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认证学习
为你提供认证成绩和证书,以及AI高效学习服务
查看详情
大学

国家精品

认证学习

智慧课程

理学工学农学

计算机

经济管理

外语

音乐与艺术

心理学

文史哲法

医学与保健

教育教学

大学生竞赛

软件实训

AI

人工智能

升学/择业

考研

期末突击

大学生涯规划

专升本

四六级

保研及论文

求职就业

专四专八

大学应试英语

期末资料

终身学习

名师专栏

兴趣技能

hi,小mooc
期末不挂科
SPOC学校专有课程
第2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0年02月18日 ~ 2020年10月05日
学时安排: 3-5小时每周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593 人参加
老师已关闭该学期,无法查看
spContent=生命在左,生理在右,伴随这门有关生命逻辑的学问,探究生命的规律,领略生命的奥秘,发现身体的运作方式,参与滨州医学院《生理学》课程,深度学习,深化理解,更专业地认识自己,更好地呵护生命,助你轻松打好专业基础。
生命在左,生理在右,伴随这门有关生命逻辑的学问,探究生命的规律,领略生命的奥秘,发现身体的运作方式,参与滨州医学院《生理学》课程,深度学习,深化理解,更专业地认识自己,更好地呵护生命,助你轻松打好专业基础。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及其各组成部分正常功能活动规律的学科,研究生物体及其细胞、组织、器官等组成部分所表现的各种生命现象的活动规律和生理功能,阐明其产生机制,以及机体应对内、外环境变化时对这些活动的调节。只有了解和掌握了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规律,才能理解和掌握机体异常的生命活动及其规律,所以生理学是我们理解疾病、防治疾病、治疗康复的基础。本课程内容包括绪论、能量代谢与体温、血液生理、呼吸生理、消化与吸收、细胞的基本功能、循环生理、尿的生成和排出、感觉器官、神经生理、内分泌生理、生殖生理。各部分内容均以微视频形式讲解重要的知识点,并提供习题及讨论论坛,引领您领略生命的奥秘和人体运行的机制。


成绩要求

本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授课,强调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注重过程考核,课程成绩由35-40%线上成绩(包括章节测试、作业)+60%-65%期末考试成绩组成。

课程大纲
绪论
课时目标:1.阐释内环境与稳态的概念,理解稳态的生理意义。2.说明人体功能活动调节的方式及特点。3.运用生理功能自动控制原理,说明负反馈、正反馈的概念及生理意义。4.能够说出从整体水平、器官和系统水平以及细胞和分子水平认识、研究人体功能的意义。
1.1 生命有理说生理
1.2 内环境和稳态
1.3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控
细胞的基本功能
课时目标:1.说出细胞膜物质转运的几种主要方式,举例说明不同种类物质的细胞跨膜转运方式和特点。2.说明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局部电位的概念、特点和产生机制,理解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原理。3.表述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能用兴奋性的相关知识解释刺激与人体反应的联系,并用于解释生活实例。4.解释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原理;了解生物电记录的方法。5.描述兴奋-收缩耦联的概念,理解肌细胞收缩的机制,解释肌肉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
2.1 静息电位
2.2 动作电位的产生与传播
2.3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2.4跨膜信号转导
2.5细胞兴奋性及其周期性变化
2.6电紧张电位与局部电位
2.7骨骼肌神经-肌肉接头
2.8横纹肌细胞的收缩机制
2.9横纹肌细胞的兴奋-收缩耦联
血液
课时目标:1.说明血浆渗透压的组成,理解血浆渗透压的作用和临床意义。2.说明各类血细胞的正常值及生理功能。3.说明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和纤维蛋白溶解过程,总结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了解临床常用促凝及抗凝措施。4.运用ABO血型、Rh血型理论总结临床交叉配血试验过程和输血原则。
3.1血液中的“那抹红”—红细胞
3.2血液中的“小精灵”—血小板
3.3“出血有止”—血液凝固
3.4血液的“符号”—血型
血液循环
课时目标:1.说明工作细胞和自律细胞生物电特点,理解心肌的生理特性,了解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及其意义。2.描述心脏的泵血过程,了解评价心功能的指标,总结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3.说明动脉血压的形成及影响因素,分析不同的生理状态下动脉血压的变化。4.说明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微循环的调节,冠脉循环、脑循环的特点。5.阐述心血管活动调节的主要机制,用相应理论解释高血压的发生机制,以及抗高血压药物的作用机理。6.总结组织液生成的影响因素分析水肿出现的原因。
4.1心动周期与泵血过程
4.2心脏泵血功能评价的基本指标
4.3心肌自身调节-前后负荷
4.4心肌工作细胞跨膜电位
4.5心肌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
4.6心肌细胞的电生理学特性
4.7动脉血压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4.8微循环与组织液的生成
4.9 静脉血压与静脉回心血量
4.10心血管活动的神经调节
4.11心血管活动的体液调节
呼吸
课时目标:1. 说出呼吸的基本过程并分析临床常见呼吸困难的病因。2. 说明肺通气过程及肺通气功能的评价指标,总结影响肺通气的因素,分析人工通气原理。3. 描述气体运输和交换过程,总结影响肺换气的因素。4. 阐述呼吸运动的化学感受性反射效应,说明PCO2、PO2、[H+]对呼吸的影响。
5.1 肺通气的动力
5.2 胸膜腔内压
5.3 肺的弹性阻力
5.4 肺换气
5.5 氧的运输
5.6 呼吸的化学感受性调节
消化与吸收
课时目标:1.说明胃液、胰液的主要成份及其主要作用。2.解释胃的运动形式及其作用,胃排空的概念。3.解释小肠内的消化液及其作用,小肠的运动形式及其作用;大肠的功能。4.说明消化的概念;说出食物在消化道不同部位的消化过程。会用正常生理状态下胃液和胰液不消化自身的机制来解释溃疡和胰腺炎发病机制。5.说出三大营养物质及无机盐的吸收过程。
6.1“慢工出细活”-消化道平滑肌生理特性
6.2“肠脑”-消化道的神经支配和胃肠激素
6.3“机体的酸缸”-胃液的成分和作用
6.4胃液分泌的调节
6.5“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胃的运动
6.6“小肠的三剑客”-小肠的化学性消化
6.7“毛绒绒的小肠”-小肠的吸收功能
能量代谢与体温
课时目标:1.说明能量代谢、基础代谢、基础代谢率的概念,总结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2.解释人体体温体温的概念及正常值体温的神经调节。运动体温调定点学说分析发热过程。3.说明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能将机体的散热方式用于临床物理降温。4.理解能量代谢的测定方法、测定原理,能将基础代谢率的测定指标用于一些内分泌疾病的诊断。
7.1 能量代谢编辑教学内容
7.2 体温及其调节
尿的生成与排出
课时目标:1.说明排泄的概念及主要排泄器官,解释肾脏在排泄及维持内环境稳态中的意义;2.阐释尿生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3.了解尿液浓缩和稀释的基本过程,说明肾脏在水平衡调节中的作用,帮助药理利尿药知识点的学习。4.能理解尿液的成份及理化性质5.说出尿液生成的基本过程,并能利用影响尿液生成因素来分析尿液理化变化的可能机制。
8.1 肾脏概述
8.2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8.3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物质转运功能
8.5 尿生成的调节
8.4 尿液的浓缩和稀释
感觉器官的功能
课时目标:1.说明感受器的一般特征,描述感觉传导通路,感觉投射系统,大脑皮层的感觉分析功能。能区分内脏痛(牵涉痛)与体表痛,提示临床处理疼痛的注意事项。2.理解眼的视近物调节、眼的折光异常、眼感光系统;说出视敏度与视野的概念,用生理学视觉知识点分析不同的视觉障碍成因。3.描述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能用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来区分耳聋的类型。
9.1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9.2 躯体和内脏感觉之 痛觉
9.3 眼的视觉功能-折光功能
9.4 眼的视觉功能-感光功能
9.5 耳的听觉功能-传音功能
9.6 耳的听觉功能-感音功能
神经系统的功能
课时目标:1.说明突触传递的过程,总结影响突触传递的因素。2.列出中枢兴奋传递的特点及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特点,理解中枢兴奋及中枢抑制。3.描述肌牵张反射,理解脊髓的运动功能。4.理解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小脑的运动功能。能说出感觉、运动的形成过程,能分析神经系统不同部位受损后的机体功能变化及其机制。5.列出自主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说出不同机能状态下,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对各系统的功能调节。6.理解脑的高级功能,大脑皮层的生物电活动。
10.1 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10.2 神经纤维
10.3 突触传递
10.4 反射活动的基本规律
10.5 中枢抑制和中枢易化
10.6 躯体感觉的中枢分析
10.7 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控作用
10.8 基底神经节对躯体运动的调控
10.9 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控
10.10 自主神经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10.11 脑电活动、觉醒与睡眠
10.12 学习与记忆
内分泌
课时目标:1.说出内分泌系统和激素的概念,激素的分类,理解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2.说明下丘脑与腺垂体、神经垂体的功能联系,下丘脑调节肽的生理作用。腺垂体激素的生理作用,神经垂体激素的生理作用和分泌调节。3.阐述甲状腺激素的合成过程,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及甲状腺功能的调节,帮助理解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过少时机体可能出现的异常表现。4.说出糖皮质激素的各项生理作用及激素分泌过多过少时相应的临床表现,理解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调节作用,帮助理解临床使用糖皮质激素时注意事项。5.说明胰岛素的生理作用与调节,能通过胰岛素的作用解释糖尿病的主要表现及可能机制。
11.1 内分泌概述
11.2 生长激素
11.3 甲状腺内分泌(上)
11.4 甲状腺内分泌(下)
11.5 钙磷代谢的调节
11.6 胰岛
11.7 糖皮质激素正名篇
生殖
课时目标:1.说出睾丸的功能及其调节。2.比较雌激素、孕激素的生理作用。3.解释月经周期中雌、孕激素与月经周期的关系。
12.1 男性生殖功能及其调节
12.2 女性生殖功能及其调节
展开全部
滨州医学院
10 位授课老师
蒋淑君

蒋淑君

教授

徐爱丽

徐爱丽

副教授

于腊梅

于腊梅

讲师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