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云 建设你的专属在线教育平台
中国大学MOOC
SPOC学校专有课程
电力系统分析
分享
spContent=《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学科的专业核心课,同时也是电力相关专业的主要课程。该课程主要介绍了电力系统的构成和基本原理,电力系统各元件参数的计算方法,电网的潮流计算、短路计算、调压/调频以及系统稳定运行等问题。本课程具有很强的基础理论,又有较强的工程实践性,理论与实践结合密切。该课程对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了解掌握电力专业的学科前沿动态以及对电力相关专业课程的进一步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电力系统分析》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核心课,总学时64学时,理论64学时,实践0学时,分为《电力系统稳态分析》与《电力系统暂态分析》两部分。该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需要学生掌握电力系统建模、分析、设计方法,不仅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培养学生电力设计的责任感与严谨度。
        1、培养目标
      (1) 结合高等数学、电路、电机学等知识,掌握电力系统各元件的工作特性及数学模型,能对复杂电力系统进行建模。(知识目标)

      (2) 能运用电力系统的基本分析方法,掌握潮流计算、频率调整、电压调整、短路计算和稳定性分析的相关知识,并熟悉电力系统最优化调整方法。(知识目标)

      (3) 能结合工程问题,运用电力系统分析的基本理论及电力系统仿真工具,进行模拟建模及仿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经济性规划和制定一系列保护措施。(能力目标)

       (4)能够理解特高压、智能电网、可再生能源背景下电力系统应用领域所面临的复杂工程问题及对社会、环境的影响,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严谨工程态度的电力人。(素质目标)

      2、预期学习成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电力系统的建模方法、潮流计算、故障计算以及稳定性分析等知识;能够识别复杂工程问题中的电力元素,并能将理论知识用于实际工程项目中,结合电力系统仿真软件,制定电力系统规划、优化等方案,培养具有电力工程设计能力的综合型人才。

    3、特色与亮点

   (1)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本,以兴趣为引导,将培养学生兴趣和素质能力作为教学的核心理念,并体现在平凡的教学中。

   (2)教学内容:重点突出,承前启后,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通过设置开放性题目,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合理设计课程思政,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滋养”学生。
   (3)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开放的网络信息资源和平台,进行师生交流、生生交流,跨校交流,从而产生“思想碰撞”,达到巩固知识和培养能力的目的。

授课目标

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应能完成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的提高。

知识方面:能掌握电力系统的基础知识,掌握电力系统建模、分析方法,能进行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短路计算和调频、调压分析。

能力方面:能将理论知识用于实际工程项目中,能识别复杂工程问题中的电力元素,结合工程实际,制定电力系统优化方案,同时,具有自学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素质方面:了解我国电力系统的发展趋势和先进成果,培养严谨务实的品质,具有爱国情怀,愿意为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成绩 要求

考试分为平时成绩(40%)和期末成绩(60%)两部分。

(1)平时成绩包含考勤(5%)、作业(20%)、课堂互动(10%)、单元测验(20%)和线上自学(45%)五个环节。作业考核分为是否交作业和作业质量两部分,作业抄袭,得0分,多次作业取平均值。单元测试考核是多次测验取平均值。线上自学主要指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两部分。课堂互动主要考核随堂测试和讨论话题的参与情况

(2)期末成绩采用闭卷考试进行。

课程大纲
预备知识

1、电路:电路的基本分析原理(节点电压法、回路电流法等)、交流电的基本知识(复功率、功率因数、有功功率、无功功率)


2、电机学:同步发电机的基本原理和数学模型;变压器的基本原理和数学模型;异步电动机的基本原理和数学模型;标幺值


3、线性代数:方程组的向量形式;方程组的求解方法(高斯赛德尔迭代法、牛顿-拉夫逊迭代法)


4、高等数学:泰勒级数;导数的概念;数学建模方法

参考资料

教材:

[1]《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第四版),陈珩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2017年

[2]《电力系统暂态分析》(第四版),中国电力出版社,2018

参考书:

[1] 《电力系统分析》(第3版),何仰赞 温增银主编,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2] 《电力系统分析》,曹娜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02

[3] 《电力系统分析》,陈怡 蒋平等主编,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07

[4] 《电力系统分析》,张炜主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03

[5] 《MATLAB/Simulink电力系统建模与仿真》,于群,曹娜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05



常见问题

1、

Q :  测试题可以手机端提交吗?

A :  客观题可以手机端提交;主观题需要电脑端提交。

2、

Q :  如何更好的学习本课程?

A :  本课程知识点比较多,与前序课程(电路、电机学、工程数学)等联系较为紧密,同学们一定要学会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平时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课前预习,课后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