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认证学习
为你提供认证成绩和证书,以及AI高效学习服务
查看详情
大学

国家精品

认证学习

智慧课程

理学工学农学

计算机

经济管理

外语

音乐与艺术

心理学

文史哲法

医学与保健

教育教学

大学生竞赛

软件实训

AI

升学/择业

考研

期末突击

大学生涯规划

专升本

四六级

保研及论文

求职就业

专四专八

大学应试英语

期末资料

终身学习

名师专栏

兴趣技能

hi,小mooc
27考研数学求极限
SPOC学校专有课程
创新思维与科学研究方法
第13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5年03月10日 ~ 2025年05月25日
学时安排: 3-5小时每周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4 人参加
老师已关闭该学期,无法查看
spContent=《创新思维与科学研究方法》是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核心课程、创新创业教育基础课程和科学方法训练基础课程。通过课程学习,掌握科学思维、科学研究、论文写作、专利写作、项目论证的基本方法,有助于增强创新意识,训练创新思维,培养学术兴趣,激发学术灵感,提升创作潜能。
《创新思维与科学研究方法》是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核心课程、创新创业教育基础课程和科学方法训练基础课程。通过课程学习,掌握科学思维、科学研究、论文写作、专利写作、项目论证的基本方法,有助于增强创新意识,训练创新思维,培养学术兴趣,激发学术灵感,提升创作潜能。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创新是现代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基本动力。人类发展及科学技术进步中的每一次重大跨越和重要发现都与思维创新、方法创新、工具创新相关。离开了创新,人类社会不可能向前迈进,科学技术也不可能有实质性进步。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是否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成为判断一个人、一个组织以及一个国家是否具有竞争力的核心标准。

相关理论和实践证明,创新不是科学家和发明家的专利,每个人都具有创新的资质与潜能,而且这种能力可以通过一定的学习和训练得到激发和提升。因此,有效开发大学生的创新潜力,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时代赋予高等教育工作者的重要历史使命。

因此,我们把《创新思维与科学研究方法》定义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核心课程、创新创业教育基础课程和科学方法训练基础课程,其主要目的就是要通过课程学习,增强创新意识,训练创新思维,培养学术兴趣,激发学术灵感,帮助大家掌握科学思维、科学研究、论文写作、专利写作、项目论证的基本方法,提升创作潜能。

本课程的学习对象与内容主要有五大专题模块:一是创新思维方法,二是科学研究方法,三是科研论文写作方法,四是科研项目论证方法,五是学术规范与学术伦理。

 


授课目标

1.增强创新意识

2.训练创新思维

3.培养学术兴趣

4.激发学术灵感

5.掌握科学方法

6.提升创作潜能

成绩 要求

总成绩中:

单元测试题占60%,

课程讨论占20%。(此处的讨论题是发布在章节内容里面的讨论,参加所有讨论,且回复至少10个)

视频完成度20%。 (考核看视频时长及个数,需完完整整看完,快进、拖拽都不能得到这部分的满分)

本课程无线上期末考试


注意:如果课程内发布的主观题作业及考试,学生不仅仅要提交答案,还要按时参加互评,互评个数至少5个,否则系统自动启动扣分机制,不互评扣20%,不够个数扣10%。

请务必关注题目的截止提交时间和互评开放时间,错过无法弥补。

课程大纲
课程导学
课时目标:了解课程的性质与目的、掌握知识框架与内容、明确学习方法与要求等。
1.1课程性质与目的
1.2知识框架与内容
1.3学习方法与要求
1.4团队成员与分工
创新思维方法
课时目标:培养创新思维、奠定学习基础
2.1创新思维的基本认知
2.2创新思维的典型方法
2.3创新思维的阻碍因素
2.4创新思维的具体应用
2.5单元测试
科学研究方法
课时目标: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知识、认清科学研究的本质特征
3.1科学研究的基本类型
3.2科学研究的基本要素
3.3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
3.4科学研究的基本方式
3.5单元测试
科研论文写作方法
课时目标:了解写作过程、学习写作技巧
4.1科研论文基本认知
4.2期刊论文写作方法
4.3学位论文写作方法
4.4论文投稿发表方法
4.5单元测试
科研项目论证方法
课时目标:深化项目申报工作认识、掌握项目论证方法技巧
5.1如何确定项目选题
5.2如何认识背景意义
5.3如何梳理研究述评
5.4如何陈述研究目标
5.5如何展开研究内容
5.6如何阐述研究思路
5.7如何选择研究方法
5.8如何归纳重点难点
5.9如何表述主要观点
5.10如何提炼预期创新
5.11如何陈述前期基础
5.12如何选择参考文献
5.13如何表述预期成果
5.14如何规范材料形式
5.15如何进行修改完善
5.16单元测试
学术规范与学术伦理
课时目标:加强学术自律、树立学术风尚
6.1 学界对学术规范与学术伦理的基本认识
6.2 国家对学术规范与学术伦理的基本要求
6.3 学术失范与学术不端行为的典型案例
6.4 学术失范与学术不端行为的主要表现
6.5 学术失范与学术不端行为的防范措施
6.6单元测试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1.掌握基本的逻辑思维方法。

2.具备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具备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立场、观点与方法。

参考资料


参考专著:

1.段轩如:创新思维实训(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

2.宫承波:创新思维训练(第二版),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6

3.李怀祖:管理研究方法论(第三版),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

4.风笑天:社会研究方法(第六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

政策法规:

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

3.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的通知

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

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

6.国家科技计划实施中科研不端行为处理办法(试行)

7.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

8.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

9.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

10.关于进一步完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

11.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

12.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

13.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

14.关于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

15.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

16.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

17.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

18.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

19.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课题管理办法

20.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2015年修订)

21.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

2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23.著作权法

机构平台:

1.教育部创新创业教育https://www.moe.gov.cn/s78/A08/gjs_left/s3854/

2.中国科学技术协会https://www.cast.org.cn/

3.中国专利信息网https://www.patent.com.cn/

4.国家知识产权局https://www.sipo.gov.cn/

5.中国专利信息中心https://www.cnpat.com.cn/


显示全部
广西大学
1 位授课老师
倪轶兰

倪轶兰

讲师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