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即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或原理,关注健康就必须了解疾病的起因和变化规律。《病理与健康》慕课共70讲内容,涵盖了疾病发生发展的共同规律和各系统常见病的个性特点。主讲人把病理学精华以知识点的形式加以展示,再辅以短小案例、典型标本、组织图片和动画,娓娓道来,可谓引人入胜。
本课程在内容编排上,不仅考虑到知识点的独立性,而且也照顾到课程的系统性。因此,本课程既可以作为远程医学教育的骨干课程,也可以用于全日制医学本科生病理学的复习巩固,还可以作为科普宣传资料服务于大众。
完成全部的课程学习。总评成绩构成为:发布的20次平时测验成绩合计总分占50%,期末考试成绩占50%。总评成绩0分至59分为不合格;60分至80分为合格;81分至100分为优秀。
第一章 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一)
第一讲 损伤的原因和机制
第二讲 适应(一)适应的概念、萎缩与肥大
第三讲 适应(二)增生与化生
第一章 测验(一)
第一章 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二)
第四讲 可逆性损伤(一)
第五讲 可逆性损伤(二)
第六讲 可逆性损伤(三)
第一章 测验(二)
第一章 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三)
第七讲 不可逆性损伤(一)
第八讲 不可逆性损伤(二)
第九讲 不可逆性损伤(三)
第十讲 不可逆性损伤(四)
第十一讲 不可逆性损伤(五)
第一章 测验(三)
第二章 损伤的修复
第一讲 修复的概念 再生现象
第二讲 纤维性修复 肉芽组织
第三讲 创伤愈合
第二章 测验
第三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一)
第一讲 充血和淤血
第二讲 血栓形成机制
第三讲 血栓形成的过程、形态及结局
微课程学习
第三章 测验(一)
第三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二)
第四讲 栓塞(一)
第五讲 栓塞(二)
第六讲 梗死
微课程学习
第三章 测验(二)
第四章 炎症(一)
第一讲 炎症概述
第二讲 急性炎症(一)血管反应
第三讲 急性炎症(二)白细胞反应
第四章 测验(一)
第四章 炎症(二)
第四讲 急性炎症(三)浆液性炎和纤维素性炎
第五讲 急性炎症(三)化脓性炎和出血性炎
第六讲 急性炎症(四)结局及临床病理特点
第四章 测验(二)
第四章 炎症(三)
第七讲 炎症介质的作用
第八讲 慢性炎症(一)发病机制
第九讲 慢性炎症(二)临床病理特点
第四章 测验(三)
第五章 肿瘤(一)
第一讲 肿瘤概述
第二讲 肿瘤一般形态
第三讲 肿瘤异型性
第五章 测验(一)
第五章 肿瘤(二)
第四讲 肿瘤的生长与扩散
第五讲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肿瘤良恶性区别
第六讲 常见的肿瘤举例
第五章 测验(二)
第五章 肿瘤(三)
第七讲 癌前病变、非典型增生及原位癌
第八讲 肿瘤病因学
第九讲 肿瘤发病机制
第五章 测验(三)
第六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一)
第一讲 动脉粥样硬化
第二讲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第三讲 高血压病(一)
第四讲 高血压病(二)
第六章 测验(一)
第六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二)
第五讲 风湿病(一)
第六讲 风湿病(二)
第七讲 心瓣膜病
第六章 测验(二)
第七章 呼吸系统疾病
第一讲 肺炎
第二讲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第三讲 硅肺和肺心病
第四讲 肺癌
第七章 测验
第八章 消化系统疾病(一)
第一讲 消化性溃疡病
第二讲 病毒性肝炎(一)
第三讲 病毒性肝炎(二)
第四讲 肝硬化
第八章 测验(一)
第八章 消化系统疾病(二)
第五讲 食管癌
第六讲 胃癌
第七讲 大肠癌
第八讲 肝癌
第八章 测验(二)
第九章 泌尿系统疾病
第一讲 肾脏功能与结构概述
第二讲 肾小球肾炎概述
第三讲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举例(一)
第四讲 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举例(二)
第五讲 肾盂肾炎
第九章 测验
第十章 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 第十一章 糖尿病
第一讲 慢性宫颈炎和宫颈癌
第二讲 乳腺癌
第三讲 糖尿病
第十章 第十一章 测验
第十二章 传染病 第十三章 寄生虫病
第一讲 结核病概论
第二讲 肺结核病
第三讲 伤寒、菌痢
第四讲 艾滋病
第五讲 阿米巴病
第六讲 血吸虫病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测验
要求学生具备系统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等医学基础课程知识。
1.李玉林,病理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Vinay Kumar, Abul K Abbas, Nelson Fausto, Richard Mitchell. Robbins basic pathology. 8th. Elsevier Saunders, 2007
3.参考网址:https://tod.js.edu.cn/new_blx/
第一章 细胞、组织的适应和损伤
1、概念较多,理解不透,表述不清;
2、概念混淆,如增生与肥大、玻璃样变与淀粉样变、纤维素样坏死与淀粉样变、凋亡与坏死等;
3、损伤的机制(包括凋亡)理解困难。
第二章 损伤的修复
再生和纤维性修复的机制理解困难。
第三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1、概念较多,理解不透,表述不清,如心衰细胞、血栓、血栓形成、栓塞、出血性梗死等;
2、血栓形成的条件,出血性梗死的发生机制、病理变化等理解困难。
第四章 炎 症
1、不能理解炎症的概念、防御性反应与抗炎治疗的辨证关系;
2、不能理解血管反应为炎症的中心环节这个论断;
3、对血管通透性增高的机制、白细胞渗出过程、吞噬过程和机制、慢性炎症发生机制的认识有畏惧心理;
4、炎症介质种类太多、作用太繁;
5、肉芽肿和肉芽组织概念混淆。
第五章 肿 瘤
1、概念较多,理解不透,表述不清,如肿瘤、分化、异型性、核浆比、异质性、浸润、转移、非典型增生、癌巢、癌珠、癌基因等;
2、概念混淆,如肿瘤性增生和非肿瘤性增生、良性与恶性、分化程度与异型性、化生与分化、异型性与异质性、癌与肉瘤、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等;
3、不能理解肿瘤发生、浸润和转移的机制。
第六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理解动脉粥样硬化症、高血压病、风湿病发病机理以及心瓣膜病时血流动力学改变有困难。
第七章 呼吸系统疾病
1、理解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扩张症、肺硅沉着症和肺心病的发病机理有困难;
2、不能区别几种肺炎的病理形态。
第八章 消化系统疾病
1、理解溃疡病、病毒性肝炎、肝硬变发病机制有难度;
2、忽视消化道恶性肿瘤早期与中晚期的概念区别。
第九章 泌尿系统疾病
肾小球肾炎发病机制、形态学、临床病理联系难以掌握。
第十章 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
理解子宫颈癌、乳腺癌的发生机制有难度。
第十一章 糖尿病
糖尿病的发病机制理解困难。
第十二章 传染病
1、结核病发病机制理解困难;
2、继发性肺结核的类型及病理特点、转归记忆困难;
3、伤寒、艾滋病发病机制及病变特点不易掌握;
4、概念混淆,如结核结节与假结核结节、结核性肉芽肿与结核性肉芽组织、伤寒细胞与伤寒小节等。
第十三章 寄生虫病
阿米巴病、血吸虫病发病机制及病变特点不易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