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竞赛学是研究和揭示运动竞赛过程中存在的规律和特征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课程内容主要包括运动竞赛学的萌芽、发展、生物学基础与分类、运动竞赛的价值、现代运动竞赛的基本特征与制胜系统、运动员比赛能力、竞技比赛战术、教练员的临场指挥、赛前直接准备、竞赛规程、规则、办法等。
通过学习本门课程,使学生了解运动竞赛的起源与发展,了解运动竞赛的制胜系统和制胜规律,掌握有关运动竞赛的一般理论、竞赛办法与组织方法,为今后从事相关的工作打下基础。
1.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运动竞赛的起源与发展,较系统地掌握运动竞赛的组织和方法,了解运动竞赛学理论体系和当前国内外运动竞赛的发展动态、特点和趋势,为科学的进行比赛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2.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教练员在训练和比赛中的职责和应具备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牢固树立专业思想,忠诚党的体育事业,做一名合格的教练员。
3.通过作业、讨论等多种教学形式,使学生能结合专项思考一些有关竞赛方面的问题,培养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基本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课堂讲授和学生实践,培养学生实际运用各种竞赛组织方法的操作能力,并能按照比赛办法和规则的基本要求,独立完成各种比赛的前期规程的制订,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一定基础。
绪论
1.运动竞赛学的产生和发展
2.运动竞赛学的理论基础和近期重点关注的研究课题
绪论 单元测验
绪论 单元作业
第一章 运动竞赛的概述
1.1 运动竞赛的起源和发展
1.2 运动竞赛的价值与作用
第一章 单元测验
第一章 单元作业
第二章 高水平竞技比赛的特征
2.1 高水平竞技比赛基本特征
2.2 运动员赛前状态与比赛成绩的对应关系
2.3 比赛现场信息的采集与分析难度
2.4 高水平竞技比赛数据驱动决策
第二章 单元测验
第二章 单元作业
第三章 运动竞赛制胜系统
3.1竞赛制胜系统的结构
3.2 竞赛制胜系统的基本特性
3.3 运动竞赛与运动训练的关系
第三章 单元测验
第三章 单元作业
第四章 运动员比赛能力
4.1 运动员把握比赛规律的能力
4.2比赛中机遇的捕获与利用
4.3 运动员快速适应比赛的能力
4.4运动员即兴发挥的能力
第四章 单元测验
第四章 单元作业
第五章 竞技比赛战术
5.1 运动员战术能力的影响因素
5.2 技能主导类对抗性项群的战术特点
5.3体能主导类项群运动员战术能力训练的安排要点
5.4战术的训练方法
5.5 制定战术方案的注意事项
第五章 单元测试
第五章 单元作业
第六章 运动员良好竞技状态的培养
6.1 良好竞技状态形成的规律性
6.2 比赛双方即时状态的对应关系与竞技状态的临场可调性
第六章 单元测试
第六章 单元作业
第七章教练员临场指挥
7.1 教练员临场指挥的准备
7.2 传输指挥决策的途径
第七章 单元测试
第七章 单元作业
第八章 运动竞赛过程控制
8.1赛前信息准备
8.2赛前模拟训练
8.3临场竞赛信息的筛选与处理
第八章单元测试
第八章单元作业
第九章 技能主导类项群制胜因素
9.1表现准确性项群制胜共性特征
9.2隔网对抗性项群制胜共性特征
9.3同场对抗性项群制胜要点
9.4格斗对抗性项群制胜共性特征
第九章单元测试
第九章单元作业
第十章 体能主导类项群制胜因素
10.1快速力量性项群制胜共性特征
10.2对比赛节奏的认识
第十章 单元测试
第十章 单元作业
第十一章 运动竞赛中的心理学问题
11.1最佳竞赛心理状态和运动员主客场竞赛心理状态
11.2竞赛目标设置
11.3赛前心理准备
第十一章单元测试
第十一章单元作业
第十二章 运动竞赛中的道德问题
12.1运动竞赛道德的特征
12.2运动竞赛道德失范的原因分析
12.3运动竞赛中的道德冲突
十二章单元测试
十二章单元作业
第十三章 竞赛规程
13.1制定竞赛规程的注意事项
13.2全运会项目设置变化的主要特点
十三章单元测验
十三章单元作业
第十四章 竞赛规则
14.1 竞赛规则的基本功能
14.2 对犯规运动员(队)的处罚
14.3 竞赛规则发展的外部动因
14.4 部分竞赛规则发展变化的趋势
十四章单元检测
十四章单元作业
第十五章 常用竞赛方法
15.1 分组循环赛制
15.2 单淘汰赛合理性差的缺陷及其相应对策
15.3 单淘汰赛位置、名次不完整性的缺陷及其相应对策
15.4 循环结合佩寄制
十五章单元测验
十五章单元作业
本课程的学习需要具备一定的体育理论相关知识,比如:《运动训练学》 、 《竞技参赛学》等。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1、刘建和,杨成波.运动竞赛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2、刘建和.《运动竞赛学》.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年第1版。
3、刘建和.《运动竞赛学》.四川:四川教育出版社1990年第1版
4、李少丹、惠民.《运动竞赛学》.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第1版
5、卢锋.《体育竞赛战术技巧指南》.四川: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4版
Q : 学习该课程需要哪些基础知识?
A : 学习本课程需要具备一定的体育理论相关知识,比如:《运动训练学》 、 《竞技参赛学》等。
Q : 这门课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A : 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以课堂讲授结合案例分析为主,配合课后作业的形式进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