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C学校专有课程
数字通信原理
分享
spContent=《数字通信原理》课程是四川省省级线下一流本科课程、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省级精品课程、省级应用型示范课程。本课程教学团队负责人为钟晓玲教授,成员有贾勇教授、孙玥副教授、周冬梅教授、高嵩教授。教学团队提出“结合-互补-共进”教学理念,即“理论与实践结合、仿真与实物互补、知识与能力共进”,推行“启发探究、案例导向、开放合作”的教学模式,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和学习能力,着力发展学生的IT类工程人才综合素质。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本课程是信息工程等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系统阐述信息论基础、编码理论、调制与解调理论、差错控制和同步等理论知识,帮助学生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理论、技术,掌握基本的系统性能计算分析方法、通信系统分析设计思想和方法,熟悉通信系统仿真工具的应用,了解通信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引导学生建立自主获取知识、主动实践与团结协作意识,掌握通信系统建模优化的思维方法,提升分析解决复杂通信技术工程问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特色:有机融合实验实践与课堂教学,建设“线上与线下”“仿真与实物”等多维度教学资源,一体化设计和递进实施“理论-实验-课设-实习”教学,形成了“教学资源多维度建设,实践能力递进强化培养”的课程特色。

创新:坚持“结合-互补-共进”的教学理念,即“理论与实践结合、仿真与实物互补、知识与能力共进”教学理念,推行“启发探究、案例导向、开放合作”教学模式,实现“学习、实践、创新”能力提升。

授课目标

本课程是信息工程等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围绕为“国家智能制造2025”等战略计划、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电子信息类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目标,重视培养学生终生学习与独立思辨能力、探究式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交流表达及团结协作能力。课程通过系统阐述信息论基础、编码理论、调制与解调理论、差错控制和同步等理论知识,开展综合性实验与开放式课程设计,帮助学生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理论、技术,掌握通信系统分析设计思想和方法、以及系统性能计算分析方法,熟悉通信系统仿真工具的应用,了解通信前沿发展方向,引导学生建立自主获取知识、主动实践与团结协作意识,提升分析解决复杂通信工程问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成绩 要求

签到5%;

平时作业10%;

单元作业10%;

期中测试15%;

期末考试占60%。

课程大纲
预备知识

《信号与系统》、《随机信号分析》等。

参考资料
  1. 周冬梅.《数字通信原理》 第3版. 电子工业出版社。
  2. 樊昌信.《通信原理》第7版. 国防工业出版社。
  3. 曹志刚.《现代通信原理》. 清华大学出版社。
  4. 杨波. 《大话通信》第2版. 人民邮电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