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
中国哲学是中华文明的精神内核,蕴含着数千年来先贤对人生、社会与宇宙的深刻思考。学习这门课,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还能为现代生活中的困惑提供智慧启迪。无论是提升思辨能力、培养人文素养,还是应对复杂的社会问题,中国哲学的智慧都能提供独特的视角和方法。
2、这门课的主题是关于什么?
《中国哲学智慧》课程将系统讲解中国哲学的核心思想与发展脉络,从导论的中国哲学特质探讨开始,依次研读孔子“仁爱”、孟子“性善”、老子“道论”、庄子“逍遥”等先秦思想,进而学习《周易》的忧患意识、墨法两家的社会主张、魏晋玄学的本末之辨,直至禅宗的顿悟智慧、宋明理学的天理人欲之辨,以及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
3、学习这门课可以获得什么?
课程完整呈现中国哲学从古至今的演进历程,帮助学生把握各学派的核心主张,理解“仁”“道”“理”“心”等关键概念,在掌握传统智慧精髓的同时,培养人文素养和思辨能力。通过系统学习,学生将建立起对中国哲学传统的整体认知,获得理解中国文化的精神钥匙。
4、这门课的特色和亮点
系统性:从先秦到明清,完整呈现中国哲学的演变历程,避免碎片化学习。
实用性:注重哲学智慧的现代转化,每章节均结合现实案例,探讨如何古为今用。
互动性:通过“圆桌谈”“忧患意识分析”“逍遥游体验”等互动环节,让哲学学习生动有趣。
跨学科融合性:结合伦理学、心理学、政治学等多学科视角,展现哲学的广阔应用场景。
课程注重引导学生运用中国哲学的思维方式思考现实问题,在比较不同学派思想异同的过程中培养辩证思维能力,同时帮助学生体认中国哲学“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和生命智慧,促进传统哲学思想的创造性转化,最终达成提升人文素养、培育文化自信、养成批判性思维的教学目标。
建议学生具备以下基础:对中国历史文化有基本了解,熟悉常见的历史人物和事件脉络;具备一定的文本阅读能力,能够理解文言文的基本表达方式;对哲学基本概念(如本体论、认识论等)有初步认识;拥有开放的学习态度和思辨精神,愿意接触不同思想流派;最好接触过《论语》《道德经》《庄子》等经典著作的选段。这些预备知识将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中国哲学的思想精髓,但课程也会从基础概念开始讲解,确保每位学习者都能跟上进度。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十四五”规划教材《中国哲学智慧》储昭华主编,秦平副主编,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