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程作为一门新闻传播学的核心基础课程,注重从宏观角度对传播学的基本概念进行讲解,包括人类传播行为的历史进程,传播学的起源和发展,传播学的基本问题和研究方法等内容,介绍人类传播的基本类型和特征,把大众传播这一20世纪以来对人类社会影响最为深刻的传播类型作为重点进行系统的介绍,触及传播学研究的核心思想和这一学科研究的经典成果。
本课程分别讲授传播的历史、功能、过程、符号、代码和途径;传播的媒介、渠道和影响;媒介的结构和知识产业;传播者、受传者和把关人;媒介的社会控制、显著影响和隐性影响、媒介在儿童和成人社会化中的作用;以及信息革命等内容。
鉴于学科的特点,本课程在相关内容介绍时注重结合当下热点传媒事件,在介绍理论的同时,辅以大量案例分析,使得学生有直观详实认知。同时,课程紧密联系中国实际,注重传播学发展及理论与中国当下传媒发展与环境的联系与对照。通过引导学生对我国社会改革发展、阶层流动等社会面貌进行观察,理解中国当下的传播特点。通过课程,使得学生能够熟练运用传播学研究方法来看待与理解对当前社会媒体公共事件与新闻报道。
课堂作业占40%、期末考试占60%,按百分制计分,60分至84分为合格、85分至100分为优秀。
阅读书目:
《社会学的想象力》新版跋,第一、二章,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
《制造共识:大众传媒的政治经济学》第一张,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成名的想象——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新闻从业者的专业主义话语建构》,《新闻学研究》2002年71
《传媒的四种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
《1984》,北京文艺出版社,2010年
《意识形态》,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
《普通语言学教程》,商务印书馆,1980年
《流行体系》导读、前言、第一章,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二版
《区分:判断力的社会批判》,商务印书馆,2015年
《麦克卢汉精粹》第二部分,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大众传播的效果》,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