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习者能够较深入了解中国近代主要哲学家、主要思潮及重要观念,体会中国现代思想在“古今中西”之争背景之下“贞下起元”的处境,探寻中国现代精神传统在“新轴心时代”的意义。
(二)课程性质与定位:本课程属于全日制大学本科哲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以中国近代哲学的革命进程为主线,着重介绍中国近代的重要哲学家、重要哲学派别、重要哲学典籍和他们的哲学思想。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习者对中国近代哲学的发展历程有一个较系统、较完整的了解和把握,为进一步探讨、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和中国现代精神传统的继承与发展奠定基础。
(四)课程教学传统:本课程是一门具有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学科优势与学术传统的课程。在中国近代哲学研究领域,冯契先生的著作《中国近代哲学的革命进程》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可以说是研究中国近现代哲学史的重镇,出版了多种具有广泛影响的学术专著。长期以来担任本门课程教学工作的高瑞泉教授(上海市教学名师)在中国近代哲学研究领域居于领先水平。本门课程负责人在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学习、工作多年,承接了这一教学、科研传统,自2011-2012年第2学期始,开始与高瑞泉教授合上该课程,并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教学内容的“变”与“不变”,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在加强原典阅读、以课程论文写作带动研究性学习、邀请专家进课堂等方面积累了若干教学经验,形成了自身独特的体会与理解。本门课程的教学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2014届本科毕业生评教中入选专业排名前三。
(五)课程教学团队:本课程拥有实力强大的优秀教学团队,主讲教师有高瑞泉教授、刘梁剑教授,课程负责人是刘梁剑教授。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一)基本阅读文献
冯契:《中国近代哲学的革命进程》(《冯契文集》(增订版)第七卷),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
(二)延伸阅读文献
1、杨国荣主编:《中国哲学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三十一章至第四十五章。
2、高瑞泉主编:《中国近代社会思潮》,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3、高瑞泉:《中国现代精神传统:中国的现代性观念谱系》(增补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4、高瑞泉:《动力与秩序:中国哲学的现代追寻与转向(1895-1995)》,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
5、李泽厚:《中国近代思想史论》,北京:三联书店,2008年。
6、刘梁剑:《汉语言哲学发凡》,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