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活中,如果你遭遇了种种“不如意”,而你又“想不通”,感到紧张、焦虑、郁闷……也迈不过这些“坎”;如果你读了不喜欢的专业;如果你与怎么都看不顺眼的人住到了一个屋檐下;如果你被迫参与各种活动;如果你不得不忍受并不如意的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会帮助你更好地适应新的生活。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文化素质类通识课程,也是大一新生的公共必修课。本课程强调理论联系大学生学习生活和心理发展的实际,重点突出课程对心理健康指导的实践性、应用性和实效性。本课程着眼于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课程内容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中的普遍性需要,传授大学生应该了解和掌握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方法。
学习本课程,将帮助同学们掌握科学的心理健康知识、方法和理念,有利于同学们获得有益的心理体验,展开积极的人生思考。最终帮助大家增强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健康技能,促进自我身心健康发展。
线上学习评分标准如下:
1、完成慕课视频观看及单元测验,占平时总成绩的50%;课程讨论区发表讨论帖子占平时总成绩的 30%。(注:线下慕课堂的签到考勤,作为线下课堂平时成绩的考核要求,占平时总成绩的20%。)
①单元测验为客观题,包括判断题、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请注意测验提交的截止日期。
②课程讨论区要求在“课堂讨论区”中发帖、回帖,共计发表讨论20次获得此项满分。
2、线上单元作业为课程总评成绩中的实验成绩的一部分,占课程实验成绩的50%。(注:线下课堂参与度、互动表现等是课程实验成绩的一部分,占课程实验成绩的50%)
•单元作业为主观题,需要按时提交作业并参与作业互评。作业互评要求至少完成互评5份,未参与互评的作业只获得此项成绩的50%,参与但未完成互评份数的作业只获得此项成绩的80%,参与并完成互评份数的作业获得此项成绩的100%。
本课程总评成绩(百分制)=平时成绩×30%+实验成绩×30%+期末成绩(闭卷机考)×40%。
第一章: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论
掌握心理健康有关的基本概念与知识,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增强维护和促进心理健康的自觉性,并能懂得如何维护心理健康。
1.1人的心理实质
1.2人的心理现象
1.3心理健康的含义
1.4心理健康的标准
1.5心理健康的促进
第二章:大学生的认知发展
了解认知,清楚认知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懂得区分合理认知与不合理认知,懂得如何调整不合理认知、发展合理认知。
2.1认知与心理健康
2.2不合理认知的特征
2.3不合理认知的调适
第三章:大学生的情绪管理
认识情绪,理解情绪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学习情绪的基本理论,掌握情绪管理的途径和方法。
3.1认识情绪
3.2情绪ABC
3.3 管理情绪
第四章:大学生的人格塑造
了解人格和健康人格,理解健康人格对心理健康的意义,增强塑造健康人格的自觉性,懂得如何结合自己的人格测评报告塑造健康人格。
4.1人格概览
4.2了解“气质”
4.3理解“性格”
4.4塑造健康人格
第五章:大学生的学习与休闲
了解学习和休闲生活的内涵以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理解优化学习心理和健康休闲的意义,优化学习心理,培养健康的休闲态度和休闲方式。
5.1学习与心理健康
5.2休闲与心理健康
第六章:大学生的人际交往
理解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的内涵,学习人际交往的基本理论,并通过同理心的学习掌握人际交往原则与技巧,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学会以适宜的态度和合理的认知对待大学生的爱与性。
6.1人际关系与交往
6.2人际沟通分析学
6.3“同理心”与交往能力
6.4大学生的爱与性
第七章:大学生的心理危机
重视并了解心理危机的基本概念、形成机制等,学会积极应对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危机。
7.1 心理危机的相关概念
7.2心理危机的形成机制
7.3心理危机的积极应对
第八章 :大学生的精神疾病
重视并了解常见精神疾病的基本概念、知识和症状等,学会识别大学生常见的几种精神疾病,并学会用科学态度对待精神疾病。
8.1认识精神疾病
8.2识别精神分裂症
8.3聊聊抑郁症
8.4了解神经症
第九章:大学生的生命成长
以期引导大学生热爱生命,创造自身生命价值。
9.1理解生命意义
9.2追求生命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