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ontent=中职教育以培养技能型技术人才为目标,其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均以就业为导向。《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职学校各专业的公共必修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在互联网环境下的计算机素养和强调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课程,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相关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前提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中职教育以培养技能型技术人才为目标,其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均以就业为导向。《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职学校各专业的公共必修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在互联网环境下的计算机素养和强调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课程,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相关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前提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本课程“以项目为载体、任务引领”,主要特色是:1.以行动为导向,任务引领。以工作任务引领知识、技能及职业素养,通过任务激发学生成就感,同时帮助学生获得对应岗位所需要的综合职业能力;2.内容系统、实用,突出能力培养。以“做中学,做中教”作为教学常态。3.教学资源多元化、富媒体化。课程开发团队是由多年从事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一线教师组成,我们整合了丰富的教学资源,既有线上丰富的数字资源,包括教学视频、电子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课件、配套的试题资源库等,又有线下课程团队编写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实操案例集》,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4.以学生为本。本课程以满足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需求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为出发点,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通过一步步由浅入深地学习实现学习目标,从而提高学习的信心与兴趣。
教学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 7操作系统应用、Word 2010文稿的编辑与处理、Excel 2010电子表格处理软件的应用、PowerPoint 2010演示文稿制作软件的应用、计算机互联网和信息交流等内容。
成绩 要求
课程成绩=线下期末考核40%+线下课堂表现20%+线上单元测试10%+线上单元作业10%+随堂练习10%+课前预习(观看视频+主题讨论)10%
课程大纲
计算机基础知识
课时目标:通过本章学习,应掌握以下几点:1.计算机的发展简史、特点、分类及其应用领域;2.数制的基本概念,二进制和十进制整数之间的转换;3.计算机中数据、字符和汉子的编码;4.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和作用、各组成部分的功能;5.计算机软件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概念和作用;6.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和防治。7.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1.1计算机的诞生与发展;
1.2进制转换;
1.3计算机硬件的组成;
1.4软件系统;
1.5计算机病毒及其防治
Windows 7操作系统及应用
课时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应掌握:1.桌面、任务栏、菜单、窗口和对话框的基本操作;2.使用资源管理器管理文件和文件夹;3.个性化桌面的设置;4.基本的画图、写字板、记事本和计算器等使用程序的操作;
2.1 Windows 7相关概念与基本操作
2.2 Windows 7设置桌面
2.3 Windows 7资源管理器
Word 2010文稿的编辑与处理
课时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应掌握:1.Word 的启动、退出等基本操作;2.文本的录入与编辑;3.字体格式设置、段落格式设置、页面设置等操作;4.表格的创建与编辑和表格的修饰;5.表格的排序与计算。6.图文混排。
3.1 文字的录入与编辑
3.2 文字与段落格式的设置
3.3 页面排版
3.4 图文混排
3.5 创建和编辑表格
3.6 修饰表格
3.7 表格中数据的排序和计算
3.8 邮件合并
3.9 文档打印的设置
Excel 2010电子表格处理软件的应用
课时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应掌握:1.Excel的基本概念及工作簿、工作表的建立、保存等;2.工作表数据的输入与编辑;3.工作表中单元格格式化;4.公式与函数的运用;5.工作表数据清单的建立、排序、筛选、分类汇总和数据透视表等数据库操作;6.工作表的页面设置和打印工作表。
4.1 数据的录入与编辑
4.2 单元格格式化
4.3 公式与函数的运用
4.4 IF函数的使用
4.5函数SUM()和SUMIF()的使用
4.6数据的排序
4.7图表的创建
4.8图表的编辑与修饰
4.9数据的筛选
4.10分类汇总
4.11 数据透视表
4.12 打印工作表
PowerPoint 2010 演示文稿制作软件的应用
课时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应掌握:1. PowerPoint 2010 的创建和使用模板;2.学会编辑PowerPoint 2010中的文本信息;3.学会在PowerPoint 2010文稿中增加 、移动和删除幻灯片;4.学会设置幻灯片的动画效果和切换效果。
5.1编辑演示文稿
5.2修饰演示文稿
5.3幻灯片的动画设置和切换设置
5.4PPT触发器的使用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