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
spContent=基于考古研究、文物保护和文物鉴定三大任务,自然科学在文物考古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课程通过教师讲授、观看录像与讨论等形式,深入浅出地介绍现代科技方法在文物研究、保护和鉴别中的原理与应用。通过科技手段再现古代文明的高超技艺,丰富考古学研究方法,叙述文物的前世今生。 专著:潘春旭著:《中国古代青铜器的现代材料学》,冶金工业出版社,2023-7。已经上架! B站《潘春旭科技与考古频道》和搜狐视频《潘春旭材料与物理》上有更多的视频资料,作为辅助学习。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科技考古(Archaeometry)的定义是利用自然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分析古代实物资料,从中提取古代人类的活动信息,用以探讨人类行为、生产方式、生产技能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一门科学。它是考古学与自然科学相互渗透、结合的特殊边缘科学,是多学科综合技术的考古,各种方法互相配合。随着科技的发展,前沿科学已经成为考古研究,文物鉴定与保护等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研究成果对于增进和深入了解历史的发展和进程发挥着重大作用。

例如,通过分析拉曼光谱和红外光谱的“指纹”特征,可以对高仿青铜器和书画进行真伪鉴别;通过研究青铜回火孪晶的特征,可以推测古代青铜器的热加工温度;通过背散射电子衍射(EBSD)技术,可以判断古代青铜器在制作中是否经过锻打或回火热处理;利用纳米技术,通过研究青铜器性能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有望解决了古代青铜器“直接”测年的世界性难题。

本课程共八次课,通过主讲教师课堂讲授、观看录像、讨论等形式,深入浅出地介绍自然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在考古研究和发展中的作用与应用,以及最新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科技考古的定义与内涵、测年技术、考古中常用科学仪器与技术简介、几件古代青铜器制作工艺剖析、青铜器的锈蚀防护与真伪鉴别、古代字画的保护与真伪鉴别、古代玉文化与古玉的鉴别、古代丝织物和石质物的保护与修复等。

该课程2020年11月获得教育部第一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019年1月获得教育部第一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B站《潘春旭科技与考古频道》(https://space.bilibili.com/1367481682)上有更多的视频资料,作为辅助学习。

授课目标

1、普及科技考古知识,使学习者了解和掌握现代科技方法在考古研究、文物保护和文物鉴定中的应用;

2、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理工科背景的学习者能够获得文科历史学和考古学等方面的知识,也使文科背景的学习者能够增加理工科方面的知识和思维方式,提高综合素质,以及多视角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大纲
预备知识

证书要求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参考资料

1、潘春旭著:《中国古代青铜器的现代材料学》,冶金工业出版社,2023年7月

2、王昌燧著:《科技考古进展》, 科学出版社,201303

3、陈铁梅编著:《科技考古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4、赵丛苍主编:《科技考古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李洋著:《炉捶之间:先秦两汉时期热锻薄壁青铜器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11

6、马清林、苏伯民、胡之德、李最雄编著:《中国文物分析鉴别与科学保护》,科学出版社,2001

7、仇士华,蔡莲珍 著:《14C测年及科技考古论集》,文物出版社,2009

8、王浩天主编:《文物保护修复理论与实践——金石匠学之路》,科学出版社,2014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