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美学导论
分享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
spContent=《设计美学导论》为武汉理工大学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课程前身《设计美学》于2009年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精品课程”,《设计美学导论》于 2016年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课程负责人武星宽教授为武汉理工大学教学名师;课程教师团队力量雄厚,由十余位教授/博导和优秀副教授/硕导组成。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设计美学导论》是一门对艺术设计活动中的审美现象、审美规律进行研究并以设计美学原理为研究对象的课程。本课程的主要指导思想是,根据设计美学的相关理论,立足于我国设计学的实际情况,着眼于设计美学的发展趋势,讲授设计美学的原理、规律、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运用设计美学原理指导实践。


1、教学目标

旨在让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设计美学的原则与表现形式,深刻认识艺术设计的美学特点和审美规律,能够合理地融合设计学与美学的理论知识,针对现代设计在审美和艺术上如何与技术结合的问题,提出更加合理的方式和途径,理解和把握设计的本质和寻找适合设计领域的美学基本规律,从而指导学生在设计中进行实践运用。

 

2、学习策略

各章节基础知识的学习以理解为主,可通过对比、类比、逻辑推理等方式加深理解。章节结束后,通过课堂问答和小测试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拓展知识面,巩固知识点,训练学生的宏观设计美学意识与具体的设计美学应用意识。

《设计美学导论》全部内容共7章,分别为: 设计美学概论、设计美学理论体系构建、艺术家与设计师、设计美学的审美基本特征、范畴和标准 、艺术家与设计师的创作类型,技巧和理念 、艺术家与设计师审美创作过程 、艺术与设计的作品美学欣赏。

 

3、教学形式

《设计美学导论》课程教学可采取的教学形式有:线上讲授、线上线下讨论、演示法等。以讲授为主,穿插其他教学形式。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查阅参考文献、资料及课程讨论等方式巩固所学知识,培养能力。

 

4、师资团队

    课程负责人:

武星宽,男,蒙古名-乌兰扎布,1952年出生于内蒙古巴彦淖尔盟,蒙古族。武汉理工大学首席教授,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责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主席。兼任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人民政府文史馆员,湖北省突出贡献专家,武汉市人民政府顾问,内蒙古水墨重彩画研究院院长,景德镇元青花陶瓷艺术研究院院长。

幼年时在拉圣召庙随蒙古族活佛画师绘制唐卡与经卷插图,习诵禅学经曲,悟寻禅宗艺通。在大学时代与高校执教30多年的艺术生涯中,广泛吸纳古今大家之长,深研本土与国外艺坛经典,揣度唐卡工迹,得其蒙原雄浑,顿悟天地灵性,在工笔重彩唐卡的的基础上演变成水墨重彩大写意,另辟画经创立了特色显明的“雄浑海画风”。

作品被人民大会堂,中南海,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央文史馆,澳大利亚博物馆,香港美术馆,台北美术馆以及国内外著名学术团体和国家政府机构收藏。多幅作品获奖并被权威拍卖机构高价拍卖成交。承担国家艺术类课题研究。所授课程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作品在《美术》、《美术观察》、《画刊》、《艺术争鸣》等权威刊物发表。多篇论文被收入国际学术会议并多次担任国际学术会议主席。应国内外大使馆,国家政府和学术机构邀请在德国、英国、意大利、法国、美国和日本举办画展,访问学者,学术讲座和学术交流,出版有《武星宽现代水墨重彩作品集》、《武星宽画集》、《追忆大汉—武星宽画选》、《中国实力派画家—武星宽》、《设计美学》等论著及画集,艺术成就被收入《世界现代美术家全集》、中央电视台专题报道。

 

    主讲教师团队:

潘长学,男,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长期担任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设计学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委员、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理事。

研究方向:展示艺术设计及其理论。主要成果:主持承担工信部邮轮重大专项等国家级、湖北省建设厅、湖北省科技厅、企事业单位等设计研究项目20多项。撰写的论文多篇次发表在国内专业核心期刊上:从皮影艺术到互动媒体设计《装饰》127期,中国艺术设计核心期刊;《美术设计》南京艺术学院学报99期;清代武汉三镇地貌及建筑复原研究,《装饰》124期。

 

王双全,男,博士,教授,曾任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现为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书记、博士生导师,武汉理工大学特色专业责任教授。武汉理工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进修。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及其理论研究。中国建筑师协会室内设计会会员、建设厅专家评委、湖北省风景园林学会理事。

主持多项省级以上部门举办的重大活动科研项目并参与教育部社科项目,完成科研总值达四百多万。参与国家工信部豪华邮轮设计课题团队。国内外发表的重要学术论文10篇。主持完成企业委托和省、市项目20余项。参与国家教育部委托的在研省部级纵向项目李渔造物思想研究。参与国家工信部委托的豪华邮轮设计项目。2017年,国际视野下面向行业的工业设计卓越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与实践,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何方,女,196211月出生。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曾任学院副院长。湖北省高等教育学会艺术设计专业委员会理事会副理事长;湖北省包装设计协会副主任。

长期从事一线教学,主要讲授《标志设计》、《书籍装帧设计》本科生课程和《企业形象设计战略研究》等硕士研究生课程。2008年主讲课程《书籍装帧设计》被评为湖北省精品课程;主持了2项湖北省教研项目,由她主持的“工科院校艺术设计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获得2005年湖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发表相关教学改革论文20余篇,其中有5篇被ISTP收录。出版教材5本,其中《标志设计》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图形创意设计》被列为学校“十一五”规划教材。近年来何方教授积极投入到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和指导学生竞赛活动中,2009年度她的作品《武汉城市形象》被邀参加韩国第十一届品牌设计展;作品《THE WAY OF DEATH》被邀参加第七届首尔—亚洲平面设计展;论文“回归与再创新”获得2007年第八届中国艺术节.全国大学美术与艺术设计作品展览教师组最佳学术奖。指导平面设计系学生获“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广告大赛”二等奖一项;获“2009年度one show青年创意竞赛”金奖一项、铜奖一项;获2009年湖北高校优秀毕业设计作品联展银奖一项等。为学校争得了荣誉,提升了本专业在国内高校的影响。2009年获校级教学名师称号。


王刚,博士,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湖北省一流课程负责人,武汉理工大学精品课程教学名师主持及参与横向课题二十余项、竞赛获奖十余项,其中主持纵向课题: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项、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2项,中央高校自主创新项目2项、校教学研究项目1项。参与纵向课题:国家精品课程1项、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1项、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2项。2018年主持葛洲坝淮安循环经济示范项目景观规划设计、木兰山当归生态会所景观规划与建筑室内设计;2016 主持周大福(武汉)珠宝文化产业园室内设计。

二十多件作品在各种全国期刊和展览中发表,并多次获奖。其中周大福(武汉)珠宝文化产业园室内设计获首届中国展示空间设计大赛华中赛区铜奖、最佳照明奖、全国总决赛银奖;《武汉中山舰博物馆设计方案》获全国第四届室内设计大赛银奖;油画《岁月》获第八届中国艺术节全国工艺美术精粹展银奖、雕塑《火凤凰》获展览铜奖;湖北高校第五届美术与设计大展金奖2项。近年来指导学生获全国和省级艺术与设计大赛获大奖十余项。

现为湖北省工艺美术学会理事、湖北省美学学会理事、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审专家、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学术与教育委员会专家、成都众人美术馆学术委员会专家、中国室内装饰协会会员、中国美术研究院会员、副研究员、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书画研究会会员、零捌筑意装饰设计有限公司设计顾问。


杨先艺,男,博士,教授,武汉理工大学硕士生、博士生导师,设计学和艺术学理论专家,武汉理工大学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的学科带头人,长期担任艺术与设计学院艺术设计学系系主任,《设计艺术研究》副主编,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论委员会会员,中国机械学会工业设计委员会员理事,湖北省高等教育艺术设计专业委员会理事,超星视频《设计概论》65集主讲专家。

杨先艺教授19897月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专业,200512月获武汉理工大学管理与科学博士学位,20078-20088月在美国IOWA STATE UNIVERSITY的设计学院作高级访问学者一年。杨先艺教授长期从事设计学、艺术学理论、设计史论等研究,已出版专著和教材11部,在《艺术百家》、《装饰》、《世界美术》、《文艺争鸣》、《美术观察 》等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80余篇,他撰写的《设计艺术历程》、《艺术设计史》和国家精品课程《设计概论》辅助教材,为设计艺术教育和设计史论研究作出了贡献,其撰写的《中外艺术设计探源》专著在20055月获湖北省文化艺术科研成果二等奖。目前杨先艺教授正在主持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中国节约型社会的造物设计伦理思想研究”。

 

易西多,男,博士,教授,武汉理工大学硕士生、博士生导师。英国诺丁汉大学建筑学院访问学者。主要从事景观设计、室内设计的理论研究与设计实践工作。近三年来完成了科研项目十几项,科研经费三百万元,相关著作3本;国内外会议和重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荣获中国建设文化艺术协会“中国环境艺术奖”,主持项目“广东顺德一河两岸”获第十三届中南六省“中南星奖”专业组银奖。指导硕士论文《围绕“目标需求的居住区景观策划法初探》2010 年湖北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授予湖北省优秀硕士论文。

 

张黔,男,毕业于武汉大学哲学系美学专业,获哲学博士学位。浙江大学艺术学院,博士后。现任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博导。中华美学学会会员,湖北省美学学会理事。

主持2013年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作为一种设计方法论的设计美学” 03SJC720001), 主持2011年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设计美学的基本理念” ”(2011jyte166),承担2003年广东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对美的本质的深入探索入路:从对象化到自我确证”(03SJC720001),主编《设计艺术美学》、《艺术原理》、《艺术美学导论》等著作,在全国核心及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 


王美艳,女,1974年生,湖南株洲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东南大学,20083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学出站博士后,2014-2015年美国肯塔基大学艺术学院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艺术与设计历史与理论。出版专著2部和国家级教材1部,在《装饰》、《艺术百家》、《创意与设计》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70余篇;EI检索论文3篇;主持完成省级科研课题2项,主要参与教育部课题3项,主要参与全国艺术科学“十五”规划课题1项。


张琴,女,博士,武汉理工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硕士专业、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景观设计学专业联合培养博士。研究方向:可持续景观设计、设计美学。

先后承担多项横向课题:2010年主持武汉纺织大学阳光校区入口广场景观设计;2008年参与内蒙古西区河套公园设计;2006年主持黑湾河旅游景区及休闲度假村详细规划;2004-2007年参与内蒙古巴彦淖尔新城区景观建筑设计项目设计; 2005年参与宜昌桔城星光商业街景观规划与设计; 2005年参与青岛鹤山旅游景区规划与设计;2004年参与贵州梵净山承恩寺景观建筑设计;参与宜昌运河公园、人民大会堂湖北厅等20多个项目设计。发表核心期刊论文5篇,获奖2项。

 

宋新娟,女,博士,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学术及社会兼职:湖北省包装设计协会会员。

个人成果:作品入选“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60周年全国美术展;乔家大院系列海报获山西大学美术学院建院40周年美术展优秀奖; 《高教发展与评估》学报 封面设计、《当代经理人》 期刊 封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学》 专著 封面设计、《设计美学导论》 专著 封面设计;参编多本教材,十余篇重要论文发表在国内核心重要期刊上。

 


授课目标

      《设计美学导论》是一门对艺术设计活动中的审美现象、审美规律进行研究并以设计美学原理为研究对象的课程。本课程的主要指导思想是,根据设计美学的相关理论,立足于我国设计学的实际情况,着眼于设计美学的发展趋势,讲授设计美学的原理、规律、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运用设计美学原理指导实践。

      设计的终极目的是改善人的环境、工具及人自身。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旨在让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设计美学的原则与表现形式,深刻认识艺术设计的美学特点和审美规律,能够合理地融合设计学与美学的理论知识,针对现代设计在审美和艺术上如何与技术结合的问题,提出更加合理的方式和途径,理解和把握设计的本质和寻找适合设计领域的美学基本规律,从而指导学生在设计中进行实践运用。



课程大纲
预备知识

      学习 《设计美学导论》之前,需要有基本的设计与绘画基础,学习过素描、色彩、构成原理等基础性课程知识,对设计美学研究有充分的热爱和兴趣。建议学习之前阅读武星宽教授的《设计美学导论》、凌继尧教授的《设计美学》等教材及参考书。

 

证书要求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参考资料

推荐教材:《设计美学导论》,武星宽,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6
参考书:
[1]《美学十五讲》 凌继尧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06
[2]《设计美学》 凌继尧著 东南大学出版社
[3]《艺术设计学》 凌继尧、徐恒醇著上海美术出版社出版 2000.11第一版
[4]《现代设计美学》 章利国著 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 1999
[5]《美学与意境》 宗白华著 人民出版社 1987
[6]《美学散步》 宗白华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1
[7]《中国美学史论集》 宗白华著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0
[9]《美学概论》 刘纲纪 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 1990
[9]《艺术哲学》 [法]丹纳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3
[10]《艺术真实论》 陆贵山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4
[11]《民间美术文化意蕴初析》 尚平君 装饰 2000.6
[12]《设计学概论》 尹定邦 长沙: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
[13]《美学论集》 李泽厚 1980年7月上海 北京:出版社, 1997
[14]《中国画论与中国美学》 刘墨 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3
[15]《中国美学史大纲》 叶朗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5.11第1版
[16]《艺术概论》 戴碧湘 李基凯著
[17]《设计结合自然》 麦克哈格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2
[18]《创造与评价的人文尺度》 徐千里著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2000
[19]《现代生活方式与传统文化》 于馄奇 花菊香主编 科学出版1999.8
[20]《中国风水》 高友谦 中国华侨出版公司
[21]《建筑之艺术观》 转引自(美)Stanley Abercrombie 吴玉成译 台北:建筑情报季刊杂志社 1996
[22]《当代西方建筑美学》 万书元著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3]《基本理念·地域文化·时代模式—对中国建筑发展道路的探索》 吴良镛著
[24]《中国传统建筑艺术》 姜晓萍著
[25]《生态城市的理论与探索》 陈易 建筑学报 1997.4
[26]《功能与符号---建筑的符号学》 [意]恩伯托-艾柯著 俞峰华译 见[英]勃罗德-彭特G 等著;乐民成等 译 《符号,象征与建筑》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1
[27]《美感》桑塔娜,章安琪编著《缪灵珠美学译文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1年版
[28] 詹姆士《实用主意》商务印书馆 1983年出版
[29]朱狄《当代西方美学》人民出版社 1984年版
[30]李斯托威尔《近代美学史评述》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0年版
[3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32]克赛诺封《回忆录》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编《西方美学定论美和美感》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33]王朝闻主编 人民出版社1981年6月第一版《美学概论》

 [34]Bacon E. Design of Cities. London
:Thames & Hudson1974
 [35]Rowe P. Civic Realism. Boston:The MIT Press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