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英语写作》是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本课程严格遵循国家教育部《英语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简称“国标”)的指导思想,充分考虑到不同层次、不同定位的英语类专业学生的写作能力需求,着力以英语写作为手段,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跨文化能力和思辨能力,充分体现“国标”中以“全人教育”统领英语类专业改革的新思路。
本课程宏观上秉持社会文化学派的基本观点,设计理念上参考“整体语言教学”的原则,实践操作层面上综合借鉴国外写作界盛行的任务教学法、过程教学法和批判教学法的有益经验,创造性地运用了第二语言习得专家王初明教授提出的“以写促学”、“互动协同”、“学伴用随”、“读后续写”等英语教学理念,力求在交际任务的驱动下,以写作能力引领思维能力发展。具体来讲,共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创新。
观念创新。将输入与输出紧密结合,克服了传统写作教学重输出、轻输入的局限。通过精选的由英语国家人士撰写的范文启迪学生的创作灵感,引导学生从总体意向的构思与展开入手,放手尝试各种谋篇布局的技巧,运用所学英语知识自如交流思想,而不是只重视写应试作文。
结构创新。围绕各种交际需要设计写作任务,在教学顺序和内容覆盖上独辟蹊径:首先培养描写能力,为叙事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基础;接着以不同修辞模式的培养为明线,全面培养立论、驳论的各类技巧;继而引导学生通过社会调研、图书馆调研,初步获得报刊特写和资讯述评等实用写作能力。
方法创新。始终贯彻“意义先行,再关注形式”的指导思想,首先通过生动活泼的热身练习引导学生进入一个话题,调动创作欲望,再精析由英语国家作者撰写的范文,启迪创作思路,然后通过一系列练习,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修辞技巧层面和词汇、结构层面,集中解决“怎么写更好”的问题。学生的作文初稿先在同伴之间互评,要求学生参考同伴的意见和建议改出第二稿交给老师,老师要对学生作文和同伴互评分别打分。
任务创新。遵循从模仿到创新的思路设计任务,最大限度催生学生的创造力。具体特色如:除话题写作任务之外,还安排了读后续写任务,以高效实现输入—输出协同;还设计了大量包含丰富语境的习题用于提高词汇、结构运用能力,内容构思能力、形象思维与逻辑思辨能力等。鉴于信息时代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写作工具不限于笔和纸,还包括各种多媒体手段,本课程鼓励学生使用幻灯片和视频等辅助手段,并将自己最为满意的一两篇作文制作成多媒体展示作品,由此培养学生适应时代潮流的多模态写作能力。
本课程包括(1)和(2)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侧重描写文体和记叙文体的训练。从人物、地点、事物、感官、食品、季节、风景、情感等八方面培养学生运用英语刻画各种环境、处境、心境和意境的能力,让学生乐于用英语表现对生活、对世界的感受;接下来从情节、人物、叙事视角、情境设定等角度培养创新性叙事能力,为下一阶段论说文体能力的培养做好语言和修辞上的准备。
第二阶段首先从谋篇布局、论证方式、观点呈递等方面训练议论文的写作技巧。以“读后续写”的独特教学思路,引导学生从创意思维走向论辩思维。随后,不断加强论说文体的训练;从定义、流程、例证、因果、分类、对比等修辞模式切入,培养学生用英语陈述观点、论证观点、辨析观点的能力,让学生能在跨文化交流的语境下,运用不同的修辞模式阐明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平时成绩70%;期末考试30%成绩要求;平时成绩70%;期末考试30%;满分100;60分及格。
Unit 1 : Describing a person
Unit 2 : Describing a place
Unit 3 : Describing things
Unit 4 : Describing the senses
Unit 5 : Describing food
Unit 6 : Describing the seasons and the weather
Unit 7 : Describing landscapes and scenery
Unit 8 : Describing feelings and emotions
Unit 9 : Attempting a creative way to narrate
Unit 10: Keeping consistency in the plot
Unit 11: Portraying flat and round characters
Unit 12: How setting reveals the story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