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C学校专有课程
古典教育系列课程(三)基于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
分享
spContent=教育:教育归根结底是引导人的心智,并不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教育的核心不是人,是人的心智。人和人的差别在于人的心智,阅读古典教育是最好的心智引导,也是接受了高等教育的标志。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教育与幸福

——基于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

 

引言:“坏人”的灵魂

一、灵魂构成之间的不协调或者协调

伦理学指向人的幸福

(三)学会能够阅读《尼各马可伦理学》

(四)伦理学是人生修养课程

(五)基于德性的言说

(六)分类解决问题

(七)文本

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廖申白译注,商务印书馆。

 

第一讲  《尼各马可伦理学》与教育

一、教育与“人的问题

二、对自己心性命运与真理的体认

三、教育是跟随老师的体认

四、如何读《尼各马可伦理学》——另外一个不在场的对话者苏格拉底

五、《尼各马可伦理学》对苏格拉底“美德【德性】是不是可教”的一个回答

(一)柏拉图对话的生动与戏剧性

(二)亚里士多德文本的说理

 

第二讲  “善”或者“幸福”是生命本身的爱欲(欲求)

一、人生的最高使命是幸福(善)

二、幸福(善)的哲学显现是为自己的生存而生存

三、幸福(善)是人的生命活动指向的幸福(善)

四、亚里士多德幸福(善)是基于人性的复合性

五、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说——无逻各斯的部分和有逻各斯的部分

六、是人类的导师单一至善之存在

七、幸福在于灵魂的整全性

八、阅读《尼各马可伦理学之提炼

理想的或完美的人的品质

(二)卷一首先认定实践所指向的善是幸福
    (三)卷三四、五对几个具体德性的言说
    (四)六言说理智德性
    (五)卷七言说自制卷八卷九言说友爱

(六)卷十言说快乐
    

第三讲  德性(一)

一、德性比自由更重要

二、“德性”是人身上的最高潜能

三、arete德性,美德,德行,优秀,特长,卓越

四、arete通向“最高的善”(又叫“幸福”)

(一)arete的目的是为了“最高的善”(“幸福”)

(二)幸福是“一种合乎完满德性的(灵魂的)实现活动”

五、两种德性:理智德性,伦理德性

(一)理智德性依靠专门的教育涵养,伦理德性依靠风俗习惯涵养

  两种德性中的理性成分

理智德性在于自身与思维的精深,伦理德性在于性情与行为

  四)从“伦理德性”“实践智慧”

  六、“人的德性就是一种使人成为善良,并获得其优秀成果的品质。”

七、德性的中道显现

 

第四讲  德性之教育

道德德性的教育

(一)“不及”与“过度”就是德性教育的抓手

(二)从“不及”入手

(三)从“过度”入手

(四)对“循序渐进”的批判

二、道德德性与理智德性,有什么不同?如何在教育上修炼呢

道德德性(伦理德性)——熏习

理智德性——专门的教育

三、理智德性显现人的灵魂的精微

(一)人的德性与人的品质的高低

)努斯(Nous)(也翻译成“理智”,心灵)

)智慧(Sophia)

)科学(知识)(Episteme)

(五)明智(Phronesis)(实践智慧)

(六)技艺(Techene)

灵魂五道分途

、德性的最后议论——君子与小人两极

教育如何在“要德”还是“要才”之间跳舞

七、人的心性卑污:技术与粗鄙化

 

第五讲  人是城邦的动物

一、个人幸福由人的灵魂与正义社会共同保证

二、德性修炼是一种心性教育

三、人是政治动物

四、正义的社会

五、城邦

(一)“帮助城邦,人人有责。”——不是“帮助国家(共同体),人人有责。”

(二)城邦蕴含了至高的“至善”




教育与幸福

——基于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

 

课程简介:

过伦理的生活

当代教育有三个危险:一不知道人生最高追求是幸福,幸福是伦理学的最高目的。哲学与教育,对所有的人来说,一言以蔽之曰:“过伦理的生活”。即使在义务教育时代,即学校教育普及的时代,学校教育也不能保证每个人都能够过上充裕的物质生活,或者有意义的精神生活二,我们现实的教育,即使高等教育,却也滑向了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危险。三,我们把社会发展看作最高目的,不知道社会发展应该以人的发展为目的,人的发展,主要是人的德性的涵养。

亚里士多德的《尼各马可伦理学》是伦理学的开山之作,也是我国伦理学的显学。《尼各马可伦理学》是讨论人的德性的,德性是教育的核心,最高德性是沉思,沉思也就是幸福。本课程希望以《尼各马可伦理学》入手,使大家知道教育引导的幸福在哪里。

人的最高善是幸福,教育的最高追追求也是善。

灵魂之间的不协调

提起历史上的“奸臣”,中国近代的“汉奸”一类的“坏人”,我们会想到什么呢?他们真是灵魂丑恶,出卖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

可是,这些“奸臣”、“汉奸”一类的“坏人”,有的却非常聪明,或者说天资很高,文化修养很高。如蔡京是北宋的大书法家,秦桧是南宋的状元,是大书法家,严嵩的学问,也非常高。

民国汉奸如陈公博、周佛海、王克敏、王揖唐、梁鸿志、褚民谊、傅筱庵等等,都是很有才学的人,接受过良好的教育,社会地位也非常高,为什么他们看不到更加,看不到人民,只看到自己呢?

你可以看出来他们灵魂的每个部分都很卓越,既有卓越的科学理性,又有卓越的艺术理性。但是,他们的情感却是冷酷的,粗鄙的,那么,他们的整个人性就是邪恶的。作为一个人,他们的科学理性与他们的艺术理性之间谐调,但是,他们的理性与非理性(感情)不谐调。

两种德性:伦理德性理与智德性

人的德性决定人的品质的高低,决定人的幸福。“人的德性就是一种使人成为善良,并获得其优秀成果的品质。”人的德性又分两种:伦理德性与理智德性。伦理德性依靠风俗习惯涵养,在于性情与行为,如慷慨,大度,坚强,温和,羞耻,友爱,大方,勇敢,正义,不迟到,不早退,讲究卫生,诚实,忠心,老实,慈悲,……

;理智德性依靠专门的教育涵养,是人的思维的精微和精深,如学习科学知识等,艺术才能等。

所以,《亚里士多德的《尼各马可伦理学》,是研究幸福的学问,正是基于灵魂的各个构成部分的善好,以及形成灵魂整全善好的学问。“灵魂的各个构成部分的善好”就是所谓的“德性”。

如何对灵魂的构成成分进行修炼与涵养,就是一个精深的教育功夫。

 


课程概述

过伦理的生活

当代教育有三个危险:一不知道人生最高追求是幸福,幸福是伦理学的最高目的。哲学与教育,对所有的人来说,一言以蔽之曰:“过伦理的生活”。即使在义务教育时代,即学校教育普及的时代,学校教育也不能保证每个人都能够过上充裕的物质生活,或者有意义的精神生活二,我们现实的教育,即使高等教育,却也滑向了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危险。三,我们把社会发展看作最高目的,不知道社会发展应该以人的发展为目的,人的发展,主要是人的德性的涵养。

亚里士多德的《尼各马可伦理学》是伦理学的开山之作,也是我国伦理学的显学。《尼各马可伦理学》是讨论人的德性的,德性是教育的核心,最高德性是沉思,沉思也就是幸福。本课程希望以《尼各马可伦理学》入手,使大家知道教育引导的幸福在哪里。

人的最高善是幸福,教育的最高追追求也是善。

灵魂之间的不协调

提起历史上的“奸臣”,中国近代的“汉奸”一类的“坏人”,我们会想到什么呢?他们真是灵魂丑恶,出卖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

可是,这些“奸臣”、“汉奸”一类的“坏人”,有的却非常聪明,或者说天资很高,文化修养很高。如蔡京是北宋的大书法家,秦桧是南宋的状元,是大书法家,严嵩的学问,也非常高。

民国汉奸如陈公博、周佛海、王克敏、王揖唐、梁鸿志、褚民谊、傅筱庵等等,都是很有才学的人,接受过良好的教育,社会地位也非常高,为什么他们看不到更加,看不到人民,只看到自己呢?

你可以看出来他们灵魂的每个部分都很卓越,既有卓越的科学理性,又有卓越的艺术理性。但是,他们的情感却是冷酷的,粗鄙的,那么,他们的整个人性就是邪恶的。作为一个人,他们的科学理性与他们的艺术理性之间谐调,但是,他们的理性与非理性(感情)不谐调。

两种德性:伦理德性理与智德性

人的德性决定人的品质的高低,决定人的幸福。“人的德性就是一种使人成为善良,并获得其优秀成果的品质。”人的德性又分两种:伦理德性与理智德性。伦理德性依靠风俗习惯涵养,在于性情与行为,如慷慨,大度,坚强,温和,羞耻,友爱,大方,勇敢,正义,不迟到,不早退,讲究卫生,诚实,忠心,老实,慈悲,……

;理智德性依靠专门的教育涵养,是人的思维的精微和精深,如学习科学知识等,艺术才能等。

所以,《亚里士多德的《尼各马可伦理学》,是研究幸福的学问,正是基于灵魂的各个构成部分的善好,以及形成灵魂整全善好的学问。“灵魂的各个构成部分的善好”就是所谓的“德性”。

如何对灵魂的构成成分进行修炼与涵养,就是一个精深的教育功夫。

 


 



显示全部
授课目标

授课目标

1,能够阅读古典教育文本。

2,形成初步的关于教育的哲学思辨心智。

3,最高教育形式是人的幸福,幸福在于德性的完全实现。德性(ARATE)的意思很复杂,简单来说是“优秀的品质”或者“卓越”。德性分为理智德性和道德德性(伦理德性),理智德性是思维的优越,依靠专门的精深的教育;道德德性(伦理德性)是性情与行为的优越,通过习惯与风俗就可以养成,不一定需要专门的教育,这两种德性之间没有对应关系,这就能够解释“有智无情”与“有情无智”的人是怎么一回事。


成绩 要求

证书要求

线上计分标准

本课程采用百分制计分,平时单元测验40%,题型主要是选择、判断和填空;随堂布置的课堂讨论以及评论区讨论的表现占10%;课程结束考试50%。60 分及以上为合格,85 分及以上为优秀。 

注意:

* 视频:每单个视频的观看进度大于90%才算完成,否则该视频不计入已完成视频个数;全部视频完成进度在80%以上才有资格进入最后期末考试;

讨论:发布2分/条,回复2分/条,加精5分/条,置顶5分/条,最高100分,再按权10%折算实际得分;


课程大纲
预备知识

预备知识

可以没有专门的教育学与哲学的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形成初步的、带有哲学境界的教育心智。


参考资料

基本文本1:(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廖申白译注,商务印书馆。

基本文本2邓安庆 尼各马可伦理学[注释导读本]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