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材料》课程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为基础,以机械制造以及交通运输工程等学科为应用背景,是面向材料、机械、汽车等专业本科生所开设的一门跨院系专业基础课。在线课程共计十个章节,时长530分钟,课程主讲教师均为长期奋战在材料专业教学与科研一线的骨干教师,具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
课程以物理、化学、材料力学、机械制造基础等课程为基础,主要介绍机械工程材料的基本知识,包括材料的性能、材料结构、材料的凝固与结晶、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铁碳合金、钢的热处理、合金钢、铸铁等专业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既注重系统的理论学习,还结合专业需要,重视实验环节,使理论联系生产实际,遵循实践—理论—再实践的认识规律,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教学牢牢把握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两大支撑点,最终服务于高端机械装备制造工业,并形成本课程的特色发展目标。
《工程材料》是以物理、化学、材料力学、机械制造基础等课程为基础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同时它又是学习后续有关课程的基础。因此在学习中,不仅要在有关课程学习的基础上注意系统的理论学习,还要结合专业要求,使理论联系生产实际,重视实验环节,遵循实践—理论—再实践的认识规律来学习,以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机械工程材料性能、金属学、热处理、常用机械工程材料四方面组成,课程学习目标具体如下:
l、性能方面:主要了解材料的主要机械性能指标: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延伸率、断面收缩率、冲击韧性、硬度、疲劳强度、断裂韧性、耐磨性等的测试原理和生产实际意义;
2、金属学方面:了解材料的组织结构、结晶过程、二元合金相图、塑性变形与再结晶的基本理论,为进一步学习热处理和材料选用奠定基础;
3、热处理方面:了解钢铁材料的热处理基本原理和工艺,以及热处理工艺在零件加工过程的地位和作用,以便正确选用热处理工艺方法,合理安排工艺路线;
4、工程材料方面:掌握常用的碳钢、铸铁、合金钢、有色金属及其合金的成分、组织、性能和用途;了解工程塑料、橡胶、陶瓷、复合材料等常用非金属材料的分类、性能和用途,以便合理选用工程材料。
第一章 工程材料的力学性能
1.1 材料静载荷下的力学性能 1.1.1 材料的强度及塑性
1.1.2 材料的硬度
1.2 材料动载荷和其他条件下的力学性能 1.2.1 材料的疲劳
1.2.2 材料的断裂韧性及磨损
第一章测验题
第一章作业
第二章 材料的结构
2.1 原子的键合方式
2.2 典型的金属的晶体结构
2.3 晶格的致密度及晶向、晶面指数
2.4 实际金属的结构
2.5 合金的晶体结构
2.6 非金属材料的结构
第二章测验题
第二章作业
第三章 材料的凝固与结晶
3.1 凝固与结晶
3.2 二元合金相图 3.2.1 二元合金相图的建立
3.2.2 二元匀晶相图
3.2.3 二元共晶相图
3.2.4 二元包晶相图
第三章作业
第三章测验题
第四章 金属的塑性变形与再结晶
4.1 金属的塑性变形 4.1.1金属单晶体的塑性变形
4.1.2 金属多晶体的塑性变形
4.2 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4.3 变形金属加热时的回复与再结晶现象
4.4 金属的热加工及强化机制
第四章测验题
第四章作业
第五章 铁碳合金
5.1 工业纯铁
5.2 铁碳合金的相组成
5.3 铁碳合金相图分析
5.4 典型碳钢平衡结晶过程
5.5 典型铸铁平衡结晶过程
5.6 铁碳合金组织与性能关系
5.7 铁碳合金相图应用
5.8 杂质对碳钢性能的影响
5.9 碳钢的分类、编号及用途
第五章测验题
第五章作业
第六章 钢的热处理
6.1 钢在加热时的转变奥氏体化过程
6.2钢在冷却时的转变 6.2.1过冷奥氏体的分解和转变 A
6.2.2 过冷奥氏体的分解和转变 B
6.3常见热处理工艺规范及应用 6.3.1 钢的退火和正火
6.3.2 钢的淬火
6.3.3 钢的回火(上)
6.3.4 钢的回火(下)
6.3.5 钢的淬透性
第六章测验题
第六章作业
第七章 合金钢
7.1 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 7.1.1 钢的合金化
7.1.2 合金钢的编号
7.2 常用合金钢介绍 7.2.1 常用合金钢 1
7.2.2 常用合金钢 2
7.2.3 常用合金钢 3
7.2.4 常用合金钢 4
第七章作业
第七章测验题
第八章 铸铁
8.1 铸铁的石墨化 8.1.1 铸铁的分类及组织
8.1.2 灰口铸铁的石墨化
8.2 常用铸铁简介 8.2.1 球墨铸铁及蠕墨铸铁
8.2.2 可锻铸铁与特殊性能铸铁
第八章测验题
第八章作业
第九章 有色金属及其合金
9.1 铝及铝合金
9.2 铜及铜合金
9.3 钛及钛合金
9.4 镁及镁合金
9.5 轴承合金
第九章测验题
第九章作业
第十章 复合材料
10.1 复合材料概述
10.2 复合材料的基体
10.3 复合材料的增强体及其表面改性
第十章测验题
第十章作业
《工程材料》是以物理、化学、材料力学、机械制造基础等课程为基础的一门技术基础课,同时它又是学习后续有关课程的基础。因此在学习中,不仅要在有关课程学习的基础上注意系统的理论学习,还要结合专业要求,使理论联系生产实际,重视实验环节,遵循实践—理论—再实践的认识规律来学习,以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1. 陈永楠, 徐义库, 姜超平. 机械工程材料[M]. 科学出版社, 2015.
2. 徐自立, 吴昌林. 工程材料及应用[M].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6.
3. 石德珂. 材料科学基础[M].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8.
4. 崔忠圻. 金属学及热处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