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设计
分享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
spContent=同济大学交通设计课程依托交通工程专业的深厚底蕴,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交通发展观,具有社会使命感、专业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观,具备攻坚克难精神和素养、工程师职业操守和工匠精神;掌握制定预防和对策交通事故、阻塞、环境等问题解决方案的能力;培养学生在面对具体交通问题时所应具备的全面周密的思维能力、协调沟通的交流能力、以及应对实际交通问题的判断与处理能力,为学校“专业精英、社会栋梁”的人才培养目标提供支撑。 课程采用“线上-线下-现场”多层次混合教学,依托已上线课程资源,课前线上学习,课堂总结知识点、点评作业,组织课堂分组讨论交通设计方法的适应性,带领学生到现场和工程大师进课堂,促使学习从被动型向主动型转变。通过基础问题课堂讨论、设计方法创新训练等手段,克服“用过去知识,培养未来人才”的局限,实现“从掌握知识到提高能力”的转变,培养“讨论-训练-教具”综合型能力。同时课程采用“知识-人物-时代”浸入式思政教育,介绍知识点背后的历史、交通设计优秀案例,升华思想境界、视野和家国情怀。 课程以贯穿专业,学以致用,以用促学,以学助用;综合系统,宏观微观,协同优化,破解问题;知识智慧,创新创造,与时俱进,持续发展为设计原则。从交通设计概念、目标、作用等入手,面向人车混合的城市道路和交通枢纽复杂巨系统,考量系统中人的需求和资源约束,系统讲授交通设计基础理论,基础资料调查与分析,道路和交叉口交通设计,公交优先设计,交通安全设计,综合交通枢纽设计,交通系统集成设计,交通语言设计,交通设计评价与分析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结合城市精细化治理等新理念和新需求,特别介绍了街道交通设计、交通稳静化设计等设计方法。 课程培养学生掌握面向交通功能、性能与系统最佳的交通设计知识和方法体系的知识,能够针对典型交通系统与问题,综合运用交通设计方法编制最佳破解方案,具备系统地破解复杂交通问题、学科交叉与活用专业知识的综合素质,具有面向需求和问题的交通工程专业创新(创意、创造)和创业基础。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学生不但能够全面了解交通设计的对象特征、原则标准和方法体系,还将锻炼融会贯通所学知识,解决实际交通问题的基本技能,同时激发学生对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方法的敏感性,积极地进行创新性探索,而不会满足于对一般知识的掌握。 连续多年学生评教意见体现了对课堂教学基础知识、创新能力、拓展训练效果的肯定,多年学生评教均为优秀。学生认为课程“通过多次作业将课程中的知识点运用到了实际中”、“通过大作业锻炼了能力”、“对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很有帮助”。基于课程讨论和创新训练的成果,开设“交通设计大赛”,多次获得“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竞赛”、“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互联网+大赛”等奖励。同时,教师的团队教师获得上海市育才奖、同济大学育才奖特等奖、教学成果特等奖等奖项。此外,智慧树在线开放课程、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吸引了近2万人学习,国家规划教材《交通设计》被100多所高校使用,累计销售32000余册。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1. 交通设计概述。系统地定义与解释交通设计的基本概念,归纳提出交通设计的基本内容与作用,介绍交通设计在国内外的发展情况。

2. 交通基础调查与分析。阐述主要交通问题的调查分析,以及影响交通问题的要素归纳分析方法,提出规划、设施设计及交通管理层面的交通设计问题与需求。

3. 交通设计基础与条件。讨论交通设计条件及基础资料收集内容与方法,介绍交通设计需要参考的主要标准和规范。

4. 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设计方法。涉及道路网络衔接设计、交通流优化组织设计、道路横断面设计、交叉口无瓶颈化交通设计、连续流和间断流衔接设计、慢行交通系统设计、道路沿线进出交通设计、交叉口群协调设计等。

授课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面向交通功能、性能与系统最佳的交通设计知识和方法体系;

2)能力目标:针对典型交通系统与问题,综合运用交通设计方法编制最佳破解方案;

3)素质目标:培养系统地破解复杂交通问题、学科交叉与活用专业知识的综合素质;

4)双创目标:培养面向需求和问题的交通工程专业创新(创意、创造)和创业基础。


课程大纲
预备知识

课程要求听课对象基本修完交通工程专业的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及相关专业课,包括交通工程、交通规划、交通调查与分析、交通系统分析、道路工程等。