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本身融合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医学伦理学》、《中国医学史》等多学科内容,打破传统教学的枯燥模式,降低学习效率,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教学结构,将传统的理论课改为理论、实训、自习三种形式进行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性能力,调动学生的兴趣,以兴趣带动学生主动性,使学生成为课程的主体。
通过本课程讲授,帮助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针灸推拿学等专业的学生及从业人员掌握中医内科学的基本理论,掌握中医内科学常见病证的概念、病因病机和辨证论治规律,培养中医思维,为其它课程奠定基础。
本课程考核评价采用百分制计分,分为以下4个部分:
1、单元测验(20%):本课程一共有3次单元测验,要求30分钟内完成。
2、平时课后作业完成情况(20%):结合作业完成的准确率、完成次数等综合评定平时成绩。
3、课程讨论与互动情况(10%):以学生在讨论区、评论区、师生交流参与情况决定,参与的次数必须达到10次以上,即可获得满分。
4、期末考试成绩(50%):期末考试包含单选题、多选题、名词解释、填空、简答题、论述题题型,要求60分钟内完成。
如果期末考试成绩低于60分,即为不合格。综合成绩60分以上为合格,70-85分为良好,85分以上(不含85分)为优秀。
具有一定的中医基础,已学习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
《中医内科学》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十三五规划教材,主编余小萍,方祝元,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