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安全与绿色化学(双语)
分享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
spContent=“环境安全与绿色化学”课程将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角度认识环境问题;从绿色化学的概念理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增强环境安全意识;通过课程的学习,正确认识化学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提升环境安全的意识,自觉践行绿色生活理念。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本课程是以当前普遍关注的环境问题设计成系列微课,讲述这些环境安全、环境意识等基本概念以及环境问题中的所蕴含的化学基本原理,目的是消除公众关于“环境污染是由化学及相关工业引起的”偏见,科学地认识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唤醒公众的环境安全与环境保护意识。同时,激发公众对化学的兴趣,提升基于化学知识的科学素养。

系列微课是本课程的特色之一,不同于相关的化学、绿色化学、环境化学、环境资源等专业课程,系列微课以问题为导向分类设计为六个专题,第一个专题为环境安全、环境意识、绿色化学等基本概念,其中环境安全的提法相对于环境污染、环境治理、环境保护等概念而言,是广度与深度上都拓展了的一个环境领域中的国际前沿问题,而绿色化学是化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必然趋势,第一部分将两者联系起来,是引导学习者以跟踪两个领域前沿的步伐学习本课程;第二至四部分依次包含了大气、水和土壤的环境问题及其化学原理等内容;第五部分是阐述各类能源,当前,能源已经成为很多环境问题的直接“导火索”;合理利用能源,特别是各种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已经成为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第六部分,简介食物的重要基本成分以及新陈代谢。食物是人类与动物生存的必要物质,新陈代谢过程是将蕴藏在食物中的能量转化为人类与动物生存与成长的能源,粮食的短缺、耕地的减少以及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然而,当前很多的环境教育中还未重视这一内容,本课程的这一部分是启发学习者关注粮食与环境问题间的关联。课程的另一特色是英文课件,中文讲解。英文表述是希望引领学习者能够阅读英文的文献与资料,便于准确掌握与理解环境与化学中的概念,以国际化与全球化的视野是关注环境问题,学习其中的化学知识。中文讲述是兼顾更广泛的学习者,更高效地发挥本课程的环境与化学方面的科普功能。

总之,本系列微课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学习空间,根据环境问题的发展态势,适时地更新教学内容。同时,教学模式是讲授者与学习者之间互动的教学过程,开放地向学习者征集各种环境问题,再问与答以及讨论的过程中,教学相长,实现全民的环境安全与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

课程每周2-3学时,共8周完成


授课目标

1.以化学的视角正确地认识环境问题,提升化学知识的科学素养。

2.增强环境安全意识、践行绿色生活方式。

 


课程大纲
预备知识

中学化学知识

证书要求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参考资料

1.Conceptual Chemistry》,3e(影印本)John Suchocki,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

2.《化学与社会》(第二版),孟长功主编,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3. 每一讲视频后的参考文献。


常见问题

Q:该课是否与大学化学、化学与社会、环境化学等课程相同?

A:不同,课程目标、课程大纲、授课模式都不同。

本课程是以当前普遍关注的环境问题设计成一系列微课,讲述这些环境问题中的化学基本概念与原理,目的是消除公众关于“环境污染是由化学及相关工业引起的”偏见,科学地认识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唤醒公众的环境安全与环境保护意识。同时,激发公众对化学的兴趣,提升基于化学知识的科学素养。

 

Q:学习该课程需要多深的化学与环境知识?

A:高中化学与环境知识就可以了。

 

Q: 该课程的证书有哪些可能的用途?

A: 针对未来需要具备环境基本知识与环境安全意识的职业,该证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Q:课程的课件为英文以及参考资料中也有英文书籍,高中英文水平可以选修该课?

A:可以,虽然,课件与课后的主要参考文献是英文的。但课堂讲解时主要是中文讲解,适宜于面向中外学生的双语教学。

 

Q: 该课程集中学习的话,几周可以完成?

A: 如果集中学习的话,3周之内就可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