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是高等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一门重要的学科基础必修课。作为行为学科领域的一门重要,本课程为未来工商企业组织的管理者提供了正确履行组织及人员管理的重要知识基础、能力训练和思政视野。同时,组织行为学有其鲜明的以组织利益为出发点的心理与行为取向和判断标准,亦可为中国当下的人文管理与社会治理实践提供行为科学层面的佐证与借鉴。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工商管理类学生可以秉持正确的价值取向,系统建立分析组织情境中员工行为的框架,能够从个体、群体和组织三个层次上理解并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理论,并能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相关技术去解决未来管理实践中遇到的员工管理方面的问题。
作为行为学科领域的一门重要课程,组织行为学为未来工商企业组织的管理者提供了正确履行组织及人员管理的重要知识基础、能力训练和思政视野。同时,组织行为学有其鲜明的以组织利益为出发点的心理与行为取向和判断标准,亦可为中国当下的人文管理与社会治理实践提供行为科学层面的佐证与借鉴。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工商管理类学生可以秉持正确的价值取向,系统建立分析组织情境中员工行为的框架,能够从个体、群体和组织三个层次上理解并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理论,并能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相关技术去解决未来管理实践中遇到的员工管理方面的问题。总之,本课程将切实落实福州大学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人才毕业要求的预设特定知识、能力与品德修养,具体目标包括:
(1)知识目标
A. 掌握有关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个体行为、激励、群体行为、团队建设、领导行为、组织结构设计与变革等相关等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观点;
B.在掌握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具备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引导和控制的相关知识,这些知识有助于有效地实现预期的组织目标;
C.理解组织文化、跨文化管理、组织结构设计与变革等相关知识点,从目前组织行为学的争论中获得启发,学会权变的思想,权变地看待问题,解决问题。
(2)能力目标
A.领会、理解所学知识,将所学理论、方法转化为自己的语言的能力;
B.在组织管理实践中,在具体的组织情境中应用组织行为学基本理论知识开发、设计相应管理工具的能力;
C.针对组织管理实践中的实际情况,分析组织要素(领导、结构、文化、环境等),分析相关关系(如:组织结构与组织行为合理性,组织领导方式与组织行为合理性的关系)的能力;
D.在对个案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为组织个案的问题解决进行设计、规划等综合的能力。
(3)思政与情感态度目标
A.增强个体积极的角色意识,形成有关组织系统的价值观念,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新发展观、劳动者尊严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观,养成对组织、社会和国家发展的积极态度;
B.把对组织的积极态度落实到行动,适当根据组织目标调试自己的行为,完成好个体的角色,并积极为组织的工作设计、文化营造、变革发展献计献策。
本课程采用多元化学习评价考核方式,包括: 在线自主学习(占10% ,综合考察在线学习满勤率、学习时长),在线单元测验(占15% ),线上线下参与表现(占20% ,综合考察线上线下发言数量、质量,课堂自测,小组中表现),课后作业(占15% ,综合考察实操训练题、线上测试),在线期末考试(占 35% ),线下出勤(占5% )。
学习本门课程不需要高深的专业知识,欢迎对组织中“人”的管理感兴趣的学习者跟我们一起探讨组织中或管理情境中人行为背后的心理规律。
1.马工程《组织行为学》编写组,组织行为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2.李伟,王淑红,刘文兴.《组织行为学》(第二版).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7年.
3. 斯蒂芬 P. 罗宾斯,组织行为学(第16版),[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4.张德,组织行为学(第四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5.李剑锋,组织行为管理[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6.陈国海,方华,刘春燕,组织行为学[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