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认证学习
为你提供认证成绩和证书,以及AI高效学习服务
查看详情
大学

国家精品

认证学习

智慧课程

理学工学农学

计算机

经济管理

外语

音乐与艺术

心理学

文史哲法

医学与保健

教育教学

大学生竞赛

软件实训

人工智能

升学/择业

考研

期末突击

大学生涯规划

专升本

四六级

保研及论文

求职就业

专四专八

大学应试英语

期末资料

终身学习

名师专栏

兴趣技能

hi,小mooc
揭秘大学信息差
SPOC学校专有课程
公共安全管理
第2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2年08月30日 ~ 2023年02月01日
学时安排: 3学时每周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321 人参加
老师已关闭该学期,无法查看
spContent=《公共安全管理》课程在我校是本科治安学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其针对的主要为本科治安学专业3年级学生,在第五学期开设。课程包括了多项公安基本业务和管理方法,除了狭义治安概念下的危险物品管理内容外,还包括了广义大治安概念下交通管理、网络舆情引导等相关内容,课程内容较多,是理论和实践并重的专业课程。 需要说明的是,公安院校开设的该课程与其他院校开设的同名课程内容差异较大。其他院校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等专业下的公共安全管理课程的主要内容为危机管理、突发事件管理等核心内容,而公安院校开设的该课程为治安业务下部分与公共安全相关的业务内容。
《公共安全管理》课程在我校是本科治安学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其针对的主要为本科治安学专业3年级学生,在第五学期开设。课程包括了多项公安基本业务和管理方法,除了狭义治安概念下的危险物品管理内容外,还包括了广义大治安概念下交通管理、网络舆情引导等相关内容,课程内容较多,是理论和实践并重的专业课程。 需要说明的是,公安院校开设的该课程与其他院校开设的同名课程内容差异较大。其他院校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等专业下的公共安全管理课程的主要内容为危机管理、突发事件管理等核心内容,而公安院校开设的该课程为治安业务下部分与公共安全相关的业务内容。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公共安全问题是事关国家安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危的重大问题。近年来,各种公共安全问题急剧增加,公共安全管理任务日益繁重,公安机关作为社会治安的主管部门,也日趋认识到公共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公共安全管理》课程是公安院校治安专业的必修课程,是达到治安学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该课程包括了多项公安基本业务和管理方法,除了狭义治安概念下的危险物品管理内容外,还包括了广义大治安概念下交通管理、网络舆情引导等相关内容。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在了解公共安全管理范围的基础上,发现公共安全管理中的问题,对非传统安全威胁性因素有清醒认识,把握其规律和发展动态,提出针对性管理对策,具体表现为掌握危险物品管理、道路交通管理、网络涉警舆情管理的基本方法。

      该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具有理论和实践并重的特色。


成绩 要求

(一)考核方式:考试。本课程实行教考分离,期末另行出卷或从试卷库抽取试题组卷进行闭卷考试。

(二)考核成绩:理论考核采取闭卷考试形式,占总成绩的50%;日常表现和实践教学考核采取现场测评、实训报告等形式进行,占总成绩的50%。

(三)成绩核定:课程总成绩=平时成绩×50%+考试成绩×50%。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课程大纲
公共安全管理概述
课时目标:掌握公共安全和公共安全管理的概念;了解公共安全问题相关研究;了解公共安全管理的任务和范围;了解公共安全管理的法律依据和基本原则。
1.1公共安全管理的概念和特征:公共安全问题前沿研究;公共安全管理的概念;公共安全管理的特征;公共安全管理的组织机构。
1.2 公共安全管理的任务和范围:公共安全管理的任务;公共安全管理的范围。
1.3 公共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公共安全管理的法律依据;公共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
安全科学理论
课时目标:通过本章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安全科学理论产生的背景及其科学体系,掌握事故致因理论、事故预防和控制理论、安全管理原理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并能以安全理论为指导进行公共安全管理活动。
2.1 安全科学理论概述:危险和安全、事故和事故隐患的含义;安全科学理论的知识体系;安全科学理论的新发展。
2.2 事故致因理论:事故频发倾向论的主要内容;事故遭遇倾向论的主要内容;多米诺骨牌理论的主要内容;轨迹交叉论的主要内容;能量意外释放论的主要内容。事故致因理论在公共安全管理中的运用。
2.3 事故预防与控制理论:本质安全理论的主要内容;先兆辨识理论的主要内容;多重防护理论的主要内容;系统安全理论的主要内容;重点控制理论的主要内容;事故预防与控制理论在公共安全管理中的运用。
2.4 安全管理原理:系统原理;人本原理;强制原理;预防原理;安全管理原理在公共安全管理中的运用。
枪支弹药的公共安全管理
课时目标:通过本章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枪支弹药的概念和范围,掌握枪支的认定标准;掌握枪支弹药管理的具体方法、措施及程序,对涉及枪支弹药的有关问题能解决或知道如何解决。
3.1 枪支弹药管理概述:枪支弹药的概念;枪支的认定标准;枪支弹药的主管部门;枪支弹药的范围;枪支弹药管理的意义。
3.2 枪支弹药的管理制度:枪支弹药的配备和配置;电子枪证管理;猎民和牧民民用枪支管理;枪支弹药的制造和配售;枪支弹药的运输管理;枪支弹药的日常管理;违反枪支使用管理规定的法律责任。
管制器具的公共安全管理
课时目标:通过本章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管制器具的概念和分类,掌握刀具的分类和管理的法律依据,掌握弩的概念和治安管理措施。培养学生掌握管制器具尤其管制刀具的治安管理措施,知晓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背景下对管制刀具管理的具体要求,能在盘查到管制刀具后有效处理。
4.1 管制器具管理概述:管制器具的概念;管制器具的分类;管制器具管理的意义。
4.2 管制器具的管理制度:管制刀具的概念和分类;管制刀具管理的法律依据;管制刀具管理的要求;弩的概念和管理的法律依据;弩的治安管理;林区牧民捕猎中弩的管理。
(民用)爆炸物品的公共安全管理
课时目标:通过本章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爆炸的一些基本原理和常见的爆炸装置;掌握(民用)爆炸物品的范围和公安机关对(民用)爆炸物品的管理制度;掌握爆破作业单位安全检查的要点。培养学生掌握(民用)爆炸物品管理各环节的管理制度,具备对爆破作业单位安全检查的职业能力。
5.1(民用)爆炸物品概述:爆炸现象及其分类;炸药的基本性能参数;常见炸药和火工品;常见爆炸装置。
5.2 (民用)爆炸物品的管理制度:(民用)爆炸物品的范围;(民用)爆炸物品管理的法律依据;(民用)爆炸物品的生产管理、(民用)爆炸物品的储存管理、(民用)爆炸物品的购销管理、(民用)爆炸物品的运输管理、(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的网络申报。
5.3 爆破作业单位安全检查:爆破作业单位的概念和分类;爆破作业单位安全管理的法律依据;爆破作业单位安全检查;公安民警进行爆破作业单位安全检查的注意事项。
5.4 烟花爆竹的公共安全管理:烟花爆竹的概念;公安机关对烟花爆竹的管理职责;焰火燃放安全管理。
剧毒物品的公共安全管理
课时目标:通过本章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剧毒物品的基本原理,掌握剧毒物品的毒性量度;掌握公安机关剧毒物品管理的具体环节和措施。培养学生了解剧毒物品管理的法律依据,遇到剧毒物品相关安全事件懂得处理的方式,掌握公安机关剧毒物品管理职责。
6.1 剧毒物品概述:有毒品和中毒的概念;毒品侵害人体的途径;有毒品的毒性量度;剧毒化学品的概念;常见剧毒化学品。
6.2 剧毒物品的管理制度:剧毒物品管理的意义;剧毒物品安全管理的法律依据;剧毒物品安全管理的机构;公安机关剧毒物品管理措施;剧毒物品管理中材料的网络申报。
放射性物品的公共安全管理
课时目标:通过本章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放射性物品的基本原理,掌握放射性射线的危害和防护;掌握公安机关在放射性物品管理中的主要职责。培养学生了解放射性物品管理的法律依据,掌握放射性物品安全管理的主管部门和公安机关的管理措施。
7.1 放射性物品概述:放射性物品的概念;放射性物品管理范围;放射性物品的应用;放射性射线的类型、危害和防护。
7.2 放射性物品的管理制度:放射性物品安全管理的意义;公安机关在放射性物品管理中的职责;放射性物品管理中的网络申报;放射性废物的危害和处理办法。
道路交通安全管理
课时目标:通过本章的设置,让学生学习掌握公安道路交通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掌握道路交通事故现场保护和交通事故的认定过程。培养学生交通指挥的能力和处理一般交通事故、进行事故认定的能力。
8.1 道路交通管理基础理论:道路交通、道路交通管理的概念;道路交通管理的任务;我国道路交通管理现状。
8.2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道路交通事故的概念、分类;交通事故现场的保护;交通事故的处理程序;交通事故责任的认定。
网络涉警舆情管理
课时目标:了解网络安全管理的基本理论,熟悉网络警务的含义和内容;了解网络涉警舆情现状,掌握公安机关应对网络涉警舆情危机的对策。培养学生网络安全保密意识,正确对待网络社会的舆情传播,了解其传播规律,能有效应对网络涉警舆情危机事件。
9.1 网络安全与网络警务:网络和网络安全的含义;网络安全现状;网络警务的含义、特征和内容。
9.2 网络涉警舆情危机处置:舆情和舆论的概念;网络舆情和网络舆论的概念;网络舆情的表现形式;网络涉警舆情的含义和特点;网络涉警舆情现状与特征;网络涉警舆情危机的处置对策。
展开全部
南京警察学院
2 位授课老师
于远亮

于远亮

副教授

刘柯珍

刘柯珍

讲师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