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程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必修的专业主干课程之一。该课程将数字图像处理和现代医学影像相结合,紧跟生物医学成像和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不断充实,以体现经典性与现代性、基础性与前沿性的统一。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关于医学影像处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为培养学习者进行医学影像类图像处理打下坚实的基础,以更好地利用医学图像处理知识解决工程实践、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医学影像学部分和影像处理部分,其中医学影像学包含经典的影像技术如X线、CT、MRI和核医学成像多种医学影像手段下人体各器官的影像特点,影像处理部分包括医学图像基础、医学图像增强、图像分割、医学图像配准和医学图像可视化技术。
本课程的实验和实践教学部分的内容包括对理论教学内容的验证,以及基于基本方法和算法的设计、综合,以及针对具体医学图像处理问题的创新性研究,侧重编程能力的锻炼,并安排了医院实地教学,使学生切实地了解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大连理工大学医学图像处理课程的教学团队经过八年的努力建设,精心打造了这门慕课课程,目的是帮助需要学习医学图像处理的朋友能够由浅入深、轻松愉快的进入学习状态,能够慢慢的了解医学图像处理的来龙去脉,并逐步掌握利用MATLAB进行图像算法设计的方法,进而能够通过编写程序解决学习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相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习者能够初步了解医学图像处理的基本知识,并将具备较好的图像处理算法思维能力和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编程能力,从而为进一步学习医学图像相关方面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关于医学影像处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为培养学习者进行医学影像类图像处理打下坚实的基础,以更好地利用医学图像处理知识解决工程实践、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考试通过,同时提供认证证书。 注意:平台不再提供免费电子证书
第1章 医学影像学绪论
1.1-X线成像原理-郭冬梅
1.2-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CT)原理-郭冬梅
1.3-磁共振成像(MRI)原理-郭冬梅
第1章课后作业:X线成像原理
第1章课后作业:X线影像
第1章课后作业:CT成像原理
第1章课后作业:CT影像临床应用
第1章课后作业:MRI成像原理
第1章课后作业:MRI影像
第2章 医学影像诊断学
2.1-骨骼系统影像检查方法-郭冬梅
2.5-良恶性骨肿瘤鉴别及良性骨肿瘤诊断-郭冬梅
2.6-恶性骨肿瘤诊断-郭冬梅
第1章和第2章单元测验
第3章 基本医学数字图像处理部分
3.1-数字图像的基本概念-邱
3.2-数字图像的类型与存储格式-邱
3.3-数字图像的直方图-邱天爽
3.4-数字图像的色彩空间-邱天爽
3.5-数字图像的基本运算-邱天爽
3.6-数字图像的插值-邱天爽
第3章课后作业:图像基本概念
第3章课后作业:直方图
第3章课后作业:彩色
第4章 医学图像增强
4.1-图像增强概述-邱
4.2-图像增强之线性灰度变换-邱
4.3-非线性灰度变换-邱天爽
4.4-数字图像的滤波-邱天爽
4.5-直方图均衡化和规定化-邱天爽
第4章课后作业:图像的灰度变换
第4章课后作业:直方图均衡化
第4章课后作业:直方图规定化
第4章课后作业:空域滤波增强
第3章和第4章单元测验
第5章 图像分割
5.1医学图像分割的基本概念-刘惠
5.2 边缘检测-刘惠
5.3 阈值分割技术-刘惠
5.4 区域生长-刘惠
5.5 K-均值聚类算法-刘惠
5.6 医学图像分割技术的评估
第5章作业:边缘检测
第5章作业:图像分割
第6章 医学图像配准
6.1 医学图像配准定义
6.2 医学图像配准基本框架-刘惠
6.3 搜索空间(几何变换)-刘惠
6.4 相似性测度-刘惠
6.5 医学图像配准方法的评估-刘惠
第6章课后作业:配准基本概念
第6章课后作业:常用的医学图像配准方法
第5章和第6章单元测验
第7章 医学图像可视化技术
7.1-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概述-王
7.2-医学图像的三维面绘制-王
7.3 体绘制技术-齐莉萍
第7章课后作业:三维可视化技术
第8章 实验
实验1-数字图像认知-王
实验2-数字图像基本运算-王
实验3-图像增强之灰度变换-王
实验4-图像增强之滤波-王
实验5-图像分割一-王
实验6-图像分割二-王
实验7-医学图像配准-王
实验8-医学图像三维可视化面绘制-王
电医16班第2、3、4次实验作业
电医16班第5、6、7次实验作业
电医16第8次实验+综合大作业
第7章和第8章单元测验
本课程面向零基础的学习对象。学习过医学图像课程或其他计算机课程的会对学习有帮助,但不是必要的。
《医学影像和医学图像处理》 刘惠,郭冬梅,邱天爽 主编,北京市: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