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慕
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hi,小mooc
认证学习
大学生媒介素养提升
第11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5年03月10日 ~ 2025年07月10日
学时安排: 2-3小时每周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95 人参加
认证学习
认证成绩和证书
智能问答和解析
视频学习辅助
老师已关闭该学期,无法查看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39)
spContent=大学生媒介素养提升课程是专门针对非传媒专业的在校低年级大学生开设的一门通识课程,旨在帮助大学生在短时间内知悉和理解各类媒介的特点和使用方法;能够在媒介中理性看待媒介中的信息,学会信息甄别;能够正确地使用、生产和传播媒介产品;能够驾驭媒介并从媒介中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大学生媒介素养提升课程是专门针对非传媒专业的在校低年级大学生开设的一门通识课程,旨在帮助大学生在短时间内知悉和理解各类媒介的特点和使用方法;能够在媒介中理性看待媒介中的信息,学会信息甄别;能够正确地使用、生产和传播媒介产品;能够驾驭媒介并从媒介中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连接好WIFI,低头刷手机,这像是在形容你,其实也是新媒介时代下大部分人的日常生活状态。被多样的媒介产品所包围,屏幕上接收着各种媒介信息,社交平台中媒介观点层出不穷……怎样在日新月异的媒介环境中舒服地做真实的自己?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本课程是专门针对非传媒专业的大学生开设,并根据大学生在各类媒体中的使用问题、特点、习惯和需求,设置了三大板块九个篇章70个小节,引领大学生构建正确的思想价值体系,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辨明方向,在新时代的背景下运用使用好媒介资源,培养兼具胸怀天下视野宽阔、自我净化玩转媒介、探索精深为我所用等素养于一体的新时代大学生。

       本课程第一模块为会听会看会感受,主要从大学生的视野视觉的角度介绍了媒介素养的基本概念,媒介以及媒介素养的类型,引导大学生树立媒介意识,素养意识和提升媒介选择能力的个人战略;本课程第二模块为会思会想会理解,从素质素养的角度介绍了媒介传播的效果、媒介中的甄别和媒介信息的搜索等,旨在培养大学生的评判能力,甄别能力和信息搜索能力;最后一个模块为会评会写会创作,这个模块从能力技能的角度讲授了媒介观点表达、产品生产和媒介传播等中的责任和能力,培养大学生的表达能力、传播能力和创作能力。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即使是非传媒专业的大学生也能够在短时间内知悉和理解各类媒介的特点和使用方法,了解对大学生而言基础且实用的媒介素养知识,全面升级媒介体验感;能够在媒介中理性甄别信息,学会在多彩的媒介工具里穿梭自如,精准定位有效信息、优化信息自主管理,置身于纷杂无序的数据流而泰然处之、有的放矢;能够面对形形色色的媒介信息、影响力不一的新闻事件,以更专业更敏锐的眼光,对其理性看待与正确地使用、生产和传播媒介产品,内容积极,目标正向且方式合规;能够驾驭媒介并且在学习活动中利用媒介提升自我,敢于在媒介平台发声亮相,用得体有力的媒介语言参与观点表达、实现思维碰撞;能够进一步的创作、传播能力拓展,媒介产品尤其是常见的校园新闻报道创作也能尝试入手,玩转各路媒介平台,建立微信个人公众号不再是空想。

       媒介素养提升之旅,就等你了,快上车!畅游媒介世界,提升媒介素养的知识“武装”,学会选择、识别、表达、传播,在新媒介时代给自己多一分高品质生活的底气!

授课目标

1.知悉和理解各类媒介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2.能够辨识媒介讯息并基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需要对大学生如何从媒介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社会素养和人文素养。

3.掌握媒介产品的生产和传播能力,形成在媒介中辨别、使用和传播的正确的行为习惯。

4.能够驾驭媒介并且在学习活动中利用媒介提升自我,具备从媒介中发现探索知识的能力,掌握技能,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

课程大纲
会听会看会感受(视觉视野)
课时目标:本模块主要通过案例引入和分析采用启发式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通过对案例的思考进行探究式的学习。比如第一章媒介素养概论中,从红黄蓝事件的案例入手,引出媒介概念;从历史上所知道的古籍的展示引出纸媒;从我们熟知的广播、电视、电影等引出电子传播媒介;从我们使用的手机电脑等引出网络传播媒介;从案例“据说这是当代年轻人朋友圈和微博的差距”介绍当代大学生使用媒介的习惯和特点;从案例“张悟本现象”指出当代大学生提升媒介素养的必要性。所有的案例提出均有分析和引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环节,并且最后提供拓展延伸材料供学生课后学习。
第一章:媒介素养与课程导论(媒介意识)
第二章:媒介合影与媒介选取(选择能力)
第三章:媒介光影与媒介素养(素养意识)
会思会想会理解(素质素养)
课时目标:本模块主要通过情境教学策略进行实战技巧的掌握和练习,帮助学生通过实战练习进行相关技能的训练。如讲到网络媒介素养信息获取能力提升的时候,我会创设专门的选题和案例放到章节结束后的互动区,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搜索引擎系统学习,根据不同的下载目标与下载环境选择不同的下载策略;学会参照主流媒体及网站的内容,多信息源检索后比较分析,索取真实度最高的信息;如讲到网文写作能力和技巧的时候,我会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课堂介绍的知识体验并思考,在一定平台展示并交流。
第四章:媒介传播与效果影响(评价能力)
第五章:媒介甄别与思考质疑(质疑能力)
第六章:媒介信息搜索能力(搜索能力)
会评会写会创造(能力技巧)
课时目标:本模块主要通过问题教学策略,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在寻求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进而将本在线课程作为学生媒介素养提升交流、合作、探索和发展的平台,使学生在问题解决中感受媒介素养提升的价值,在学习活动中以如何在媒介中提升自己为线索,给予问题情境发现探索知识,掌握技能,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
第七章:媒介观点表达能力(表达能力)
第八章:媒介产品生产能力(创作能力)
第九章:媒介传播与责任担当(传播能力)
参考资料

1.高萍:《当代媒介素养十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4

2.黄宏:《媒介素养教程》,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1

3.王天德:《大学生媒介素养读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4

4.李希光:《谁蒙上了你的眼睛》,法律出版社,2013.8

5.詹姆斯波特:《媒介素养》,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10

6.南长森、屈雅丽:《媒介素养教程》,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2017.5

7.陈作平:《媒介分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1

8.斯坦利∙J∙巴兰:《大众传播概论:媒介素养与文化(第8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5

9.张爱秀、郭岩然:《大学生媒介素养提升》,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23.3

常见问题

Q :  这个课程适合什么人选修?

A :  本课程适合非传媒专业的所有社会人士选修,最适合在校大学生。

Q :  课程内容难易度如何?

A :  本课程是面向非传媒专业的同学,所以课程内容相对不难。


Q : 这个课程成绩如何计算?

A : 为了节约大家的时间,本次课程9章内容分为三个模块分三次发布,选修者需要完成三个模块的单元测验和最后期末考试即可完成,三次单元测验占50%,期末考试占50%。

北京理工大学
1 位授课老师
张爱秀

张爱秀

法学院副院长、助理研究员

推荐课程

传播学概论

吴畅畅

50485人参加

唐诗经典CAP

胡可先

79277人参加

大学英语(口语)CAP

彭天笑

308754人参加

新媒体素养

张志安

27207人参加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