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云 建设你的专属在线教育平台
中国大学MOOC
SPOC学校专有课程
鲁迅十五讲(曾志松)
分享
spContent=《鲁迅十五讲》完整、深层,而又深入浅出地介绍鲁迅其人其文的“思想—精神”历程,努力呈现鲁迅作为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精神”丰碑的完整内涵及其生成之旅。在充分吸纳学界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立足哲学的视野,实现一代人对鲁迅的新型理解。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鲁迅是现代中国“思想—文化—精神”史上的丰碑,在他的身心中存在一个现代人通往“自觉—自由—独立—幸福”路上的珍贵元素。鲁迅的精神世界是值得一个学习者认真进入、理解的。

这门课的核心主题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上半期,鲁迅是如何深刻、顽韧,不乏坚苦地成为一个爱人,并且爱己,因而勇担社会责任、人间道义的现代信仰者的。正是在这一基础上,鲁迅实实在在地是20世纪中国的一位伟大文学家、思想家。

这门课程能够让学习者在建构独立自我,应对人生波折,实现自我价值,建立平等、互爱的“人我”关联,以及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等方面,提供深沉、有力的“思想—文化—精神”资源。

这门课程的特色是,既注重吸纳学界已有的鲁迅阐释成果,又立足讲授者自身的哲学研究视野实现一代人对鲁迅的新型理解。亮点在,课程富于哲学内涵,不乏深刻之处,但讲授者能够自觉地追求深入浅出的境界。


授课目标

本课程引领学习者系统、完整、深入地进入鲁迅的“思想—精神”世界。认知鲁迅一生的思想构成及其流变,领会鲁迅的精神特质及其生成之旅。进而,能够对鲁迅的主要作品形成有深度的、完整的理解路径,对鲁迅文学的结构性意义体系有所领略。引领学习者经由鲁迅的“思想—精神”之旅抵达对自我人生的反思性认知,提升建构独立自我、应对人生曲折的能力,同时优化学习者对文学的“领悟—理解”能力。

成绩 要求

1.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含视频观看等)50%,课程结业论文50%。

2.平时成绩由考勤、读书笔记构成。读书笔记共三次前两次为鲁迅作品札记、后一次为鲁迅研究论文札记。

3.期末考试为课程结业论文

4.本课程60分以上合格。


课程大纲
预备知识

无需预备知识。

参考资料

一般情况下,本课程参考资料出版时间截止为1999年及其之前,译著另论。

 

1. 李长之:《鲁迅批判》(19361月初版),北京出版社,2003年;

2. 竹内好著,李心峰译:《鲁迅》,浙江文艺出版社,1986年(日文原著1944年初版);

3. 王士菁编著:《鲁迅早期五篇论文注释》,天津人民出版社,1978年;

4. 王得后:《致力于改造中国人及其社会的伟大思想家》,载《鲁迅研究》(1981年)第5期,文收王得后主编《探索鲁迅之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5. 王富仁:《中国反封建思想革命的一面镜子——〈呐喊〉〈彷徨〉综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及各种再版;

6. 钱理群:《心灵的探寻》,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年,及各种再版;

7. 孙玉石:《野草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及各种再版;

8.  晖:《反抗绝望——鲁迅的精神结构与〈呐喊〉〈彷徨〉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及各种再版;

9. 王晓明:《无法直面的人生鲁迅传》,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年,及修订版;

10. 李欧梵著,尹慧珉译:《铁屋中的呐喊》,岳麓书社,1999年,及各种再版;

11. 伊藤虎丸著,李冬木译:《鲁迅与日本人——亚洲的近代与的思想》,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或者《鲁迅与终末论——近代现实主义的成立》,三联书店,2008年;

12. 木山英雄著,赵京华译:《〈野草〉主体构建的逻辑及其方法——鲁迅的诗与哲学的时代》,可见《文学复古与文学革命——木山英雄中国现代文学思想论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年;

13. 丸山昇(误为升笔者)著,王俊文译:《鲁迅·革命·历史——丸山昇(误为升笔者)现代 中国文学论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14. 王富仁:《中国文化的守夜人——鲁迅》,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

15.  正:《鲁迅回忆录正误》,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

16. 山田敬三著,秦刚译:《鲁迅——无意识的存在主义》,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

17. 高远东:《现代如何拿来”—— 鲁迅的思想与文学论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

18. 郜元宝:《鲁迅六讲》,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及各种再版。

常见问题

问:老师为什么尤其推崇鲁迅呢?

答:因为鲁迅的“思想—精神”存在一种结构性的深度,这一深度十分完整,为中国现代史上的诸多文化人物,或者知识分子所不具备。简言之,鲁迅的世界里存在一种“人性—社会—哲学”的完整建构,其他文化人物往往只具备其中的一层,最多两层,比如胡适,比如陈独秀,等等。这里的哲学,还是尤具现代意义上的生命哲学,或者说存在哲学,就这一哲学涉及的精神问题而言,中国现代人物里恐怕只有少数人,如王国维,庶几进入过。但囿于历史局限,王国维的现代社会识见是比较有限的,而鲁迅对人类现代社会文明的基本大势是有自己相当深刻的洞见的。


问:鲁迅早期的文言论文,很难在一般书市上见到啊,有什么路径可以集中性地找到它们呢?

答:目前,一般书市上的确比较多见的是鲁迅的《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故事新编》的单行本,杂文集的单行本,鲁迅的作品选集等等,都能够看到。留日鲁迅的五篇文言论文,不是收在一个集子里的,你即使遇到了一册《坟》,那里面也只有四篇,另一篇《破恶声论》则在较为难见的《集外集拾遗补编》里面,这个集子在《鲁迅全集》(1981年版,以及2005年版)的第8卷里。所以,我们这门课程估计要编相应的《鲁迅十二讲作品选》了。多年前,王士菁先生编了一本《鲁迅早期五篇论文注释》,这书现在只有在图书馆才可能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