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慕
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hi,小mooc
期末考试会员
工尺谱概论
第7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1年03月07日 ~ 2021年07月04日
学时安排: 1小时每周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1154 人参加
立即自学
往期不提供结课证书,想参加下学期课程, 点击这里预约>>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289)
spContent=作为中国传统音乐重要的传承载体,工尺谱无论在历史上还是现当代,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我们认识和了解传统音乐宝库的钥匙,也是我们深入研究中国音乐历史和传统音乐不可或缺的重要媒介,学习、了解和掌握工尺谱不仅有利于传统音乐的研究,也对我们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音乐有着积极的作用。
作为中国传统音乐重要的传承载体,工尺谱无论在历史上还是现当代,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我们认识和了解传统音乐宝库的钥匙,也是我们深入研究中国音乐历史和传统音乐不可或缺的重要媒介,学习、了解和掌握工尺谱不仅有利于传统音乐的研究,也对我们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国音乐有着积极的作用。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工尺谱概论》课程所选取的工尺谱均是目前在中国传统音乐中最具代表性的乐谱形式:昆曲工尺谱、琵琶工尺谱、西安鼓乐俗字谱、智化寺京音乐工尺谱、福建南音工尺谱等进行系统的学习和了解,借此认识传统音乐的诸多特征:传统音乐的传承方式,在记谱法上的框架性特征,乐谱与乐器、宫调、乐律之间的密切关系等等,进而对中国传统音乐增强理论和感性上的认识。本课程以工尺谱的实际译谱和模唱为主,辅以必要的理论知识的讲解,使学生在掌握一定技能的同时对有关工尺谱的基本理论知识有所了解,作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首先对工尺谱框架性、简约性、即兴性的基本特点有个初步认识,另外,可以唱念一些有代表性的工尺谱乐谱,从而增加对工尺谱的感性认识。


授课目标

    通过对工尺谱的学习,使学生对其有全面和较为深入的了解,对工尺谱框架性、简约性、即兴性的基本特点有初步认识;通过唱念一些有代表性的工尺谱乐谱,增加对工尺谱的感性认识。会译谱、模唱一定数量的工尺谱。

课程大纲

绪 言 工尺谱在中国传统乐谱中的地位和价值

绪 言 工尺谱在中国传统乐谱中的地位和价值

第一讲 工尺谱的历史发展概况

第一节 有关工尺谱产生的几种观点

第二节 工尺谱及其与之相关的两种乐谱

第三节 工尺谱的历史发展脉络

第一讲 工尺谱的历史发展概况

第二讲 以“上”字为调首的工尺谱——昆曲工尺谱的特征

第一节 什么是调首

第二节 昆曲的艺术特征

第三节 昆曲的历史地位

第四节 昆曲工尺谱的特征

第二讲 昆曲工尺谱及其译谱

第三讲 以“上”字为调首的工尺谱——昆曲工尺谱译谱

第一节 昆曲工尺谱的译谱

第二节 昆曲工尺谱的润腔

第三讲 以“上”字为调首的工尺谱——昆曲工尺谱译谱

昆曲工尺谱译谱

第四讲 以“上”字为调首的工尺谱——琵琶工尺谱的特征

第一节 琵琶音乐发展概述

第二节 琵琶工尺谱的特征

第四讲 以“上”字为调首的工尺谱——琵琶工尺谱的特征

第五讲 以“上”字为调首的工尺谱——琵琶工尺谱译读

第一节 乐谱中的相关术语释义

第二节 记谱方式对节拍与节奏的影响

第三节 制约谱字实际音高的几种因素

第四节 移调记谱带来的调关系问题

第五讲 以“上”字为调首的工尺谱——琵琶工尺谱译读

第六讲 以“合”字为调首的工尺谱——西安鼓乐俗字谱的特征

第一节 西安鼓乐概述

第二节 现存乐谱、谱字与谱式

第三节 宫调体系

第六讲 以“合”字为调首的工尺谱——西安鼓乐俗字谱的特征

第七讲 以“合”字为调首的工尺谱——西安鼓乐俗字谱译读

第一节 乐谱中的相关术语释义

第二节 独特的润腔手法“哼哈”

第三节 关于韵曲的几个问题

第四节 译读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七讲 以“合”字为调首的工尺谱——西安鼓乐俗字谱译读

第八讲 以“合”字为调首的工尺谱——中国佛教京音乐工尺谱的特征

第一节 中国佛教京音乐概述

第二节 京音乐工尺谱的特征

第八讲 以“合”字为调首的工尺谱——中国佛教京音乐工尺谱的特征

第九讲 以“合”字为调首的工尺谱——中国佛教京音乐工尺谱译读

第一节 乐谱中的相关术语释义

第二节 译读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九讲 以“合”字为调首的工尺谱——中国佛教京音乐工尺谱译读

第十讲 以“尺”字为调首的工尺谱——福建南音概述

第一节 乐队编制

第二节 体裁形式

第三节 南音社团

第十讲 以“尺”字为调首的工尺谱——福建南音概述

第十一讲 以“尺”字为调首的工尺谱——福建南音工尺谱译谱

第一节 现存乐谱

第二节 乐谱谱字与谱式

第三节 调首与管门

第四节 福建南音工尺谱的译谱

第十一讲 以“尺”字为调首的工尺谱——福建南音工尺谱译谱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对中国音乐史以及中国传统音乐理论有基本了解和认识。

证书要求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参考资料

1. 林石城:《工尺谱常识》,北京:音乐出版社,1959年11月。

2. 杨荫浏:《工尺谱浅说》,北京:音乐出版社,19629月。

3.   薛宗明:《中国音乐史·乐谱篇》,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9月。

4.   袁静芳:《中国佛教京音乐研究》,台北:慈济文化出版社,19976月。

5.   王耀华、刘春曙:《福建南音初探》,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912月。

6.   傅雪漪选译:《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选译》,人民音乐出版社,199112月。

7.   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陕西的故乐社与铜器社》,内部油印资料,1954年。

8.   吴晓萍:《中国工尺谱研究》,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10月。



常见问题

1.学习这门课的主要难点在哪里?应该如何解决?

    在有关工尺谱基础理论学习方面,学生容易出现畏难情绪,如对宫调理论、乐谱谱字形态以及关于乐种背景知识方面的学习,存在一定难度,需要加强学习。

    在译谱方面,对于工尺谱的板眼、节拍、谱字音高等方面的掌握容易出现问题,因此一方面要加强译谱基础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必须通过大量的译谱练习来掌握。

    在韵曲方面,模仿民间艺人工尺谱韵唱的韵味不太好把握,建议学生多听音响,反复练习。


2.不懂中国传统音乐的人可以学习这门课么?

    工尺谱是我国有着悠久历史传承的传统记谱法,它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博大精深,即使是对中国传统音乐不太了解的人,也可以通过对它的学习和体验,增加对传统音乐的认识和感悟。


中央音乐学院
1 位授课老师
吴晓萍

吴晓萍

教授

推荐课程

彭凯平教积极心理学

大渔大师课

331人参加

彭凯平教情绪心理学

大渔大师课

94人参加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