 | 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一) | 1.外币交易的记账方法 2.统账制下外币交易的核算程序 3.折算汇率——即期汇率和即期汇率的近似汇率 | ||
第3讲 | 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二) | 1.外币兑换业务的会计处理 2.外币购销业务的会计处理 3.其他外币业务的会计处理 | ||
第4讲 | 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三) | 期末调整 1.货币性项目 2.非货币性项目 | ||
第5讲 | 外币报表的折算方法 | 1.现行汇率法 2.流动与非流动项目法 3.货币性与非货币性项目法 4.时态法 | ||
第6讲 | 我国境外经营财务报表的折算 | 1.资产负债表项目 2.利润表 3.特殊项目的处理 4.境外经营的处置 | ||
第三章 | 企业合并 | 第1讲 | 企业合并的界定 | 1.本章主要知识点介绍(学习目标) 2.企业合并的定义及界定(企业合并的定义、报告主体、业务的含义及界定) |
第2讲 | 企业合并的分类 | 1.按法律形式分类——吸收合并、控股合并和新设合并 2.按照合并企业所涉及的行业分类——横向合并、纵向合并和混合合并 3.按是否受同一方最终控制分类——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 ||
第3讲 | 案例分析 | 对不同的企业合并案例进行分类的判断 | ||
第4讲 | 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权益结合法 | 1.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2.权益结合法的含义 3.权益结合法的特点 4.权益结合法的会计处理要点 | ||
第5讲 | 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购买法 | 1.购买法的含义 2.购买法法的特点 3.购买法的会计处理要点 4.权益结合法与购买法的比较 | ||
第6讲 |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原则 | 1.合并中取得资产和负债入账价值的确定 2.统一会计政策 3.合并差额的处理 4.被合并方合并以前期间实现的留存收益的处理 | ||
第7讲 | 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的会计处理 | 1.长期股权投资的确认、计量及账务处理 2.合并日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 | ||
第8讲 | 同一控制下吸收合并的会计处理 | 1.合并中取得资产、负债入账价值的确定 2.合并差额的处理 3.合并过程中所发生的相关费用的处理 | ||
第9讲 |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处理原则(一) | 1.购买方的确定 2.购买日的确定 3.企业合并成本的确定 | ||
第10讲 |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处理原则(二) | 1.企业合并成本在取得的可辨认资产和负债之间的分配 2.合并差额的处理 3.购买日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 | ||
第11讲 | 非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的会计处理 | 1.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的确定 2.购买日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 | ||
第12讲 | 案例分析 | 非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的具体会计处理及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 | ||
第13讲 | 非同一控制下吸收合并的会计处理 | 1.取得的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入账价值的确定 2.作为合并对价的有关非现金资产在购买日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的处理 3.合并差额的处理 4.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所得税会计处理 | ||
第14讲 | 通过多次交易分步实现的企业合并 | 1.个别财务报表中的处理 2.合并财务报表中的处理 | ||
案例分析 | 通过多次交易分步实现的企业合并实务操作及讨论 | |||
第15讲 | 购买子公司少数股权 | 1.购买子公司少数股权的处理 2.案例分析 | ||
第16讲 | 处置部分对子公司投资的处理及被购买方的会计处理 | 1.不丧失控制权的情况下处置部分对子公司投资的处理 2.丧失控制权情况下处置子公司投资的处理 3.案例分析 4.被购买方的会计处理 | ||
第四章合并财务报表 |
| 第1讲 | 合并财务报表及其种类 | 1.主要知识点介绍 2.合并财务报表的定义 3.合并财务报表的特点 4.合并财务报表的种类 |
第2讲 | 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理论 | 1.母公司理论 2.实体理论 3.所有权理论 | ||
第3讲 | 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的确定 | 1.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的含义 2.母公司直接或通过子公司间接拥有其半数以上的表决权的被投资单位 3.母公司控制的其他被投资企业 4.不纳入合并范围的公司、企业或单位 | ||
第4讲 | 案例分析 | 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的确定——案例分析及讨论 | ||
第5讲 | 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的前期准备事项及编制程序 | 1.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的前期准备事项 2.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原则 3.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程序 | ||
第6讲 | 股权取得日后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对子公司的个别报表进行调整 | 1.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的子公司 2.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的子公司 (1)对子公司资产、负债按照合并日公允价值进行调整 (2)对子公司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调整 | ||
第7讲 | 按权益法调整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 | 1.应享有子公司当期净损益的调整 2.应享有子公司以前年度净损益的调整 3.应享有子公司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资本公积变动)的调整 4.实例操作及讨论 | ||
第8讲 | 内部股权投资的抵消处理 | 1.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抵消处理 2.内部股权投资收益与子公司利润分配项目的抵消处理 3.内部股权投资抵消的实务操作及讨论 | ||
第9讲 | 内部债权与债务的抵消处理——内部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的抵消(一) | 1.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需要进行抵消处理的内部债权债务项目 2.初次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即期初无内部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内部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的抵消处理 | ||
第10讲 | 内部债权与债务的抵消处理——内部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的抵消(二) | 1.连续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内部应收账款及其坏账准备的抵消处理 2.内部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的抵消的案例分析 | ||
第11讲 | 内部债权与债务的抵消处理——持有至到期投资与应付债券等的抵消 | 1.持有至到期投资与应付债券的抵消处理 2.内部应收票据与应付票据的抵消处理 3.内部预收账款与预付账款的抵消处理 | ||
第12讲 | 内部商品交易的抵消处理(一) | 1.内部商品交易发生当期的抵消处理(方法一) 2.内部商品交易发生当期的抵消处理(方法二) | ||
第13讲 | 内部商品交易的抵消处理(二) | 1.调整因抵消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产生的递延所得税 2.存货跌价准备及其确认的递延所得税的抵消处理 | ||
第14讲 | 内部商品交易的抵消处理(三) | 实例操作及讨论 | ||
第15讲 | 内部商品交易的抵消处理(四) | 连续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内部购进商品的抵消处理 | ||
第16讲 | 内部商品交易的抵消处理(五) | 连续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内部购进商品的抵消处理的实例操作及讨论 | ||
第17讲 | 内部固定资产交易的抵消处理(一) | 内部固定资产交易发生当期的抵消 1.企业集团内部买卖固定资产交易的抵消 2.企业集团内部企业将产品销售给其他企业作为固定资产的交易的抵消 | ||
第18讲 | 内部固定资产交易的抵消处理(二) | 内部交易固定资产取得后至处置前各期间的抵销处理 | ||
第19讲 | 内部固定资产交易的抵消处理(三) | 内部交易固定资产清理期间的抵销处理 | ||
第20讲 | 内部无形资产交易的抵销 | 1.内部无形资产交易发生当期的抵销处理 2.内部交易无形资产持有期间的抵销处理 3.内部交易的无形资产摊销完毕期间的抵销处理 | ||
第21讲 | 编制合并现金流量表时应进行的抵消处理 | 1.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当期以现金投资或收购股权增加的投资所产生的现金流量的抵销处理 2.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当期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与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的抵销处理 3.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以现金结算债权与债务所产生的现金流量的抵销处理 4.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当期销售商品所产生的现金流量的抵销处理 5.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相互之间处置固定资产等收回的现金净额与购建固定资产等支付的现金的抵销处理 | ||
第22讲 | 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编制和报告期内增减子公司的合并处理 | 1.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编制——抵消项目 2.本期增加子公司的合并处理 3.本期减少子公司的合并处理
| ||
第23讲 | 合并财务报表综合案例分析 | 合并财务报表综合实例操作及讨论 | ||
第五章 | 租赁 | 第1讲 | 租赁的分类(融资租赁的认定标准) | 1.本章主要知识点 2.租赁的定义 3.租赁的分类 4.融资租赁的认定标准 |
第2讲 | 与租赁有关的概念 | 1.租赁开始日 2.租赁期开始日 3.租赁期 4.最低租赁付款额 5.担保余值和未担保余值 6.最低租赁收款额 | ||
第3讲 | 承租人对经营租赁的会计处理 | 1.租入资产的处理 2.租金的会计处理 3.初始直接费用的处理 4.或有租金的处理 | ||
第4讲 | 承租人对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一) | 1.租赁资产入账价值的确定 2.初始直接费用的处理 3.租入资产时账务处理 4.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 | ||
第5讲 | 承租人对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二) | 1.租赁资产折旧的计提 2.履约成本的会计处理 3.或有租金的会计处理 4.租赁期满时的会计处理 5.相关会计信息披露 | ||
第6讲 | 出租人对经营租赁的会计处理 | 1.租赁资产的折旧政策 2.租金收入的处理 3.初始直接费用 4.账务处理 | ||
第7讲 | 出租人对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 | 1.应收融资租赁款的入账价值 2.未实现融资收益的计算 3.账务处理 4.未实现融资收益分配的会计处理 | ||
第8讲 | 售后租回的会计处理 | 1.售后租回交易形成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 2.售后租回交易形成经营租赁的会计处理 |
学习本课程需要的前置知识或前置课程:学习本课程前应先修学《会计学原理》和《中级财务会计》等课程,已较熟练的掌握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具体会计处理和个别财务报表的编制。
1、《企业会计准则,2014》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经济科学出版社
2、《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14》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3、2017年注册会计师考试全国统考指定辅导教材《会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4、《高级财务会计》黄中生 路国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7
5、《高级财务会计》傅荣编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